书城管理自动自发
13700800000014

第14章 自觉追求高标准,强迫出不了优秀(2)

198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反正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当时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生产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非常集中: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正是这种“小题大做”的精神,促使每一个海尔人去落实自己的责任,保证产品的质量,使海尔成为注重质量的代名词,并从此辉煌至今。

下面这家韩国企业同样具有这样的“小题大做”精神。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人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的,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专员给总部写信汇报:“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不可以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执行到位的保障是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对待一个小问题也要像对待一件大事情那样,才能确保准确到位的执行。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只有“小题大做”才能保证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在落实责任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杀鸡也用牛刀”的精神拿出来,保证不出现小责任背后的大问题,保证落实到位。

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别人

美国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劝你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历史中已经促成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绝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

追求永无止境,只有永不满足的人才能够在事业上获得一个又一个上升的台阶。能够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人,对于什么是优秀的表现都有一套高于常人的标准,并且会切实地朝着这样的标准迈进。在不断挑剔自我、不断改变现状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工作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并加以修补、调整,从而完善自己,然后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杰克是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他对自己的销售纪录十分自豪。曾有一次,他向老板诉说,自己是如何卖力工作,如何劝说服装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老板听后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表示认可。

杰克鼓足勇气:“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纺织品,对不对?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杰克,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值得吗?请把注意力盯在一次可订3000码货物的大客户身上!”老板直视着他,说道。

杰克明白了老板的意图,老板要的是为公司赚到大钱的员工。于是杰克把手中较小的客户交给另一位销售代表,自己努力去找大客户——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客户。最后他做到了,为公司赚回了比原来多几十倍的利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变得更强才不会被淘汰,所以企业的目标总是长远的,老板对于员工的期待总是在不断提高。作为员工,只有和企业共同进步,才能够在企业中长久地生存。不思进取的员工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

某寿险公司的一位业务员参加工作前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加入寿险公司后,他很努力,规定自己每个月访问100位客人。他总有一些机会接触到大人物——大多是公司总经理级人物,于是他想方设法抓住这些大客户。

虽然他每次在拜访这些大人物前,多少有些紧张,然而当他和这些大人物会面时,紧张感就立刻消失,而且尽量投其所好,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每次拜访完这些大人物之后,业绩远比拜访那些小客户要好得多。

一个穷酸小子就这样成了职场成功人士,他也成功地赢得了老板的青睐。可是,他开始不那么拼命了,尽管他完全有能力去说服更多的大客户购买他的保险。接下来的一年内,他只谈成了两三笔大生意。然而,他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后,他的名字从公司光荣榜移到了裁员名单中。

由此可见,要想在职场中长期生存,就要不断提升自己,永不满足现状。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说过:“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事情做到9分,而是做足10分,如果整个企业所有人都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就能拿到高于现在10倍的工资。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再改进一点,做足11分,尽到12分的责任,我们就能够赶上世界一流的企业。企业发展了,个人也才会随之发展。”和自己较劲的员工,才能在不断的努力和拼搏中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到更大的舞台。

用实际行动推进公司的发展

每个员工的行动都会推动公司的发展,每个员工的努力都会为公司的进步增添一分力量。用实际行动促进公司的发展是每一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公司就是你的支柱。

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公司中为自己的事业奠基。只要你还是公司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责任和忠诚。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个家变得更兴旺、更美丽,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将你也视为公司的支柱。

合理化建议是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一个积极表现,它不只是起到“好产品、好主意”的作用,而且还是发动员工参与管理、促进上下沟通的良好形式,很多企业把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和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单靠自上而下的指导是不够的,必须要与自下而上的建议相结合。一些企业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和组织员工提建议,要求员工在家中、在车上都要想问题,他们把合理化建议说成是“把干毛巾再拧出水来”。通过合理化建议运动,企业调动了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柯达的建议制度举世闻名,这项制度的诞生,源于一位普通员工对玻璃窗的关心。

1880年,乔治·伊斯曼创立了柯达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只是一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大,这是乔治一直思考的问题。1889年的一天,乔治收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写给他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不多,字迹也不怎么工整,却让他眼前一亮。

这个工人的建议书是这样写的:“建议把生产部门的玻璃擦干净。”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管理者不会放在眼里,甚至认为工人小题大做。以前乔治就是这样想的,他认为擦玻璃完全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但这次不一样,他看到了其中的意义——这正是员工热爱公司,积极推动公司发展的表现啊。他马上召开了表彰大会,亲自为这个工人颁发奖金。会后,乔治促使相关部门制定了员工建议制度,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柯达公司员工提出的建议接近20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超过60万个,这些建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仅仅1983和1984两年,柯达公司因为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所节约的资金就高达1850万美元。

在公司这艘巨轮上,每个人都是船长,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自己成为公司发展的推动力量。为公司的发展积极行动,献计献策,把自己当做公司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尼尔森是波士顿市马里奥特饭店里的一名普通的门房职员。在尼尔森眼中,一个称职的门房职员除了要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应当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主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尼尔森认为一名称职的门房职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时间观念。因为大部分客人时间都很宝贵,让他们等一分钟就等于等十分钟。

第二,如果有一个客人在餐厅里用餐,应当向他打声招呼,因为他可能很想家。

第三,要留意客人的真正需求。如有可能,一定要给他一点额外的东西。

第四,上班时要面带微笑,要把个人的麻烦留在家里。你的心情将会对同事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工作中,尼尔森给所有人留下了乐于助人,精通业务,热情好客,安全可靠的印象。他懂得如何让客人觉得受到欢迎。更可贵的是,他往往是客人在离开时接触的最后一个人,他为客人送行时良好服务态度,常常在客人心中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除此之外,尼尔森一直想方设法为客人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例如,他建议管理人员在电梯间装上镜子,这样顾客在等电梯时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着装,而不会感到时间难熬;他花几个月的时间动员宾馆总经理投资50万美元,为宾馆车道加盖遮蔽雨水的钢架玻璃天棚。他还建议在旋转玻璃门上印制图案,以免顾客一头撞上。

尼尔森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就是能看出在某种情况下缺少什么。有一次,尼尔森参观酒店的总统套房,结果发现了问题:“是什么人设计的?全宾馆最昂贵房间的窗户居然没有面对查尔河!”他又发现摆在桌子上的小宣传单的点餐卡,却在介绍价格只有499美元的比萨饼。他建议应当打上一些酒类广告。尼尔森认为一个员工如果了解了公司的整体经营策略,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尼尔森是一个普通的门房职员,但是,他和饭店的经营者以及饭店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一样,以实际行动推动着饭店的发展。

执行力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企业生存态度,而实际行动是提高执行力有效方法。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要想在竞争中占有自己的领地,最重要的不是有多么远大的目标,而是向着企业的目标立即行动起来。行动起来才能保障执行的能力,只有具备执行力,才能把优秀的战略变为现实。

零缺陷执行才是到位的执行

零缺陷的执行就是没有丝毫差错的执行,即使差一点成功也是没有成功。落实任务的时候,我们需要以零缺陷的目标来要求自己,而不应该用差不多的态度来应付。差不多思想是企业经营的大忌,如果企业上上下下都形成差不多的文化和风气,那么这个企业差不多就要走到尽头了。

某企业想与一家英国公司洽谈商务合作事宜,为此,这家企业花了大量时间做前期准备工作。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这家企业邀请英国公司代表前来考察。

前来考察的是英国公司总裁,在这家企业领导的陪同下,英方总裁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中心等一些场所,对中方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水平等都点头表示认可。中方非常高兴,设宴席款待了英方总裁。

宴会选在一家十分奢侈的大酒楼,有20多位中方企业代表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陪同。这位英方总裁还以为中方有其他客人以及活动,当他知道只为款待他一人时,感到不可思议,当即表示要进一步考虑与中方企业的合作。

这位总裁回国后,发来一份传真,拒绝了与这家企业的合作。中方认为,企业的各项要求都能满足英国公司的要求,对英方总裁的招待也热情周到,却莫名其妙地遭到拒绝,对此他们很不理解,便发函询问个究竟。

英方公司回复说:“你们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把大笔的资金投入进去,我们怎么能放心呢?”这家企业因为一顿奢侈的晚宴而毁掉了一个即将到手的合作,很是懊恼,但此时木已成舟,他们追悔莫及。

在总结这次合作未成功的大会上,这家企业的老总说:“要不是我们在宴会上的奢侈行为,我们一定会与英国公司合作成功的,离合作成功我们就‘差一点’了!”

差一点就是差很多,连企业的老总都喜欢用“差一点”为自己推脱责任,很难想象这家企业能够像海尔、联想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一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骄傲。

落实工作千万不能应付敷衍和草草了事,要知道工作中只有做得好,才能算是真正做了,否则不但你的努力和辛劳得不到认可,甚至也会失去老板对你的信任。

“认真只能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以“做到最好”为标尺,这样才能把接过来的任务出色完成。

到位的执行不是看过程,而是看结果。只有零缺陷的执行,才堪称完美。因此做任务事,都要以零缺陷来要求自己,尽力做到完美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