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赢在预见
12329600000054

第54章 防微杜渐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微杜渐,将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就可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危机的防御,但是能否避免危机的发生,还要取决于能否发现引发危机的细节。细节就像组成人体内的细胞,看似微小但对于整个生命体来说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细胞出现变异、发生质变而得不到早期的发现和控制,就会向整个身体扩散最终形成病变,即便是健康的身体,也会被小小的变质的细胞击垮。

如果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犯一些小错误而在自己心中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久而久之这些小错误就会酿成大祸患,那时再采取措施就已经为时已晚了。那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落得身败名裂下场的官员大多都是从收受他人的礼品,接受对方的宴请这些“小事”开始的,继而发展到收受别人大的贿赂,直至变得失去理智并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因触犯刑律而受到惩罚。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一钱斩吏”的故事,讲的就是县官将祸患消灭于萌芽状态的事。

古代有一个小吏,每天回家都要从县衙内偷一个铜钱。有一次偷钱时被人抓住了,人们就把他送到了县衙的大堂上。县官问他偷盗财物该当何罪。小吏回答说,自己只不过偷了一个小铜钱而已,这也算得上犯罪?县官一听勃然大怒,对小吏斥责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道理你不懂吗?一日一钱,千日千钱。小偷小摸的次数多了,同样可以导致大罪。”最后,县官不是依据他偷了一个铜钱,而是以屡次犯罪判了他的刑。

防病、治病于未发或始发之时,发现祸患的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显露之时,便毫不留情地斩草除根,所收到的效果最佳。否则,及至东窗事发或病重危及生命,才想到动手术、下猛药予以惩戒、挽救,尽管对当事人是一种最好的警戒,但造成的损失却难以挽回了。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发展顺利平稳,但在许多情况下只因一个小失误就可能使一个企业倒闭。

许多时候,一个小失误可能会引发出大的危机,然而如果处理得当,就会转危为安,不仅可以化解危机,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带来生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在营销问题上抓住“危机”“小题大做”,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微乎其微的“小题”上“大做”文章。荷兰汉肯啤酒公司就是这么做的。

1993年8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放了这样一则消息:荷兰汉肯啤酒公司正在回收它投放在澳大利亚、瑞士、英国、中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一种玻璃瓶装啤酒。

消息发出后,商界一片愕然。因为汉肯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其产品长期以来一直雄踞国际市场,此时要收回已经投放到8个国家和地区的啤酒,不仅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同时也冒着极大的风险。汉肯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来,汉肯公司在啤酒装瓶生产过程中,检测出了混有玻璃碎渣的产品,于是怀疑已经投放到国际市场的这种啤酒可能是漏检的“危险品”。为了保证顾客的安全,他们主动出击,决定回收!在回收这种啤酒的同时,汉肯公司还一再声明:为了您的健康,请暂时不要买这种啤酒!

汉肯公司的这一举动遭到很多同行人士的嘲笑。他们认为此举完全没有必要,即使有残存玻璃碎渣的啤酒漏检,其数量相对来说也是微乎其微。汉肯公司完全可以按通常的做法,对碰到这种不合格啤酒的消费者适当地赔偿就行了,用不着这么“小题大做”。

其实,汉肯公司这样做另有用意,汉肯啤酒是世界名牌啤酒,这样做不仅保住了品牌,也吸引更多消费者安全需要的注意力,使汉肯啤酒名字更响、名声更大、信誉更高。事实证明,等到旧的汉肯啤酒回收完毕、新的汉肯啤酒重新上市时,消费者掏钱买汉肯啤酒的积极性更踊跃了,在一些地方甚至掀起了饮用汉肯啤酒的热潮。比起回收啤酒所付出的代价,汉肯公司赢得了更多更大的利益。

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危机”,企业也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对危机迹象进行科学的监察、诊断,迅速拿出有力措施,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可以主动利用危机做文章,树立自已完美无缺的形象,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一切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一个蚁穴微不足道,但不及时堵塞就能使长堤毁于一旦;坚硬的岩石也有被柔弱的水滴慢慢击穿的那一天;粗壮的树木也会被细小的绳索慢慢锯断。因此,只有防微杜渐,随时清除身上的不利因素,才能避免大的隐患。

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对此,管理专家认为,消除危机于萌芽状态,就要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防微杜渐。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应随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任何一个可能发展成为危机的小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任何危机的形成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方设法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可能发生的危机,是成功企业主管应有的眼光和能力。一个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地放大,最终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一个看似弱小的危机如果不加以处理,任其发展,就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