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赢在预见
12329600000035

第35章 对信息进行实事求是的甄别分析

信息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过程,信息有真有假,有虚有实,各种信息掺杂在一起,非常难辨。企业如果不能区分信息的真假,把握事物的本质,那么在错误信息影响下作出的反应就是错误的反应。此时此刻,反应越快失误越快,反应越大损失越大,甚至一个错误信息能把企业引入歧途。

在孙中山号召全国各地武装讨袁之时,年轻的刘伯承在熊克武领导的四川讨袁军中担任连长。在一次讨袁战斗中,四川讨袁军虽然重创袁军,但终因双方力量悬殊而惨遭溃败,熊克武也被迫离川出走。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在艰难的形势下,刘伯承仍然率领讨袁军同袁军展开游击战,与敌周旋。一天,他带着与之出生入死、顽强奋战、仅存下来的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头顶着绵绵秋雨,脚踩着泥泞崎岖的山路,艰难地往大足县方向撤离。

不料,刘伯承的撤离行动被敌人发现了,约一个营兵力的敌人紧追不舍。

“必须尽快摆脱敌人!”刘伯承在心中暗下决心。他一边行军,一边思考摆脱敌人的办法。

时至黄昏,刘伯承带领的这支讨袁军来到了一片树林中,他命令部队原地休息。

夜幕降临,刘伯承已经定下了摆脱敌人的计策。他胸有成竹地命令大家:“脱下脚上的草鞋,把它倒过来穿在脚上!”战士们开始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都执行了命令。然后刘伯承又命令部队按原路返回,再拐弯朝路旁的一座山上爬去。就在敌人为失去追击目标而为难时,在树林边沿搜索的士兵发现了刘伯承他们留下的“特制脚印”。于是,敌兵根据这种脚印所指的方向留下“路标”,继续追击,大批敌军也跟着设下的“路标”继续追击。然而这个时候的敌人却与刘伯承他们背道而驰,追赶的速度越快离刘伯承他们越远。

刘伯承就这样巧妙地利用“假信息”摆脱了敌人追击,化险为夷。而敌兵则因“假信息”而导致其追击行动南辕北辙,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决策者要尽量提高决策信息的真实度,使决策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

请看下面这个故事,就能明白很多信息对我们是有误导作用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为盟军的大后方和军火生产基地,担负着沉重而艰巨的军火生产运输任务。美国为了把军火尽量多、尽可能快地运往西欧前线,就租用了大量的商船运载军火。为了使这些商船免受德军飞机的封锁和攻击,美国海军指挥部决定在商船上安装高射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些高射炮的战绩令人失望,竟然没有击落一架敌机。

于是,海军指挥部有人提出没有必要在商船上安装高射炮的意见。针对这一问题,盟军海军运筹小组研究后发现,把在商船上安装高射炮的作用定为击毁敌机数量的决策是不妥的。这一决策的正确目标应是尽量减少被击沉的商船数量,从而保证军火供给。虽然安装在商船上的高射炮没有击落一架敌机,但实践证明,它在减少商船损失、保证军火供给上却是卓有成效的。

因此,美国海军指挥部的领导最终否决了“不在商船上继续安装高射炮”的错误意见,而是实施了在商船上继续安装高射炮的正确决策,从而保证了盟军的军火运输。试想,如果盟军海军运筹小组不进行深入研究,而在错误的信息指引下采用“不在商船上继续安装高射炮”的错误决策,那么,盟军的军火供给线肯定会遭到德军的严重破坏,从而影响前线的战斗。

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许许多多自以为不证自明的信息,而且,我们很可能就是凭借这些信息进行决策的,但这些信息能真正反映现状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息有时会骗人的。商船上的高射炮确实没有击落敌机,但要知道商船的任务是运送军火,只要高射炮保证了船队安全就是高射炮最大的战绩。

准确、及时、适用、经济的信息是决策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如果你拥有这样的信息,决策的成功就已经离你不远了。

在华尔街有一个叫伊万的青年人,他白手起家,靠炒股票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迅速成长起来,伊万自己把这些成就归功于情报。在炒股时,他从不满足公司员工提供的材料。有时为了知道一些分歧意见可能产生的不同结局,他会毫不犹豫地同时雇用几家不同公司的专家来共同重新分析研究,并且他几乎不间断地用电话与那些他感兴趣的企业家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取信息。

如今处于信息时代,其特点是信息良莠不齐,真假混杂,很多垃圾信息充斥于人们的大脑中,使人们苦不堪言。收集的信息要准确、全面,同时还需要正确的分析这些信息。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将信息去伪存真,使决策者由表及里地看清事物的本质,作出科学的决策来;如果偏听偏信,或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决策就会失误。

信息分析是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已知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处理、判断,并揭示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过程。

海尔公司以前收集、处理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一般流程是:人工上网搜索,定期剪报,然后将这些情报素材进行人工分类、整理、分析,形成满足各个部门需求的竞争情报报告。这种情报处理流程不仅收集的情报零散,缺乏系统性,而且情报不易统一存储,情报的实用性也很差。“情报人员80%的时间都花在了情报的收集、分类、整理等前期工作上,而最终由人来做判断、分析信息得出结果的后期过程只有20%。”海尔公司竞争情报系统负责人王瑞峰说:“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收集商业情报的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海尔公司将计算机系统应用于竞争情报的工作中,将收集情报等前期工作由“机器”来完成,即由计算机系统来做,收集、整理、归类大大简化,所需时间只占20%,情报人员可以利用剩下的80%的时间来进行判断、分析。

总的来说,研究和利用经济情报,在进行信息分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提高情报的真实性。真实可靠是有效利用的前提。商品市场的变化频率很快,即使瞬时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经济情报一定要认真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保其准确无误。

二是要提高情报的时效性。经济情报要能够及时反映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一方面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比如计算机网络搜索等;另一方面要提高情报人员的素质,比如业务培训,代职实习等。

三是要提高情报的适用性。真正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收集范围,排除那些无关紧要信息的影响,从众多的情报中筛选出适用性强的情报。

信息到手,能否把它变成财富,取决于掌握信息的人能否善于分析利用信息。信息化时代,信息每时每刻都像“天女散花”般地在人们身旁飘然而下,只有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企业才能沐浴在信息化的春风里,得心应手,笑傲商场!

控制论大师维纳说:“要有效地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信息。”这里的信息指的是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的有效信息。我们要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信息的分析应从辨证的角度入手,不为表象所左右,能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对决策有帮助,相反,还有很多信息是在干扰决策者制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