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脑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还有可能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善于开动大脑去思考,遇到难题的时候一味退缩,就会把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当成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呢?这就需要我们开动大脑,带着思想去工作。
那么,怎样做才是带着思想工作?带着思想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工作中有自己的想法,勤于动脑,勇于打破常规。
一次,美国通用公司招聘业务经理,吸引了很多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前来应聘。在众多应聘者中,有三个人表现极为突出,一个是博士A,一个是硕士B,另一个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C。最后公司给这三个人出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个商人出门送货,不巧正赶上下雨,而且离目的地还有一大段山路要走,商人就去牲口棚挑了一头驴和一匹马上路。
路非常难走,驴不堪劳累,就央求马替它驮一些货物,可是马不愿意帮忙,最后驴终于因为体力不支而累死。商人只得将驴背上的货物都移到马身上,这时马就有些后悔。
又走了一段路程,马实在吃不消了,就央求主人替它分担一些货物,此时主人非常生气地说:“如果你替驴分担一点,现在就不会这么累了,这都是你自找的,活该!”
没多久,马同驴一样也累死在路上,商人只好自己背着货物去买主家。
应聘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商人怎样才能让牲口把货物驮往目的地?
博士A说:把驴身上的货物减轻一些,让马来驮,这样就都不会被累死。
硕士B说:应该把驴身上的货物卸下一部分让马来背,再卸下一部分自己来背。
毕业生C说:下雨天路很滑,而且又是山路,所以根本就不应该用驴和马,应该选用能吃苦且有力气的骡子去驮货物。商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造成了重大损失。
结果,毕业生C被通用公司聘为业务经理。
A和B虽然都有较高的学历,但遇事不能仔细思考,应聘自然不会成功。C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遇到问题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模式,善于运用自己的思想,灵活多变,所以他成功了。C是一个用自己大脑工作的人。
美国家用电器大王休斯原来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和主编积怨太深,一气之下辞职不干。
有一天,休斯应邀到新婚不久的朋友索斯特家吃饭。吃饭时,他尝到菜里有一股很浓的煤油味,简直没法下咽,但碍于情面,他又不好说什么。索斯特不可能吃不出那怪味道,但他也无可奈何,妻子是用煤油炉做饭的,煤油很容易溅到锅里。他当着朋友的面也不好说妻子什么,只好对着煤油炉抱怨:“这该死的炉子真讨厌,三天两头出毛病,你急用时它偏要熄灭,每次修都弄得一手油。”最后,索斯特又若有所思地说:“要是能有一种简便、卫生、实用的炉子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索斯特的话对休斯的触动很大。“对呀,为何不生产一种全新的炉具投放市场呢?”有了这一想法后,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全身心地开始研制新型家用电器。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1904年成功地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家用电锅、电水壶等家用电器,成了闻名于世的实业家。
用自己大脑工作的人才能提出革命性的问题,工作才能有所突破。在公司里,有些员工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不是去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几个“怎么办”,而是逃避问题,这样的员工不仅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在职场上也难以得到发展。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也充满机会的社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环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竞争中。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每个公司必须时刻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才能生存。但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局限性,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把企业带上一座座高峰。所有的企业老板都喜欢员工能多给自己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企业的发展。
只有在工作时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用智慧工作的员工,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才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才能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最终成就自己,也为企业赢得发展。
主动思考,成就智能型员工
根据企业中的二八法则,一个企业80%的利润均来源于企业中20%的优秀员工。这部分员工被称为企业的“核心员工”,也叫做“关键员工”。“关键员工”是企业利润的保障,在公司的地位及得到的待遇自然是其他表现平平的员工难以企及的。他们往往是主动思考的智能型员工。当你在为别人享受到的待遇而产生不平衡心理时,你是否仔细想过,他们如何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关键员工呢?
答案其实十分简单。这些员工总在积极为公司解决问题,主动思考,化解危机,他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一家位于北京市内商业区开业近两年的美容院,吸引了附近一大批稳定的客户,每天店内生意不断,美容师难得休息,加上店老板经营有方,每月收入额颇丰厚,利润可观。但由于经营场所限制,始终无法扩大经营,该店老板很想增开一家分店,但此店开张已久,投入的资金较多,手头资金还不够另开一间分店。
店老板苦思冥想,仍然想不出如何筹措到开分店的资金,一时只能把这个计划搁浅。
小丽是这家美容院的学徒,她看到老板为计划搁浅而沮丧,不由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
她想,平时有不少熟客都要求美容院打折,老板都很爽快地打了9折。那么,美容院不妨推出会员卡服务,让顾客成为美容院的会员,购买10次美容卡的客户给予8折优惠;购买20次的,给予7折优惠。对于客户来讲,如果不购美容卡,美容一次要40元;如果购买10次卡,平均每次只要32元;如果购买20次卡,平均每次美容只要28元。这个办法肯定行得通。
小丽找到老板,把自己的想法描述了一遍。老板大赞她的办法好,立即着手准备起来。一个月后,通过推出会员卡服务,许多新、老客户都积极购买会员卡。两个月内,该店就筹措了美容预付款达10多万元,解决了开办分店的资金问题,同时也稳定了客源。这个办法可谓妙极,至今,这个方法在美容院仍被广泛地运用。
用这种办法,店老板先后开办了5家美容分店。小丽因为头脑灵活,面对问题总是能很快地想出解决的方法,被老板委派专门负责业务的拓展,她的才智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任何一个老板需要的都是能够为企业带来业绩而非问题的智能型员工。上面的例子充分证明,那些能够在工作中主动思考、寻找方法克服困难,为企业排忧解难,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员工才会被老板重视,才是老板爱惜的智能型的关键员工。
而成为一个关键员工还是一个问题员工,关键就在于你愿意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还是成为解决问题的人。像小丽这样,面对问题不逃避,而是积极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办法的员工,一定会被老板珍视。
西方流传着一句十分有名的谚语,叫做“动动脑筋”,许多有名的智者一生都遵循着这句话。正是这句话启发着人们解决了很多原以为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最终的强者也将是善于寻找新方法的那部分人。
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老板最欣赏的员工都是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智能型关键员工,而不是总在工作中留下一大堆悬而未决的问题的问题员工。
智者面前无困难,带着思考去执行
拿破仑曾说:“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同样,任何出色的落实,也都是讲求方法的落实。落实责任不是机械地执行任务,而是带着思考去执行。带着智慧去执行,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商业竞争的必然要求。懂得带着思考去落实的人才也因此成为很多企业眼中的千里马。
落实责任并不是按部就班地重复简单的程序,它要用手用脚,更需要用脑。思考力决定落实力,懂得思考的人才能提出关键的问题,才能打破常规高效落实。
美国有一位名叫贝特格的保险营销高手,他曾一度陷入生意的困境。他初入保险业时踌躇满志,无限热爱工作,可业绩一直不佳,他因此灰心丧气,欲就此放弃。某个周末的早上,他苦苦思索问题的根源,并决定如果理不出什么头绪来,就干脆辞工改行。那天早上,他自问自答了下面几个问题:
业绩不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他回忆,有时在与客户洽谈一单业务时,似乎进展非常顺利,但往往在落单的节骨眼上,客户却突然就此打住,说下次有时间再面谈。恰恰就是这些所谓的下次面谈,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产生一种挫败感。
业绩不佳的根源在哪里?
他有个好习惯,喜欢做工作记录。于是,他拿出最近12个月的工作记录,作了一番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使他茅塞顿开。他发现自己的生意有70%是在首次与客户的洽谈中一次成功的,还有23%的生意是在第二次洽谈中拿下来的,有7%的生意却需要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或更多次的洽谈之后才能成交。而正是这7%的生意把他搞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他几乎每天都要花上半天的时间来跟客户谈这充其量只占7%的生意额上,结果却得不偿失。
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问题的根源一找到,困难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他立即快刀斩乱麻,把那些需要进行3次以上洽谈的生意一笔勾掉,由此节省下来的时间则用以专门挖掘潜在客户。结果,他取得的业绩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他的人均洽谈成交额就翻了一番。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找不到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的方法,而是缺乏思考。如果我们能像贝特格那样勤于思考,又何愁找不到落实不好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呢?有时人们觉得无路可走,往往是因为不敢想、不去想,而非其他。
只要你主动去想去做,你就能打开自己的智慧源泉,最终把执行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