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员工关系管理
12343400000055

第55章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

2.常凯:《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

3.常凯,乔健:《WT韵:劳工权益保障》,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4.程延园:“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研究学派及其观点评述”,《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5.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程延园:《劳动关系》(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7.程延园:“我国劳动争议的发展变化与劳动关系调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期。

8.程延园:“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内涵”,《中国劳动》,2004,第4期。

9.〔美〕丹尼尔·奎因·米尔斯:《劳工关系》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10.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董保华:《劳动法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

12.国际劳工组织:《集体谈判》,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

13.郭军:《修正后的(工会法)解析与适用手册》,红旗出版社,2001年。

14.郭庆松:《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何明城:《人力资源管理》,台湾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

16.何圣:“关于劳动关系评价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7,第8期。

17.何铮,谭劲松,陆00:“组织环境与组织战略关系的文献综述及最新研究动态”,《管理世界》,2006,第11期。

18.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19.姜俊禄:“论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北京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20援〔美〕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

21.乔健:“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第2期。

22.劳动部劳动关系与监察司:《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手册》,中国劳动出版社,1988年。

2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外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选》,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

24.〔美〕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25.〔美〕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6.李昌徽:国际劳工局技术审查报告《中国三方社会对话及劳动关系》,2002年。

27.李原,孙健敏:“雇用关系中的心理契约:从组织与员工双重视角下考察契约中组织责任的认知差异”,《管理世界》,2006,第11期。

28.李原:《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概念、理论及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9.林海权:“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第1期。

30.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

31.刘军,刘小禹,白新文:“雇佣关系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经济科学》,2007,(02)。

32.刘灵:“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研究综述”,《现代商业》,2007,第27期。

33.龙立荣,毛忞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2007,第3期。

34.〔德〕马克斯·韦伯,约翰内斯·温克尔曼整理:《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

35.〔英〕迈克尔·阿姆斯特朗:《战略化人力资源方法》,华夏出版社,2004年。

36.彭剑锋,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7.乔健:“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第2期。

38.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关于部分省市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情况的调查报告》,2003年。

39.史保金:“西方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的逻辑发展”,《企业活力》,2006,第6期。

40.史探径:“中国工会的历史、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

41.斯蒂芬·孕·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2.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3.〔加〕西蒙·多伦,兰多·舒尔乐:《人力资源管理:加拿大发展的动力4》,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

44.夏积智:《中国劳动法若干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

45.许建宇:“劳动合同的定性及其对立法的影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第6期。

46.杨体仁,李丽林:《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政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

47.杨燕绥:《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国际比较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

48.约里斯·范·鲁塞弗达特,耶勒·菲瑟:《欧洲劳动关系——传统与转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49.余琛:“国内心理契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经济论坛》,2004,第19期。

50.张其恒:《世界劳动关系总览》,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1998年。

51.张庆普,韩晓玲:“基于行为经济学分析的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决策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第6期。

52.张一弛:“从扩展的激励-贡献模型看我国企业所有制对雇佣关系的影响”,《管理世界》,2004,第12期。

53.张彦宁:《雇主组织在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54.张立坤:“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对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第2期。

55.赵健杰:“公平与正义: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伦理维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第1期。

56.郑昌泓:“企业改制如何规范劳动关系”,《中国劳动》,2007,第3期。

57.《中德劳动立法合作项目概览1993-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