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界有高有低,眼界低的人目光短浅,对事物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会盲目模仿别人。这就是学者常说的“趋热心理”,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一窝蜂”等都是说的这种现象。
市场上有一种商品挣钱了,人们就会马上跟上去,可以说“跟风”或模仿别人是大多数经营者赚钱的法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何一种商品都要不断改进,才能迎合人们不断进步的要求。凡事盲目跟风,快的话还可以赚一点钱,如果慢的话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还会把老本给搭进去。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第一个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以后做的是蠢材。”所以,对于经营者来说,一定不要一窝蜂地追逐别人。
请看这样一个故事,我们或许有所启发。
有一个住在山区的农民靠卖土特产大枣生活。但是整个山区种枣的人很多,一年下来虽然丰收了,但是枣的价钱却一跌再跌。村民们想,总不能等降到最低的时候才去卖吧,于是纷纷抛售自己的大枣。但是这个农民却没有盲目地把自己的大枣卖掉,而是想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法。他建了一个保鲜库,把卖不出去的大枣全部贮存起来,等到了冬天再拿出来卖,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钱呢,他这样想着。
果然,他贮存的保鲜大枣在春节期间被抢购一空,赚了一笔大钱,这个农民非常高兴。连连为自己的精明判断和大胆举动感到自豪,而其他农民也为他的能力所折服。
到了第二年,村民们纷纷效法。大枣成熟以后,价格再高村民们也不卖了,反而都贮存了起来,只等冬天到来再去卖个高价,期待着也能像那个村民一样发一笔大财。但村民们的愿望落空了,春节期间市场上到处都是贮存的大枣。枣价又跌了下来,村民们的收入丝毫没比去年多。
回头再看那位第一个做保鲜大枣的村民,在秋天的时候他看准了价钱,已把大枣销售一空,比别人又多赚了一些钱。
盲目是很多企业的“通病”,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像一窝蜂一样追着别人跑,结果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失利。
有些人在确定经营方向时由于经验或信心不足,为了急功近利,喜爱盲目跟风,哪行赚钱就做哪行,别人做什么自己做什么,总觉得这样能减少投资风险,而且少走许多弯路。然而,市场运作有其自然规律,当市场过于饱和时,利润空间就会缩小,“一窝蜂”热潮有时正预示着“恶性竞争”即将来临,一旦跟错就会掉进陷阱。
松下幸之助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然而他作出的是正确的决策。
1925年,松下幸之助到东京办事处巡视,办事处里面摆着真空管。他第一次看到“真空管”,那时候它被装置在收音机里,非常畅销,办事处主任对他说:“这是最近东京最畅销的东西,大阪方面是不是要卖卖看?”
松下先生听了以后觉得“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尽早在大阪发售。因此当场就指令和真空管制造厂交涉。结果发现那家工厂规模很小,资金也不雄厚。生产根本赶不上订货,就当场先付出价款购买1000个,想多买一个都有困难。
回到大阪,松下先生就和真空管的批发商接触。当时因为来货很少,大家都急着赶快订货,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五六个月。而松下电器也因此多了一万多元的收入,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为数不小的款子。后来制造真空管的厂家慢慢多了起来,各种品牌渐渐出现,价格自然也逐渐便宜。
看到这种情况,松下觉得到了非认真考虑一下不可的时候了。因为照这样下去,松下电器能增加的利润必然会很有限,虽说还有一些利润,而且销路也还可以,但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和前一阵子已经大不相同了。虽说目前卖真空管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松下先生却不想干了,这样似乎有点可惜,何况还是在没有赚到更多钱的时候。但是话说回来,做生意不能不注意情况的变化,必须要有应变的本能,这就是让他萌发撒手念头的理由。况且已经赚取一万元的利润也应该是收手的时候了,再有贪心就不太好了。
松下先生真的就这样决定了从销售真空管业务上收手,并把自己的意思通知了生产工厂和客户,工厂方面因为可以无条件获得大阪地区的客户,心里当然高兴了,而客户方面自然也不会有反对的。于是,松下先生就从这个还没有创造可观利益的真空管销售行业上撤资了。过了四五个月之后,收音机配件的售价急转直下,使一些获利还不错的工厂和贩卖店一起陷入困境。松下电器因为收手得早,因此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一般人都有发财的欲望,只要发现一种事业可以赚钱,大家马上一窝蜂地拥过去抢占商机。短时间也许还不错,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陷入恶性竞争,弄得大家都赚不了钱,甚至停业或破产,这种事情真是屡见不鲜了。
当大家开始一窝蜂地制造和销售某种商品的时候,智者就应该急流勇退,即使利润较高的产品,不久也会骤然下跌。
企业经营最忌跟风。如果不顾投资环境,只顾眼前利益,盲目上马抢占一份商机,那么,尽管当时看似赚钱的项目,结果就像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到你手里就再也交不出去了。因此,企业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经营产品,都要审时度势,谨慎小心,不可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