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毕竟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并不是像机器那样有节奏、有规律地运行,而是受个人情感倾向控制的。但是在预见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个人情感对预见的影响,尤其不要受个人情感影响而作出带有偏差甚至错误的预见。
企业经营者在作出一个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比如一个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会考虑自己的面子而不考虑客观情况的变化。由于受到这些情感性因素的作用,有时可能对一些企业产生激励作用而促进发展,有时也可能使企业的决策偏离理性而导致失败。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汽车工业为什么能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呢?因为他最了解美国的农村,美国农村地广人稀,需要农用客货两用车,那时候道路不太好,农民的文化水平又不太高,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坚固耐用、耐得住颠簸的汽车。1908年,他结合这个特点,生产出了操作简单、结实耐用、价格低廉的T型车。
福特开发的T型汽车,集中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具备了十分优良的特点。而且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汽车业规模经营的到来,福特T型汽车的销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下降,外国对这种汽车和对福特企业的赞扬声也是此起彼伏。由于它的声誉好,价格低廉,能够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一时间,福特公司的T型车几乎垄断了汽车市场,对它的需要量一直不断上升。
福特汽车公司由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福特对自己创造的这一产品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美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繁荣,居民的消费倾向从有用的就行,发展到对所用商品的内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紧接着的就是消费倾向的细微变化,开始追求品质和品位了。
这时,美国另外一家主要的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逐渐发展起来,它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20%。通用汽车公司希望继续扩大它的市场占有份额,但是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实在是无懈可击,通用汽车公司只得采用另外的策略。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产品系列和品种,使不同阶层的人士都能挑选自己喜欢的汽车,以适应不同的市场。新的车型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先是雪佛兰汽车,接着是别克汽车,最后是凯迪拉克汽车。
对于通用汽车的竞争,福特一直采用不置可否的态度,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那一套,认为顾客买车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自己的钱袋,而且T型车已经深入民心了,当然也深入到了福特的心中,福特对T型车的感情已经相当深厚,他无视这种变化,固执地坚持生产自己的黑色T型汽车。
因此,福特发挥自己工程师的专长,为降低T型汽车的成本而不遗余力。他在底特律附近的娄日河边建立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汽车制造厂,每天成本低廉的汽车源源不断地从汽车厂开出,为了降低汽车的成本,福特甚至考虑到能不能少上一个螺丝钉。然而,公众并没有领福特的情。他的低价位政策并没有吸引顾客,销量在日复一日地逐渐减少。
与此相反,通用汽车公司则继续采用已有的政策,它每隔两三年就改变自己汽车的样式,并允许顾客以赊欠的方式买车,而在福特看来这完全是歪门邪道,不是工业家所为,因为这样只能扩大生产成本。
在福特公司内部,许多经理也看到福特的偏执给公司带来的危害,但作为公司的创建者,对福特的策略当然是不能发生疑问的。福特也不允许这种想法冲撞他的经营理念。福特说:“我们希望造出某种能永远用下去的机器,我们希望买了我们一件产品的人永远不需要再买另一件。我们决不会对T型车有损害的任何改进。”
他这样做的后果是公司销售业绩的不断下降。1927年,福特所有的24个工厂关闭6个月,以重新安排生产,但是关闭并不意味着福特在生产上的任何创新。1936年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中,福特的销售量从第一落到第三。
福特的儿子把握住市场变化趋势,组织人力、物力研发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产品,但由于对黑色T型汽车的特殊情感,福特看不到市场的变化,也拒绝适应这种变化,他武断地否定了他儿子的努力,公开砸毁了由他儿子主持研发出来的一辆新型车,以示高效率生产单一汽车的决心。他的企业也为这一决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永久性地败给了通用汽车公司。从此远离了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如果不消除或扼制住这情感因素的作用,企业决策的制定者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失误,至少会造成决策的低质量。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理智的态度、积极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预见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决策者的情感倾向,对企业决策预见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起增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减力的作用。因此,企业决策者要处理好情感倾向在预见中的作用。在预见的过程中,如果把个人情感放到了不应有的高度,就会作出背离企业根本利益的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