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13698600000004

第4章 宋词(4)

被捕后,文天祥本想服毒自杀,可没有成功,还被元军统帅张弘范押往崖山,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大义凛然地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听后并不肯善罢甘休,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他,当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敢再强逼他。

后来,元军将领想要劝降文天祥,不仅对他以礼相待,用金钱爵位来诱惑他,还经常派一些已经降服的宋朝官员来说服他。可文天祥依旧不为所动,而且还大声斥责那些来劝降的官员,英雄气概尽显。元军统帅对他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将他处死。

10 借史咏志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素有报国之心,但仕途之路非常坎坷,一生中经历了几次宦海沉浮。起初,他因为不满王安石变法而自请外放,到杭州担任通判一职,后又辗转于湖州、徐州、密州等地任职。后来因为“乌台诗案”而再次被贬至黄州为官。

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正在黄州为官的苏轼和朋友泛舟于黄州的赤鼻矶。看着眼前的景物,诗人不禁想起了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②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③,谈笑间,樯橹④灰飞烟灭。故国⑤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⑦江月。

注释:

①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②周郎:周瑜,字公瑾,年少有为,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周郎”。

③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这里用于形容周瑜的从容儒雅。纶巾,指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④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诗中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⑤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⑥华发:花白的头发。

⑦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时的作品,也是其传诵千古的名篇。全词抚古追今,抒发了时光易逝,自己仍旧功业未就的惆怅及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雄心。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赤壁及周围的景物,意境开阔博大。起笔一句“大江东去”,显示出了恢弘的气势和壮阔的词境;接着词人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转笔,由眼前宏大的背景写到了怀古,引出了怀古之思,继而引出了下句中周郎赤壁的主题,紧接着引出下面的思考和议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正面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在这里,词人运用了“乱”、“穿”、“惊”、“拍”、“卷”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了赤壁战场的险要地形和壮丽景象,为下文提到的英雄人物塑造了一个生活的典型环境。在这样壮丽的景色中,词人不由得想起了自古以来无数的英雄豪杰,想当年,他们正是在赤壁这个地方建立了丰功伟绩,成就了一番功名。由此,词人不仅为情感的抒发做好了铺垫,更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下片中,词人重点缅怀周瑜,并发出了对自身际遇的感慨。词人以“遥想”开头,将读者的思绪自然地带到了三国时期。想当年,年少有为的周瑜统兵作战,屡立奇功,表现非常英勇,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美人芳心,可谓春风得意。在这里,词人并没有大肆渲染周瑜当年的丰功伟绩,而只是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巧妙地写出了周瑜的赫赫战功。紧接着,词人由英雄周瑜联想到自身早生华发,可仍旧功业未成的际遇,不禁感慨万千,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

知识链接:

赤壁之战:

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实力大增,先是基本统一了北方,后又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击败孙权,统一天下。在降服刘表之后,曹操继续挥师南下,而原本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则率兵南撤,并派诸葛亮说服孙权和自己结盟抗曹。孙权于是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同迎击曹军。

孙刘联军和曹操对峙于赤壁。曹操为方便训练水军而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诸葛亮和周瑜见状,想出了火烧赤壁的计策,于是周瑜命令部下黄盖向曹操诈降并伺机放火,曹操果然中计。随后,黄盖趁着东风率领一些军士乘着冲锋舰驶向曹军水寨纵火。火势借着东风快速蔓延,不仅烧毁了曹军的船阵,而且蔓延到岸上曹营,曹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孙刘联军见状后乘势出击,曹操大败,于是率领剩下的军队向北撤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在击败曹军之后,孙权和刘备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占领了荆州等要地,由此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11 苏轼《永遇乐》

苏轼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之路并不顺利,离开京城之后,他先是在杭州当了三年官,后来又被调往密州,之后又辗转到了徐州。到徐州任知州后,他连续几年带领军民抗洪,并没有闲情逸致四处游玩,直到元丰元年(1078年),他才终于有机会游览了著名的燕子楼。由于兴致很高,苏轼当晚夜宿燕子楼。晚上,他梦到了燕子楼的主人关盼盼,并由关盼盼想到了家乡和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禁感慨万千,留下了这首词。

永遇乐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①,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②三鼓,铿然一叶③,黯黯梦云④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⑤,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⑥夜景,为余浩叹⑦。

注释:

①燕子楼:在今江苏徐州,相传为唐代贞元年间张愔为爱妓关盼盼所建。

②紞如:击鼓声。

③铿然一叶:叶子落地的声音就像是清脆的金石之声,常以此来形容夜深人静。

④梦云:晚上梦到神女朝云。此处以“云”喻盼盼。

⑤梦觉:梦醒。

⑥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改建。

⑦浩叹:感叹。

赏析:

这是苏轼的怀古名作之一,全词通过追怀燕子楼的主人——名妓关盼盼及其自身际遇,借古伤今,道出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感,抒发了其内心惆怅而愁苦的心情。

词的上片写燕子楼夜间四周的景色。作品先从小园的安静环境起笔,首句侧重于写静态景物,词人在此重点写了皎洁如霜的明月、清凉如水的晚风和美好的夜色,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环境中,“清景无限”既点明了美好的夜景,也暗暗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宁静。在接下来的词句中,词人由静景转入动景描写,写了池塘中鱼儿跳跃于水面,圆圆的荷叶上承载的露珠滴落下来等景物,这些动态描写,为小园的景致增添了几分灵气,也反衬了小园的清幽和寂静。然而在描述完小园的这些景物之后,词人却以“寂寞无人见”作结尾,从而将前面描写的景色都纳入到寂静孤独的情绪中,为下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接着词人又从听觉方面描写了小园的静谧和自己起身闲逛的情景。在小园的夜间,就连叶子掉落的声响都可以听得清楚,三更的鼓声划破夜空,词人被惊醒了,于是他起身来到园中;可是把小园行遍,也毫无所见,园中只有一片茫茫的夜色,词人心中的惆怅和落寞心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片主要侧重于抒情。前三句主要回顾了词人的漂泊生涯,道出了词人想念山中的归路和故园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其内心无限的离愁和思乡之情。“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句中,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想到了事物的幻灭,由关盼盼的旧欢新怨而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遭遇,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内心无法摆脱的惆怅和感伤。在最后两句中,词人从燕子楼想到了曾经自己任徐州知州时改建的黄楼,并由今日想到了未来,发出了无穷的感慨,蕴意深远。

知识链接:

燕子楼的故事:

燕子楼是徐州的一座名楼,相传是唐代礼部尚书张愔封为爱妾关盼盼所建。因为这座楼的外形像飞燕,且每年春天都有很多燕子栖居于此,所以被称为燕子楼。

燕子楼的主人关盼盼是一个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的才女,当年她为生计所迫而做了歌女,后得到张愔的垂爱,被娶为妾。两人恩爱有加,生活得非常幸福。关盼盼非常仰慕诗人白居易,尤其爱唱白居易的《长恨歌》,为此,张愔还特意宴请白居易,并在席上请盼盼为之歌舞。白居易也因此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的赞美之词。但好景不长,不久张愔就病逝了。眼看着张愔已死,他的多位妻妾也都各奔前程,只有盼盼顾念旧情,发誓不再改嫁,一个人独守着燕子楼,且一守便是十年。

一天,张仲素拜访白居易,无意间说起了燕子楼和关盼盼的近况,并将她最近写的诗词拿给了白居易看。白居易看后,为关盼盼的深情所感动,并写了一首和诗:“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后来,张仲素又把白居易的这首诗拿给了关盼盼看,盼盼一看,看出了诗中明显有嫌她没有以死殉情的意味。她想自己十年苦守竟未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就连自己崇拜的大诗人也怪自己没能以死报主,于是万念俱灰,开始绝食,几天后,她绝食而亡。燕子楼从此留下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12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金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宋代之前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等在此建都,由此上演了不少国家兴亡和历史更替的故事。到了唐宋时期,不少文人曾到此凭吊,也写下了许多咏史鉴今的作品。宋朝时,担任溧水县令的周邦彦,也因公事而经常往来于金陵,一天他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词作。

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①,南朝盛事②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③。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④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⑤,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⑥,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①佳丽地:指江南和金陵,语出谢朓《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②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③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立的山。

④莫愁:人名,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⑤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⑥燕子不知何世: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意,用于形容恍如隔世之感。

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他一生曾任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官职,仕途之路并不顺利。他精通音律,创制了不少新词调,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成就,其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怀古,语言多典丽清雅,格律谨严,为后来被尊为格律派的创始人,作品集有《清真居士集》。

赏析:

这是词人的一首怀古佳作,全词通过对金陵城今日凄清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感慨。

这首词共分三片,上片写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自然之景。全词以“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开篇,点明了吟咏的对象为古都金陵,词句的意思是说金陵自古以来都是佳丽地,那南朝的盛事还有谁记得?但接下来,词人并没有继续描写金陵昔日的繁华,而是写了金陵现今的自然景观:旧都的周围青山围绕,长江水绕城流过,对峙的山峰像美人头上的髻鬟,怒卷的狂涛拍打着空旷的孤城,船儿风帆高悬,驶向遥远的天际。在景物描写中,词人故意渲染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以此与金陵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引出古今变迁的感慨。

词的中片重点描写了金陵的一些古迹。词句的意思是说:在莫愁姑娘曾经系船的断崖上,古老树木依然倒挂于绝壁;历史留下的旧迹都已经变得灰暗,浓雾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远远望去,一片苍青;深夜时分的月亮越过城上的短墙,伤心地东望秦淮河的流水。词人在此选取了如今金陵城中的几组画面,概括地写出了金陵今日的衰颓和凄凉,暗含了一种淡淡的愁绪,也为下文的怀古感慨奠定了基调。

词的下片写词人因景生情,发出了怀古感慨。词句的意思是说,往日的酒楼戏馆都在哪里?想那冷落的街巷,或许就是当年豪门贵族的故居。燕子不知现在是何朝代,它们飞向寻常街巷人家,在斜阳里相对着呢喃细语,好像在诉说古都的兴亡。词人在此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意,写自己因为看到眼前物是人非的景象不禁思绪万千,想起了六朝兴亡的历史,从而发出了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