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唐代诗人的狂傲行径
诗人不能用一般的社会规范去要求,去约束。他们重视性情的真实流露,追求心灵的自由自在、语言的新鲜有趣,自然,他们往往会有种种不同于常人的言行举止,狂傲就是他们其中一个比较鲜明的行为特点。
狂傲是一种态度
诗人,就应该是一种个性鲜明的群体。唐代是诗国的高潮,诗人们意气之奋发,气概之恢宏,均堪称空前绝后。他们的恃才自傲,也往往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狂傲,跟我国主流文化的处世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处世哲学,讲究谦让,讲究隐忍,讲究平和。因此,那些性情狂傲的诗人,就往往被视为另类,遭到众人的排挤、攻击、陷害。他们的命运,就难免四处碰壁,事事坎坷。当然也有一些人,在经历一定的坎坷之后,对于主流价值观念采取逃避、否定的态度,摆脱名缰利锁,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身心世界。
狂傲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它的形成有着各种原因,社会制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许多有过狂傲言行的诗人,都是在人生道路上遭受了种种挫折与磨难的。他们的狂傲,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平之鸣。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通过诗人们狂傲的现象,我们看到,即使是大唐盛世,也有着种种制度上的不合理。
那些留下狂傲言行的诗人们,大多是心地单纯、一派天真的人。他们除了有些可笑之外,更多的是可爱。他们有时候如同安徒生童话里那个敢于指出皇帝新衣真相的儿童,所以,他们的狂傲故事,是可以当作寓言来理解的。
狂傲是一种自信
初唐有四位文士,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文章、诗歌名声大致相当,当时就被人称为“四杰”,顺序排列是“王杨卢骆”。杨炯听到这种说法之后,就对别人说:“我为排在卢照邻的前边感到惭愧,为排列在王勃的后边感到羞耻。”杨炯说这话,虽然有对卢照邻的尊敬成分,但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对王勃的不服。王勃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王通是隋代著名学者,他五六岁就会写文章了,未及成年已经中了进士。二十来岁时,文名已经很盛,许多人拿着金银财帛到他家,请他写文章。论名气,王勃未必在杨炯之下。杨炯这样对王勃表示不服,一定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至少,杨炯这样说,会被认为是一种狂傲。但是,杨炯之所以这样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他的话传出去之后,也有不少人表示了认同。崔融就说:“王勃的文章,宏远飘逸,有超出尘世的意思,固然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但是,杨炯与卢照邻可以企及,杨炯的话是可信的。”张说也说:“杨炯文思如同悬河注水,源源不断,既好于卢照邻,也不比王勃的差,他为名列王勃后边感到羞耻,说的是实话,为名列卢照邻前边感到惭愧,那是他谦虚了。”
刘长卿不但诗写得好,也有做官的才能,但是性格刚强,屡次触犯上峰,两次遭到迁谪。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诗坛名人,前有沈(佺期)宋(之问)王(维)杜(甫),后有钱(起)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据说刘长卿听说后,对李嘉祐、郎士元跟自己齐名,很是不满。刘长卿每次作诗,署名的时候都只写长卿二字,不写出姓氏,他认为国内人都应该知道他。另外,他还曾说自己是“五言长城”。所有这些,都不为当时的人们所认同。但是,以我们今天研究文学史的眼光看,刘长卿的那些言论,已经算不得狂傲了。不要说李嘉祐、郎士元,就是钱起也不能跟他相提并论。至于他的署名不写出姓氏,那也合乎情理。古往今来,名叫长卿的,除了司马迁字长卿之外,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数这位唐代诗人了。剩下来的,只有自诩“五言长城”有所夸张而已。然而,“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首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确实是千古传唱的。
狂傲是一种清高
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唐太宗贞观初年即以身体多病为由,辞官归里。王绩隐居之后,杜松之、崔公善等人相继担任他家乡的刺史,先后请求见面,王绩都自比汉代不臣高士严君平,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这杜、崔二位也够意思,不但不见怪,反而更加推崇他的性情格调,一直不敢强求,逢年过节还馈赠美酒鹿脯,跟他保持书信往来的关系。
都说诗人顾况很狂傲,后进文士几乎没有入得了他老先生法眼的,即使是王公贵族,跟他来往,都难免要受到他的戏耍、欺负。据说,他因为在著作郎的位置上久久得不到升迁,宰相都被他嘲笑讥讽过。但是,我认为,顾况的狂傲不是妄自尊大,他是不屑于献媚求荣华,谄笑换富贵。当他真正遇到有才华的人,哪怕是后生小子,他都会真心地表示欣赏,为其延誉。有一种传说,白居易十五六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带着一卷作品拜见顾况。顾况打量了一眼来客姓名,接着又盯着来客,说:“米价正贵呢,(长安)不容易居住!”于是开始看作品。第一篇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即发出由衷的感叹:“说得出这样的话,居住就很容易了!”从此,顾况就到处给白居易说好话,使得白居易从此诗名大振。狂傲是一种讽刺杨炯常常称呼一班朝廷士大夫为“麒麟楦”,有人就问他为什么那么说。他便回答道:“现在扮演麒麟的,一定是修饰好麒麟的外形,把它套在毛驴身上。看起来像是奇异之物,但是一旦去掉这层皮,还是一头毛驴。没有德行却穿着朱红紫色的官服,跟毛驴有什么不同!”杨炯这哪里是狂傲,分明是在讽刺,在辛辣地讽刺。
狂傲是一种娱乐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史书上都说他“恃才謇傲”,很是受到同时代人的嫉恨。那么,杜审言都有哪些狂傲事迹呢?诗文跟杜审言齐名的苏味道,做了天官侍郎(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吧)。杜审言参加官员预选考试,考试结束后,他就对人说:“苏味道死定了。”人家问什么缘故,杜审言回答说:“他看到我对案件的判断,就会马上羞愧而死了!”有一次杜审言病了,宋之问、武平一等人前去探望。不料,躺在病榻上的杜审言对他们说:“被造化小儿害苦了,还说什么!但是我活着,把你们压得太久了。现在就我要死了,固然是一件很可感到欣慰的事情,只是遗憾没有看到可以接替我的人啊。”杜审言那不是狂傲,那是幽默,后一个故事可说是黑色幽默。可惜,就连唐代那么伟大的朝代,也没有人能够理解杜审言的幽默。这不是杜审言的遗憾,这是李唐王朝的遗憾。
杜审言还说过这样的一番话:“我的文章,应当由屈原、宋玉来做副官;我的书法,王羲之都要来称臣。”拿古人夸自己,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狂傲,他那是在幽默。
狂傲是无才无能之辈对有才能者的污蔑和陷害
晚唐诗人罗隐发过一番感慨:“群居不出一言,彼则谓某矜才傲物;痛饮不逾三爵,彼则谓某恃酒凌人。”我有一位朋友也说过两句精彩的话:优秀是一种原罪,优秀的人,生来就是给平庸的人们嫉妒的。
狂傲经常是无助者别无选择的洒脱,或者说自我解嘲杜甫早年赠李白的诗中有这样两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时候杜甫只有三十出头,还不理解飞扬跋扈是李白政治绝望之后的“潇洒”。李白根本不是一个狂傲的人,他的许多大话名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有他念念不忘的“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无人见证的情节,杜甫描写他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种种行径,都不过说明:李白怀才不遇,心情很郁闷。
第二节 风流人生
对于风流,可以有多种理解。我们可以说,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空前绝后,光焰千秋,是风流人物;我们可以说,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遂为大家”,是风流人物;我们可以说王翰每天聚众,吟诗纵酒、高谈阔论、挥金如土,是风流人物;我们可以说贺知章成天醉酒,不拘礼法、性情毕现、居官狂歌,是风流人物……从广义的“风流”上衡量唐代诗人,风流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这里说唐代诗人故事,不采广义的“风流”,而用狭义的风流,即:专指男女之情方面。
薄情郎
感情原本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只要主人公不想告诉别人,随着时光的流逝,当事人的老去,男女之情是很容易在时间的长河里湮灭得无影无踪的,有如苏轼诗句所言,“事如春梦了无痕”。唐代究竟有过多少薄情的诗人,现在已经无法统计了。如今我们所能了解的,只是一些残迹而已。
写过《黄鹤楼》、《长干曲》等著名作品、让“诗仙”李白游览黄鹤楼之后都敛手无作的崔颢,是一个风流多情的诗人。他现存四十多首诗歌中,有三分之一作品是描写女性生活的。崔颢显然不是一个怜香惜玉型的男性诗人,史书上记载,他是一个“有俊才,无士行”的诗人。换言之,他是一个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花花公子。崔颢喜欢饮酒,赌博。到了长安这个花花世界之后,娶妻专门选择漂亮的。生活一段时间之后,稍有不满意之处,就将其打发回娘家,另外再娶年轻漂亮的。那么,崔颢到底先后娶过几个妻子呢?《旧唐书》本传说“前后数四”,《新唐书》本传说“凡四五娶”。在这一点上,崔颢很像汉武帝时期的滑稽大师东方朔。
温庭筠很有才,诗词都写得不错,也是一个风流薄情之辈。在长安,常常跟裴诚、令狐滈等贵族子弟混在一处,饮酒,赌博,狎妓。有一天夜里,他在狭斜巷(红灯区)醉酒之后,大肆诟骂,跟巡逻的吏卒发生冲突,结果被吏卒打折了牙齿。温庭筠向当时宰相令狐滈投诉,令狐滈去追究具体负责的下层官吏,官吏就列举了温庭筠的种种劣迹,害得很欣赏温庭筠才华的令狐滈也没有办法,只好对双方都不加追究,不了了之。事情在京城传开之后,温庭筠到处拜会公卿士大夫,诉说自己是被官吏诬蔑的。
著名诗人元禛也是一个多情的人。他的传奇故事《莺莺传》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邂逅,两人发生了一段露水之情。传奇中,故事结局不同于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结为夫妻,过上了夫荣妻贵的生活。《莺莺传》是一个多情而大胆的女性被一个轻薄而虚伪的男子始乱终弃的故事。故事中的张生的原型,有人认为是张君瑞,有人认为是张籍,也有人认为就是元禛本人。我比较赞同张生为元禛本人的说法。
赵光远,是宰相赵隐的侄子,在诗界有一定的才名。生活上他也是一个恃才自傲、不拘小节的人,经常领着一班子弟,寻花问柳。有文献记载,赵光远撰写了一本记述烟花柳巷(北里)见闻的著作《北里志》。《北里志》当然是伪托的著作,真正的著者不是他。《北里志》记载了状元孙龙光、侯彰臣、杜宁臣、崔勋美、赵光逢等人时常在妓女郑举举那里留连尽欢的事情,猜想赵光远有时候可能就是其中一员。《北里志》还记载了赵光远爱上烟花女子莱儿的故事。莱儿并不漂亮,但是年轻的赵光远对她一见钟情,恋恋不舍。当然,莱儿也因为赵光远年轻聪明、相貌俊秀,很愿意讨好巴结他。两个人都会作诗,因此,更加相知相爱。如此看来,这赵光远还算是风流却不下流,他在烟花柳巷流连,其中还是有一定真情的。
卢照邻在四川成都附近新都县尉的任期满了之后,还“婆娑蜀中”。徘徊不肯离去的原因是,卢照邻在那里爱上了一位姓郭的市井女子。后来卢照邻离开新都去洛阳两年之后,骆宾王替那女子给卢照邻写了一封诗信,倾诉思念之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卢照邻一去不复返,未必是他薄情,有可能是他身体出了问题。有一种说法,卢照邻从新都离任是因为生病了,风疾。后来,卢照邻一直在洛阳附近的具茨山上隐居养病,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病痛,于是投水自尽。
晚唐诗人张又新,是一个可恶又可怜的人物。他少年得意,科举考试先后得京兆解头、殿试状头、博学鸿词科又是头名,当时号称“张三头”。说他可恶,是因为他曾谄事奸相李逢吉,帮助李逢吉罗织贤相李绅的罪名。他曾经扬言,自己早年科举成名,对于仕进没有什么兴趣,只希望能娶得一位美貌的妻子。等到娶了杨虔州之女,却发现是一位“有德无色”的女子。用他自己的诗句说,他的遭际是“一生辜负看花心”。后来在扬州李绅家的宴席上(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李绅的宽宥),重逢了一位二十年前曾经相好过的“酒妓”(筵宴上负责劝酒的妓女)。两人都表现出旧情难忘的样子,李绅于是让这女子当晚就去陪侍张又新。还有一种说法,张又新最终是跟这位歌姬白头偕老了的。
杜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胸有大志的书生,但是,仕途一直不能如愿。因此,他每每放浪诗酒,乃至眠花宿柳。正如他自己的两句诗所描述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才子传》说杜牧年轻的时候,“美姿容,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当时,扬州街市的繁荣昌盛,不亚于京城长安。扬州的娼楼妓馆,数量众多,灯火迷蒙,更是堪称全国之最。有文献这样描述扬州的繁华:“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唐阙史》)当时牛僧孺出任淮南节度使,坐镇扬州。牛僧孺就辟杜牧为节度掌书记,相当于今天的秘书。杜牧在扬州,如鱼得水,天天出没在花街柳巷。杜牧眠花宿柳,总是悄悄去,所以一直以为别人不知道他的行踪。殊不知,他的上司牛僧孺关心杜牧的人身安全,派了三十名士兵,天天便服跟在杜牧后边,暗中保护。杜牧在扬州这样过了三四年,后来调动工作要离开扬州。临别之际,牛僧孺为他设宴饯行。席上,牛僧孺奉劝杜牧以后要爱护身体,生活上要有所检点。开始时,杜牧还矢口抵赖,说自己没有不检点,没有做过令牛僧孺担忧的事情。牛僧孺笑而不答,当时就让身边随从拿过一个小书箱,在杜牧面前打开,全都是那些士兵的秘密报告,一共有好几千封,大概都是“某夜,杜书记到某家,无恙”、“某夜,在某家宴会”之类报平安的帖子。看到这些帖子,杜牧十分惭愧,嚎啕大哭,感谢牛僧孺爱护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
杜牧担任殿中侍御史的时候,分管洛阳,在洛阳待过一年左右。这期间发生过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明杜牧的风流。当时有一位姓李的司徒闲居洛阳,李家的歌舞伎班子,人数众多,色艺俱佳,当时号称天下第一。洛阳名流,纷纷前去拜见李司徒。这李司徒于是大开筵席,当时在洛阳的朝廷官员、名人雅士,都在邀请之列。因为杜牧在纪律监督部门工作(相当于中纪委吧),不敢邀请。杜牧心里想去,于是就派人去告诉李司徒,转述自己愿意赴宴的意思。不得已,李司徒只好给杜牧送了请柬。请柬送到的时候,杜牧正在对花独酌,已经有几分醉意了,听说请柬送到,马上赶过去。等杜牧赶到时,宴会已经开始,只见宴席上女乐多达一百余人,个个绝艺殊色。杜牧一个人独坐在南边一排座位上,睁大眼睛看着这些妓女,连饮三大杯之后,问李司徒:“听说有一位叫紫云的小姐,歌舞俱妙,是哪一位呢?”李司徒就指给他看,杜牧注视良久,说:“名不虚传,应该把她送给我。”李司徒听后低头窃笑,那些妓女也转过身去偷笑。杜牧又自斟自饮三大杯,即席赋诗一首:“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粉一时回。”当时杜牧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早年杜牧在湖州看中一位民间女子,当时那女子只有十岁,于是跟那女子的母亲相约,十年以后,杜牧再来担任当地长官的时候,就纳女子为妾,同时也约定,十年不来,可以另嫁他人。杜牧临去,预付了礼金。等到周墀做了宰相,杜牧几次向他递条子,要求担任湖州刺史,得到批准的时候,已经十四年过去了。杜牧一到任就派人寻访,结果发现,从前约好的女子,已经于三年前嫁人,怀里已经抱着两个孩子了。惆怅之余,杜牧就做了一首《叹花》诗:“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专家表示怀疑。主要理由有:杜牧要求做湖州刺史是为了便于照顾生病的弟弟和孀居的妹妹,也是对朝廷政事不满的一种表示,不是为了一个民间女子;杜牧担任湖州刺史的时候,周墀已经罢相,几次递条子的说法不可靠;按照唐代的制度,官员娶民间女子为妻妾,属于违背“格律”行为;《叹花》一诗是另有寄托的惜春诗,故事很可能是好事者据此敷衍而成。论据不少,但是并没有可以说明其事体莫须有的特别令人信服的证据,我们还是可以姑且信其有的——反正,杜牧的风流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多一个故事,也不至于太冤枉了他。
深情男子
诗人多情种,大唐诗国当然不乏深情之人,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崔护有一首诗,相当有名,叫《题都城南庄》。诗是七绝,这样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在)(又作: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据说这诗有个背景故事:崔护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了。清明时节,独自一人游览都城南郊。走到一处村居门前,只见院子里花木掩映。敲了好一会儿门,有一位女子从门缝里问他话,崔护回答是寻春独行,酒后口渴,想要找点水喝。女子就开了门,递给他一碗水。崔护喝水的时候,女子倚靠在小桃树上,含情脉脉地看着眼前的陌生男子。崔护喝过水,起身告辞,女子送他到门口,好像是很难过的样子跑回屋里。崔护回去之后,一直没有再去那里。等到第二年清明时节,崔护又到那里寻她,院子依旧,但是门窗紧锁,家里无人。崔护于是在门上题写了这一首诗。可见,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有一种记载(例如《本事诗》),故事还要继续发展下去:几天之后,崔护偶然来到都城南郊,又去寻访时,听见门内有哭声。原来那女子自从去年一见崔护之后,便喜欢上了他,从此神情恍惚。几天前看见门扉上的诗歌之后,就生了病,绝食几天后,死了。崔护也感到很悲痛,于是要求入门哀哭。看到女子躺在床上,神色如生,他就抬起女子的头,放在自己大腿上,边哭边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过了一会儿,女子竟然睁开了眼睛,复活了!女子父亲见状大喜,便将女子嫁给了崔护。
诗人韩翃早年即有盛名,交往的尽是名士,但是家境不济。有一个姓李的富家子弟赠送他一位歌姬柳氏。不久,韩翃出任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从事官。因为时当安史之乱,他不敢将柳氏带在身边,就先把她安置在京城,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去接她。接下来的三年里,他都没有机会接回柳氏,于是就拿成色很好的黄金装在一个锦囊里寄给柳氏,并且在上边题写了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收到赠金和诗歌之后,马上回复道:“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因为长得漂亮,又是独自一人居住,担心难以自保,于是毁坏妆容,寄居在一座寺庙里。等到后来韩翃随侯希逸回到京城,寻访柳氏下落的时候,柳氏已经被刚刚立过战功的蕃将沙吒利抢去,宠爱有加。
韩翃闻讯十分惆怅,但是心里又割舍不下。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一辆牛车,慢慢跟着走了一段路,听见车里有人问他:“是青州的韩员外吗?”他回答道:“是。”这时,车中人拉开帘子说:“我是柳氏。现在失身于沙吒利,无法脱身。明天还从这条路回去,希望你能来道个别。”第二天,韩翃去了之后,牛车果然又来了,车里扔出一个香囊,说了一声:“终身永诀。”车子就快速离开了。
韩翃回去,心情无比郁闷,平日谈笑风生的他,这时在筵席上竟是愁眉苦脸。一位名叫许俊的同僚,年轻气盛,得知韩翃的爱人被蕃将夺去,就跟韩翃要了个字条,自己骑一匹马、还带着一匹马,风驰电掣赶到沙吒利府上,喊着“将军坠马,命在旦夕,派我来接柳氏”,冲进府去。柳氏一出来,许俊就把韩翃的字条给她看,抱她上马,疾驰而去。许俊带着柳氏回到韩翃那边,筵席还没有散,许俊就把柳氏交还韩翃。在侯希逸的周旋下,柳氏归还韩翃,沙吒利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赐。韩翃与柳氏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诗人赵嘏,中进士后才名很盛,他有一首《早秋诗》,其中两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脍炙人口,著名诗人杜牧对这首诗叹赏不已,称他为“赵倚楼”。这位赵倚楼,有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赵嘏家住浙西,他遇到一位美貌的姬人,赵嘏被她迷得七颠八倒。两人同居之后,因为母亲的阻止,赵嘏进京考试的时候,不能携带同行。不料,留在家乡的这位美姬,一次到寺庙进香,被当时的浙西节度使看到,霸占了去。
第二年赵嘏考上进士,听到消息后寄了一首诗给她,诗是这样写的:“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那节度使看到诗后,心里感到不安,于是派遣一个佣人护送那美姬回到正在京城的赵嘏身边。当时赵嘏刚出函谷关,住在一个叫横水驿的地方,看到一大群送人的马车队。赵嘏向那车队的人打听,回答是:“浙西尚书差遣我们送新进士赵前辈的娘子进京。”美姬在马车车厢中也已经认出了赵嘏,赵嘏下马,揭开帘子一看,果真是他日思夜想的美人。可是,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抱着赵嘏的美人,悲喜交加,哭着哭着,竟然死了!赵嘏只好将其掩埋在横水的南岸。这位我们不知其名的美人的芳魂,从此日夜听着横水河呜咽的流水声,独自品味“寂寞沙洲冷”的滋味!
第三节 多才多艺的诗人
唐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最为璀璨的时期之一。之所以璀璨,主要是因为各方面都人才辈出,同时,也因为许多人一身数能,才情焕发,无臻不妙,唐代诗人中不乏多才多艺之人。
书法、绘画
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擅长书法的。李白、杜牧都有墨迹流传下来,我们看到,他们虽然不是书法名家,但实际上他们的书法都相当可观。这里再举一人为例:张彪。张彪不但古体诗做得好,草书也很有造诣,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诗圣杜甫的高度赞扬。“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堪买贫。”杜甫把他的诗歌跟才高八斗、向来被称作五言诗祖宗的曹植相提,把他的书法跟被称为“草圣”的东汉书法家张芝并论。可见,张彪的草书造诣,一定相当了得。
诗歌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在我国历来有着相同、相通之处,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唐代兼善诗歌与绘画的人也特别的多。这其中,善于画山水风景的诗人更是不少。刘方平、顾况、张志和都是善于此道的诗人。皇甫冉在题刘方平一幅壁画山水的诗中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在说到顾况的时候,也有这样两句:“颇好吟咏,善画山水。”《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作者张志和,他不但写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渔歌作品,他还会画渔歌题材的画儿。《历代名画记》记载,他曾自己给那首《渔歌子》配了一幅画,“甚有逸思”。
诗画同源,书画一脉,更有许多诗人,诗书画三者皆擅长。张諲,《历代名画记》记载,不但精通《易经》卜卦,还“善草书,工丹青”。张諲最擅长的是山水画,跟王维、李颀等人为诗酒丹青之友。卢鸿,新旧两《唐书》本传都说他擅长书法,“籀篆楷隶”都很在行。《历代名画记》除了说他善写八分书之外,还提到他善画山水树木。《宣和画谱》记载,到宋代,卢鸿作品被收藏在皇宫内的有三种:《窠石图》、《松林会真图》、《草堂图》。
杜甫以半师半友视之的郑虔,曾经书写自己的诗歌并配了画,献给唐玄宗,唐玄宗在他的作品后边写了四个大字:“郑虔三绝。”这个事情听起来好像传奇故事,但应该是实有之事。杜甫《八哀诗》咏郑虔的部分记载了这事,“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在。沧洲动王陛,宣鹤误一响。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当然,绝艺来自苦练。《新唐书》本传记载了郑虔的苦练故事,说郑虔因为贫穷,买不起纸张,于是在慈恩寺贮藏了好几屋的柿子树叶。每天拿柿子树叶练字,写完了所有的树叶。宋代朱景玄《唐代名画录》,将郑虔的画作归入能品上。据《宣和画谱》记载,郑虔的绘画作品被收藏在北宋皇家的有八幅之多,《摩腾三藏像》、《陶潜像》、《杖引图》、《人物图》各一幅,《峻岭溪桥图》四幅。《宣和画谱》对郑氏画作有如下一些评价:“善画山水”,“画陶潜风气高逸,前所未见”。唐代诗人中,兼善书画更加有名的是郑虔的同时代人王维。新旧《唐书》本传对王维的书画都有很高的评价,《旧唐书》说他“书画特臻其妙”,《新唐书》说他“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王维自己也说他是“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笃信佛教的王维认为自己的前世就是诗人、画师了。苏轼后来也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音乐
诗歌自古是跟音乐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有不少诗人是擅长音律的。王维早年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特别欣赏他才华的岐王李范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准备几首作品,在见到一位可以影响科考录取的公主(一说是九公主玉真公主)的时候演奏给她欣赏。结果,他的演奏大得公主欢心,于是得到大力举荐,以状元及第。还有一个故事,有人画了一幅奏乐图,王维仔细看过之后,说画中人正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二叠第一拍。有好事者找齐了当时参加演奏的乐工来检验,情况果然如王维所说。王维的音乐造诣,由此可见一斑。上边提到的张志和,不但会书法、画画儿,还会“击鼓吹笛”。他的渔歌,有诗有画,还有音乐。说到吹笛,不能不提到温庭筠。这位晚唐的著名诗人,不但诗才敏捷,还精通多种乐器,据说可以“有丝即弹,有孔即吹”!
第四节 游山玩水
文学史家喜欢将文学家分派,比如诗人,就被分成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一个被叫做山水田园诗派。被归入这一派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其实,这一派的诗人未必个个都特别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属于这一派的诗人,有一些却是山水风景的狂热爱好者。
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应该说是比较喜欢欣赏山水田园景致的,但是,他对于游历名山大川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兴趣。王维的性格偏于安静,关心景色的情调与意蕴,对于那些名声显赫的山水,他没有什么好奇心。自从得到宋之问的辋川别业之后,他喜欢邀请裴迪等若干诗友,流连其间,诗歌唱和。别业中的景点,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等等,都曾被写入诗篇。王维早年也曾经奉派出使塞上,写出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名句。但是,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长安的半官半隐中度过的,辋川别业是他的主要游玩之地。
孟浩然一生都在求官与归隐之间徘徊,壮年时期曾漫游吴越,所到过的山水名胜比王维肯定要多得多。他的笔下,也留下了一些描写他游历过的山水胜景的作品。孟浩然可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中专门游历山水最多的诗人。
韦应物、柳宗元跟山水田园结缘,都与他们的仕途经历有关,他们都曾在地方上担任刺史一类的官职。韦应物曾先后担任滁州(今天安徽省滁县)、江州(今天江西省九江市)、苏州(在今天江苏省)等地刺史,写过《滁州西涧》等著名山水诗篇。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之后,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改为柳州刺史。因此,他的诗文里描写了一些永州、柳州一带的山水景致。很可能,论性情,韦应物、柳宗元都是对山水没有特别爱好的人。
非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也爱游山玩水
唐代当然有特别爱好山水的诗人,而且为数不少。
宋之问,虢州弘农(今天河南省灵宝县)或者汾州(今天山西省汾阳县)人,曾经因为谄附张易之,被贬为泷州(今天广东省罗定县)参军,到过岭南地区。后来又因罪被贬为越州(今天浙江省绍兴市)长史。再后来,又被流放到钦州(今天广西钦县),在那里被勒令自杀。可见,这位人品低下的诗人一生到过的地方着实不少。岭南地区不是他愿意去的地方,他也不像宋代的苏轼那样能够随遇而安,遍游岭南山水。不过,史书记载,宋之问在越州期间,却是曾经登山临水、饮酒赋诗的。《新唐书》本传记载,他曾“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剡溪在今天浙江省嵊州市,即曹娥江上游,那一带曾经是一些东晋名士的活动场所。
李端,赵州(今天河北省赵县)人,进士及第,做了一阵子京官之后,因为身体有病辞去官职,一度居住于终南山草堂寺,后来出任杭州司马,曾经在虎丘山下买了一些田地,经营庄园。据说,后来李端又曾移家衡山,自号“衡山幽人”,其间,“弹琴读《易》,登高望远,神意泊然”。
张谓,河内(今天河南省泌阳县)人,十分喜欢欣赏湖山景色,其《湖上对酒行》诗云:“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姚係,河中(今天山西省永济县)人,韦应物同时诗人,“好游名山”,“与林栖谷隐之士往还酬酢,兴趣超然”。
殷尧藩,秀州(今天浙江省嘉兴市)人,他一生到过不少地方,足迹所至,包括了今天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唐才子传》卷第六说他“耽丘壑之趣”,据说他自己曾讲过这样一番话:“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
张祜,大约出生于姑苏(今天江苏省苏州市),多种文献记载,这位晚唐著名诗人十分喜爱山水风景,喜欢游览寺庙,而且每到一处,往往即兴题诗。杭州的灵隐、天竺,苏州的灵岩、楞伽,常州的惠山、善卷,润州(镇江)的甘露、招隐,他都曾留下过诗篇。诗人李涉在岳阳曾经赠诗给他,诗曰:“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新钉张生一首诗,自余吟著皆无味。”可见,张祜的题咏诗歌是受到同时代诗人的好评的。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他的题咏诗,随便举几个例子。《万道人禅房》有两句云:“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题金山寺》有两句云:“寺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题孤山寺》有这样四句:“不雨山长润,无风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陈陶,剑浦(今天福建省漳州市)人,屡次落第之后,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
从保存至今的唐人诗集中看,曾经游览过各地名山大川的唐代诗人数量就更大了。比如,伟大诗人李白、杜甫,虽然不曾有文献专门强调他们喜欢山水,也没有被文学史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但实际上,他们游历过的名山大川数量,是一般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们所望尘莫及的;他们描写山水的诗歌作品,不但数量不比那些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少,质量也不比他们差。
李白曾宣言,“一生好入名山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为了寻仙学道,为了欣赏山水风景,他不辞路途遥远,不惧山岭崇峻。在家乡四川,他到过成都,游览过峨眉山;离开家乡,乘船东出,到了湖北,他以安陆为中心,除了漫游湖北各地之外,还到过洛阳、山东东部、吴越一带,泰山、南京、各处吴越名胜,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离开长安之后,又进入了以梁园、东鲁为中心的漫游时期,足迹遍及今天的山东、河北、安徽,真是屐痕处处;安史之乱爆发,先后避居剡中、庐山;因为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定为叛乱,又遭流放夜郎的惩罚,半路遇赦,沿江东下,最后定居于安徽当涂。性情加上坎坷的命运,李白几乎成了一个旅行家。
杜甫早年游览过今天的江苏、浙江,在山东、河北一带两次漫游,前后历八九年;求官期间,主要在长安一带活动;为官期间,曾往来于今天的甘肃天水、陕西西安、河南洛阳之间;辞官之后,先在甘肃作短暂停留,后携家带口翻越秦岭、大巴山,到了四川成都。定居成都的四五年里,往来于川东北的梓州、绵州、阆中一带,到过剑门、青城山等地;离开成都之后,乘船东下,在今天的奉节居住过两年,沿途不少城镇都曾逗留过;最后到了湖北、湖南一带。可以说,杜甫到过小半个中国,用宋人王安石的话说,杜甫是“饿走半九州”。论名山,五岳之中杜甫到过并且留下诗篇的有三座,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论大川,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湘江,杜甫都到过。其中,长江更是杜甫曾经长距离、长时间举家乘船旅行过。
诗人嘉惠山水景物
山水跟诗人的关系,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山水景色固然激发了诗人们的诗兴,使诗人灵感涌现,身心愉悦,使他们消解部分尘世的烦恼与痛苦;但是,诗人的游玩,也是山水的幸运,他们的诗篇可以使山水平添几分人间性情,使原本藉藉无名的山水变得家喻户晓,使原本已经家喻户晓的山水锦上添花,使人们在听到它们的名字时倍感亲切。爱游山玩水的优秀诗人们,大多曾经嘉惠过山水景物。现在,我将唐代诗人曾经嘉惠的山水举几个例子:
卢照邻:长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长安古意》),写出了都城长安的雄壮和繁华。
陈子昂:幽州台,即蓟北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虽然没有描写这座位于今天北京市丰台区的楼台的形制,但是,无疑已经使之成为千百年来读者心目中一座著名的登高怀古的楼台。
张若虚:春江夜景。《春江花月夜》虽然没有交代具体地点,但是长江下游某处春天月夜被他写得活色生香,令人向往。
孟浩然:(一)鹿门山。湖北襄阳的鹿门山,因为孟浩然曾经隐居、写过《夜归鹿门山歌》等诗歌作品,而为许多人所了解。(二)洞庭湖。洞庭湖是大湖,是名湖,但是,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使之更加震撼人心。(三)某处农庄。老友招待了他一顿鸡黍饭,诗人将其写为《过故人庄》一诗,这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区域不详的农庄,就成为重友情的人们心里的圣地。(四)建德江。《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曾在这里抒发过客愁。
王之涣:(一)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西北的旷远之景,诗人的关爱之情(同情得不到朝廷关心的戍边将士),情景交融。(二)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位于今天山西省永济县的一座城楼,因为有了王之涣的这一首诗,就成了一种唐代精神的象征,成了千百年来励志教育的绝好基地。
王湾:北固山。“潮平两岸失(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写出了江苏镇江市北固山所见风景的魅力。
崔颢:黄鹤楼。崔颢游览黄鹤楼(故址在今天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时,题诗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此诗,格调优美、韵味悠长,传说大诗人李白游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李白对此耿耿于怀,他后来写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都有跟崔颢较劲的意思。
王昌龄:芙蓉楼。诗人在担任江宁县丞期间,一次在镇江城西北楼——芙蓉楼饯别朋友辛渐,作《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歌妇孺皆知,芙蓉楼自然跟着家喻户晓。
储光羲:钓鱼湾。“垂钓绿水湾,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个不知道具体位置的钓鱼湾,景色宜人,值得所有喜爱垂钓的人们向往。
王维:(一)渭川田家。这应该是一个村子,村子里,“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生活节奏舒缓从容,人与人之间和睦友爱,令人羡慕。(二)终南山。终南山是名山,唐代许多文人墨客曾在那里隐居。王维的《终南山》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名句为之增色不少。(三)香积寺。这座故址在今天陕西省长安县南的寺庙,早已经荡然无存了,但是,王维的《过香积寺》一诗,将它永远地保存在诗句中了。(四)汉水汇入长江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江汉相通之广、江水之浩淼,都令人神往。(五)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辋川的这个地方,真是一个休憩的好去处。(六)辛夷坞。辋川一处开满辛夷花的山谷。(七)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友人皇甫岳居住的这个地方,鸟语花香。
李白:(一)散花楼。成都摩诃池边散花楼,因为李白二十一岁时曾经登临并且作诗“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登锦城散花楼》)而广为人之。(二)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没有正面描写黄鹤楼,但是送别朋友之际的情深意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千古传唱,为黄鹤楼添彩之功不在崔颢之下。(三)兰陵。“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李白使得山东枣庄成了一处生产美酒的著名地方。(四)金陵某酒肆。“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这样的酒店怎能不令人向往呢?(五)蜀道。李白《蜀道难》一出,蜀道之难登之险峻,谁人不知,何人不晓!(六)天姥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于是,今天浙江天台县的这座山峰,成为海内著名的带有神秘色彩的高山。(七)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安徽宣城县这座小山,因为李白的诗句而名闻遐迩。(八)桃花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没有李白的诗句,天下有几个人会知道安徽泾县有个桃花潭呢?(九)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南京的凤凰台,虽然源自凤凰曾集的传说,但是只有在李白作了此诗之后,才广为人知。(十)庐山瀑布。庐山是名山,庐山瀑布是庐山一处胜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尤其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使其锦上添花、美名远扬。(十一)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把安徽当涂县这一处名胜说得不同凡响,远近闻名。
常建:破山寺。位于今天江苏省常熟市的这座寺庙,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尤其是其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使之名扬四海。
岑参:走马川。“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许多人所不曾见识过的边塞景物,恶劣的自然环境,令人过目不忘。
杜甫:(一)泰山。泰山向称五岳至尊,名声显赫,但是杜甫的《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得识字童蒙都对之感到亲切。(二)历下亭。在济南市大明湖中的一座亭子,因为杜甫曾经出席北海太守李邕在那里举行的一次宴会,并写了一首诗,诗中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两句,而更加广为人知。(三)石壕村。没有杜甫的《石壕吏》,外地人大约极少会知道今天河南三门峡市辖下有这么一个村庄,更不用说这个村庄在唐代曾经发生过抓丁事件,有过那么一个通情达理、勇敢镇定的老年妇女。(四)剑门。剑门历史上曾是军事险关,兵家必争之地。杜甫的诗“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剑门》),无疑为之添彩不少。(五)成都武侯祠。名相祠庙,至今保存完好。但是,一提起这座祠庙,很多人都会联想起杜甫的《蜀相》一诗,其中总结诸葛亮一生悲剧命运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更是家喻户晓。成都武侯祠原本与刘备祠庙(汉昭烈祠)相邻,明代以后并入后者。但是,一般人都只知道它是武侯祠。这很可能跟杜甫诗有一定的关系。(六)草堂。杜甫在成都的居所草堂,很多首诗都描写到,其中《客至》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诗句,更是使得天下人对那一处跟普通农家没有多大差别的地方充满景仰之情。(七)成都。杜甫有一系列的诗歌描写到成都,其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赠花卿》),“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等诗句,使得成都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西南重镇更加引人入胜。(八)诸葛亮夔州八阵。“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一处古战场就被写成了不朽的古迹。(九)昭君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把一个小小村落写得惊心动魄,过目难忘。(十)瀼西草堂。今天重庆市奉节区内杜甫曾经居住过的一处农家草堂,堂前有一株枣树,杜甫一直由着一位孤苦的寡妇邻居在那里打枣吃(《又呈吴郎》)。(十一)岳阳楼。岳阳楼在杜甫到达那里之前已经是一座名楼了,但是他的《登岳阳楼》一诗,尤其是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历来被认为是最能写出岳阳楼气势的诗句。
刘长卿:芙蓉山。很多地方有芙蓉山,但以不知道位于何处的这一座芙蓉山最著名,因为诗人刘长卿到过,一天雪夜在那里的一户人家住了一宿,并且写了一首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那景,那情,足可令一切游子怦然心动。
张继:寒山寺、枫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七绝《枫桥夜泊》,将一座中等规模、邻近城市的寺庙和一座普通的小桥变成了著名的胜地。
韦应物:滁州西涧。安徽省滁县城西上马河,早在宋代就已经淤塞。但是,韦应物的七绝《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永远地留住了它的流水淙淙、带野趣的美景。
柳宗元:永州西岩。“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西岩可能即是永州西山。
韩愈:长安。长安乃是唐代首都,给人的印象是壮观一路。但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却将其写得温润氤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李益:受降城。“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的中受降城,就这样被诗人永远地塑造成了一座征人怀乡的边城。
元稹:某处行宫。《行宫》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在脑子里镌刻下这处曾经消磨多少少女青春梦想的冷宫。
刘禹锡:(一)玄都观。在当时京城长安。刘禹锡先后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借玄都观里桃花等景物的变化,隐射政治势力的消长,得罪当权者,直接酿成改变自己一生政治命运的“桃花诗案”。诗是讽刺名作,玄都观也变成著名道观。(二)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有了这一首诗,南京的历史古城石头城就更加为人所熟悉了。(三)乌衣巷。在南京市东南的乌衣巷,经过诗人表现繁华衰落的同题诗歌的描写,就变成了一处著名的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居易:(一)浔阳江头。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市的长江上邂逅一位弹奏琵琶、命运坎坷的艺妓,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琵琶行》所描写的这个凄艳绝美的故事,使得人们一听到浔阳这个地名,就会顿起一种关于人生沦落命运坎坷的惆怅情怀。(二)杭州西湖。《钱唐湖春行》虽然没有宋代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那么脍炙人口,但是也写出了西湖春天美好的景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也堪称名句,塑造西湖人文气息,厥功甚伟。
李德裕:崖州城。诗人被贬为崖州司马,登上城楼,怀念长安,“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登崖州城作》)这诗为崖州城扩大了不少知名度。
杜牧:(一)赤壁。三国时期,孙刘联军抗击曹操大军的今湖北省蒲圻县赤壁,是一处著名的古迹,但是,有了《赤壁》这首七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一说为李商隐作)联系着一对著名美女姐妹的命运,就更加有名了。(二)秦淮河。流经南京的一段秦淮河很早就是著名的情色欢乐之地,而《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把这种寻欢卖笑引向亡国遗恨的深刻主题,使这个地方变得更加不同寻常,令人低徊。(三)扬州城。扬州早在隋代就是烟柳繁华的都市。诗人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大约是历代描写扬州情色昌盛最著名的诗篇了,无疑大大有助于传播扬州的繁华名声。
李商隐:乐游原。诗人一首同名五绝,“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使千百年之后的读者都知道,长安附近曾经有过一处可以俯瞰长安城的游览胜地。
韦庄:台城。在今天南京市玄武湖边的古代建康宫故址,凭借诗人的一首七绝,为今人所了解,“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南京作为六朝故都,其在人们头脑中烟水韵味的形成,这首诗与有功焉。
这些唐代诗人们笔下的山水名胜,倘若加以开发,今天都有可能成为很好的景点,可以供人们游憩,怀古。在人们流连忘返的时候,当地的旅游经济也得到发展。
第五节 戏谑玩笑
日常生活里,我们说某人开得起玩笑,某人开不起玩笑。人与人之间开玩笑,考验两样东西:一是关系,二是胸襟。关系亲密、牢固,可以开玩笑。至于玩笑可以开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对方胸襟的宽阔度。
唐代:一个开得起玩笑的时代
中华民族都以唐代为荣,到了海外,人们自称唐人,建条街道叫“唐人街”。唐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政治开明,军事强大,经济繁荣,文艺昌盛。相应地,人际关系就比较亲密、牢固,人们的胸襟也比较宽阔。就是说,唐代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得起玩笑的朝代,比较有意思的时代。李唐王朝政教的实际奠基者太宗皇帝李世民,又是喜欢开玩笑的人。《大唐新语》卷十三记载,唐太宗有一次宴请身边大臣,宴席上,他让他们互相开玩笑取乐。长孙无忌应声而起,开起欧阳询的玩笑,说:“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长孙无忌话音未落,欧阳询就接口道:“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两位高官,长孙无忌是国舅,当朝皇后是他姐姐;一位是著名书法家。两人都有文才,反应敏捷,一下子就用韵语把对方的尊容画成了漫画:一个瘦骨嶙峋,一个肥胖臃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之可以解颐,可以喷饭。从情理上说,有爱听人开玩笑的开明皇帝做榜样,这个朝代的气氛自然会更加轻松,更适合开玩笑,开玩笑的人自然也更多。
诗人在唐代是一个广大的群体,是聪明人最密集的群体,是一切新鲜有趣语言的渊薮。这个群体开的玩笑,毫无疑问,代表了整个时代玩笑的最高水平。因此,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个群体语言玩笑的各方面情况,比如:哪些人爱开玩笑,开过哪些有趣的玩笑,开玩笑有些什么结果、后果,等等等等。
开玩笑人物排行榜
唐代性情诙谐、爱开玩笑的诗人很多,但是,其中许多人的光荣事迹,因为文献漫漶,或者我的搜检疏漏,永远或者暂时无法详细了解。根据我搜集到的各种文献片言只语的记载,我们知道,下列诗人都爱开玩笑:
刘希夷,《唐才子传》说他“美姿容,好谈笑”。
崔国辅,《唐才子传》记载说他跟茶道专家陆羽相处三年,交情深厚,在一起品评茶水的高下,“谑笑永日”。
陆羽,根据他的自传,因为不堪忍受寺院的繁重劳动,离开寺院之后,曾一度加入一个戏班子(伶党),其间写过《谑谈》三卷。《新唐书》本传也说他“口吃而辩”。
方干,《唐语林》除了记载他相貌丑陋、兔唇、爱吃鱼干之外,还说他“性多讥戏”。
罗隐,多种文献记载,他性简傲,好谐谑。我老家浙东一带至今流传着他的一些诙谐故事,但是,民间传说,语多不经。
翁承赞,《唐才子传》上说他善于写诗,身材魁伟,“且诙谐”,在达官贵人的社交圈里是个很受欢迎的人物。
当然也有一些人,文献中记载了他们的一点事迹,虽然不算像样的玩笑,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个人是爱开玩笑的。比如王勃,初唐四杰之一,诗文写作的快枪手,文思敏捷。根据他曾经写过一篇讨伐英王斗鸡的檄文推测,这位早夭的才子,应该是性情诙谐,喜欢开玩笑的。当然,他的玩笑没有得到当时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宽容,因此被革除公职,逐出了朝廷。
僧人皎然也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在绍兴一带时,他曾经跟女道士李季兰有来往,关系比较亲密,他在一首《答李季兰》诗中这样说:“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虽然比较风雅,但是,因为他是出家人,还是被认为玩笑开得有点过火,太“谑浪”了。
有较多事迹的玩笑人物,我目前留意到的有如下五位:张元一、顾况、刘禹锡、薛涛、薛逢。按照现在好制作排行榜的风尚,我也给他们做了如下排名:
第五名:薛逢。根据《旧唐书》本传的记载,跟薛逢同年中进士的沈询、杨收、王铎相继从翰林爬到将相,而文艺最出色的薛逢却依然是清贫的翰林。杨收做宰相之后,薛逢赠诗给他,有两句是“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王铎做宰相后,他又作诗道“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这些诗当然都是很能让对方恼火的,薛逢的玩笑显然开过头了。不过有一次玩笑开得挺好。《唐摭言》卷三记载,薛逢晚年做秘书监的时候,骑着一匹瘦弱病马上朝。那天正好是新科进士发榜日,新科进士们排着队出来。当时一起走的数十名进士,见薛逢行头寒酸,开路的人就冲他高喊道:“回避新郎君!”薛逢听了很不高兴,随即派人过去传话:“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第四名:顾况。《旧唐书》本传有这样的记载,“性诙谐,虽王公与之交者,必戏侮之”,可见他是一个开起玩笑来不分高低、大小的人。他的玩笑故事有两个:一个跟白居易有关,一个跟贺知章有关。先说跟贺知章有关的。有必要先交代一下他们的籍贯,顾况是苏州一带人,贺知章是绍兴一带人。一次筵宴之上,贺知章先作诗一首,“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男儿。”顾况马上也和了一首:“鈒镂银盘盛草虾,镜湖莼菜乱如麻。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大概是为了开一下席中一位中原人士(汉儿)的玩笑,顾况借着和贺知章的诗,做了一下人家的爹(爷),占了一下那中原人士的便宜。另一个故事是说,白居易早年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拜访顾况,呈上自己的诗文作品集。顾况看着集子上的署名说:“米价正贵着呢,在京城居住也不容易!”等到读了第一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当即赞叹不已:“说得出这样的话,居住就容易了!”于是到处替白居易宣扬,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有人考证说,白居易早年并没有跟顾况见过面,所以这故事是不真实的。其实,故事人物不真实,不等于故事没有发生过。有可能是讲故事的人为了更能吸引听众,转换时空,张冠李戴,做了改造。至少它可以反映这样一个情况:顾况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
第三名:薛涛。著名的成都军中艺妓,制一种狭小的信笺,当时就很有名,被称为“薛涛笺”。“容仪颇丽,才调尤佳”,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在当时,薛涛无异于今天的演艺明星。著名诗人元稹出使成都,秘密拜访了她,回京之后,给她写过诗,有“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之类的句子。后来诗人胡曾也有赞美她的诗句,最有名的是“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两句。薛涛在交际场上,古人有用八个字形容的:机警闲捷,谈笑风生。文献记载,薛涛在筵席上跟一位刺史玩一种叫做“千字文令”的游戏,背诵的《千字文》句子中必须带一个禽鱼鸟兽的字。那刺史先说了一句“有虞陶唐”,席上其他客人都忍住笑,没有对他进行惩罚。轮到薛涛,她说了一句“佐时阿衡”。这刺史马上就指出薛涛的句子里没有鱼鸟之类的字,要罚薛涛。薛涛笑着说:“衡字里边还有一个小鱼子,使君(称呼州长官)您的句子‘有虞陶唐’里其实并没有一个鱼字。”看样子,这位刺史是个粗人,不认识汉字。还有一次,薛涛曾经跟一位成都地区最高长官(西川节度使)做过一次“一字令”游戏,办法是:提出一个象形的字,接着用一句押韵的话做解释。节度使先说:“口,有似没梁斗。”薛涛不假思索,接道:“川,有似三条椽。”节度使问江河为什么不是弯弯曲曲的一条呢?薛涛就回答他:“您堂堂一位西川节度使,尚且用一个没有梁子的斗,像我这样一个贫穷的劝酒女郎家里有三条椽子,其中一条是弯曲的,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她巧妙地把江河的“川”,通过谐音转换成了“(屋顶)椽子”。欢场玩笑,不登大雅,却反映了薛涛一种过人的机智。
第二名:张元一。这个人有点像汉武帝时的东方朔,善滑稽。一次西戎侵扰边境,武懿宗奉命率兵出击。到了邠地(在今天陕西省彬县一带),因为害怕,就逃跑回来了。这武懿宗长相是短小丑陋,张元一就这样嘲笑他:“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去城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武则天不太明白,就问他:“武懿宗没有马吗?”张元一回答道:“骑猪,就是夹豚(夹着屁股)。”武则天听后,也乐了。后来武则天曾经问张元一外头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张元一告诉她,有三庆:旱而雨,洛桥成,郭霸死。
第一名:刘禹锡。刘禹锡的玩笑开得太有水平了,玩笑之言,写下来都是好诗。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桃花诗案”。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遭到失败,跟柳宗元等八人一道被贬出京城。刘禹锡先被贬为连州刺史,半道上改为郎州司马。十年之后被召回长安,据说当时宰相准备任命他为省郎,这个时候他却在游览了京城有名的玄都观、赶了一次桃花会之后,作了一首诗,《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在刘禹锡看来是玩笑的诗,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当朝的权贵眼里却是“诗语讥忿”,大为光火,于是再一次将他贬逐出长安,播州刺史改连州刺史,后来调夔州、和州,十四年后由和州回到京城,担任尚书省主客郎中。再一次游览玄都观,他又作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诗是这样写的:“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虽然没有因为这一首诗第三次被贬出京城,但还是惹得当权们不高兴了,对他的名声加以诋毁。刘禹锡在外地任职期间,关心民间疾苦,相当有政绩,说明他是有政治才能的。他之所以写出这两首诗,有文学史家评论说,这是刘禹锡不怕高压、有斗争性的表现。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猜测可能还有另一种原因:刘禹锡因为自己才华横溢、胸襟比较开阔,就很随意地写了“志一时之事”的玩笑诗。他没有想到,其他人没有他那样的才华和胸襟,开玩笑当材料,就认了真,较了劲,不但怀恨在心,而且实施打击报复。历史上,有才能者遭无能之辈的排挤打击,因果模式往往如此。
关于诗的玩笑
唐代诗人开各种玩笑,比如晚唐诗人杜荀鹤和张曙就开过谁沾谁光的玩笑。杜荀鹤与张曙同年中进士,一次饮酒中间,张曙跟杜荀鹤开玩笑说:“杜十五你太荣耀了!”杜荀鹤不明白:“我荣耀什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