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之五十七: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阶段上发展得太顺太快,如果不对自己的能力结构及其存在的一些短板进行反思与改进,就非常容易导致后劲不足,难以取得很高成就。人总是需要磨炼的,只有经过艰难困苦、千锤百炼,才更有能力把握机会和掌控局面。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在事业发展方面能够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也许是本人愚笨,向来认为成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另外,没有足够的历练而过早爬上高位,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很多人会质疑我的这种观点,说人家康熙八岁就当皇帝,一辈子下来,还干得相当不错。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
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少年天子并不少见,但其中也存在几个关键问题。其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天然的身份,是建立在不太科学的世袭基础之上的,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没有太大关系,顶多只能说投胎这个技术活干得好。其二,由于年纪很小,并没有实际执政能力,大权往往被大臣、外戚和宦官掌握,里里外外生出很多事端,给王朝的长治久安留下大量隐患,即使康熙这样的英主,也存在鳌拜擅权胡作非为的问题。其三,心智远远没有成熟,对环境和事态的把握能力较差,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聪明能干,对皇权无上理解片面,结果本已混乱的局面就显得更为糟糕,南北朝时候的很多少年天子就是这副德行。
那种说法不足为凭,对于普通人而言,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只能算做钻牛角尖的一种辩词。其实,人才的成长大致上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一定的节奏和周期,在某个阶段上发展太快或者太慢,都容易出现严重问题。毋庸讳言,几乎每个人在自己发展比较顺利和迅速之时,自我认同意识都会快速膨胀,自己的优点理所当然会被认为是优点,就连自己的很多缺点也会被认为是优点,更是难以对自己的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细致和系统的梳理。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和境界自然无法持续提升。更可悲的是,个人往往还浑然不觉。
对于我们凡夫俗子而言,只有在事业起起伏伏,不断遭受挫折的过程中,才能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反思,细至每寸肌肤、每根毫毛。当然在此期间,也不会一点成功都没有,因为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中,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容易被摧垮,完全处于一种自卑的境地之中,已经不仅仅是失败,而是彻彻底底被击败,看破红尘,心如死灰,难再复燃。波折起伏之中,大多数人往往还会有一线希望,还会进行细致入微的反思,还处于不断的调整状态,说白了就是还在持续完善和进步。
人才的成长过程,更应该像一块不断雕琢中的美玉,或者是百炼之中的精钢。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短暂成功之后的快速败亡,犹如昙花一现,或者划过夜空的流星。从理论上讲,在某个阶段上发展太快的个人,可以通过反思和学习来补课,弥补其中的很多不足。尽管从概率角度,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的出现,但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或者干脆就意识不到。即使能够做到,其体验的深刻程度和效果还是不一样的。
这样对个人自主自觉的反思意识要求太高,与人的天然本性相悖,在顺境中能不断反省和改进的,绝非常人所为,曾国藩可谓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但那毕竟是比较少见的。绝大多数人的反思和进步,只能建立在波澜曲折的外力强制的基础之上。Y君,我的一位朋友,年三十有余,长本人几岁,乐器界高手,早年曾师从某世界级大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有次他跟我讲自己的经历。他毕业之后,很多同学都到了各种各样的机关或者事业单位,有的早已在皇城根儿当上了处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事业也比较顺风顺水。
Y君属于那种艺高人胆大,拒绝安逸,喜欢折腾那种类型的。离开校门之后,就在江湖上混,说得好听点是开创一番事业,说得俗气些就是干个体户。十多年下来,他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数次落魄,上过当,受过骗,经常遭受忽悠。尤其是刚出道的那几年,生活和事业都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不少人都劝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好好找一家单位,过一种稳定的生活吧。但他骨子里属于那种“海明威式”的硬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许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在专业领域出版了十余本书,创办了连锁培训机构,录制了系统的视听光盘资料,数度带领学员到各国驻华使馆演出,还担任过一些重要比赛的评委。就其个人成就和江湖地位而言,已经远远超越了他当年的一些同学。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艰难困苦和酸甜苦辣的磨炼,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经营能力,或者心智模式,抑或视野格局,他都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事业整体上进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而他原来发展较好的几个同学,由于相对缺乏必要的磨炼和反思,已经呈现出了发展后劲不足的态势。Y君最后补充道,他的那几位同学潜质实际上都还是很好的,最大的问题是出道最初几年发展得太顺了,非但不去反思,还把不足都当成了优点。
说到这里,请朋友们不要误解。本文最核心的意思,是人都需要不断去反思和改进,而大多数人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外力来强制的。此处并不意味着,少年得志的朋友肯定后力不足,日后会栽跟头的,而是比较容易出现这种倾向,给职业生涯造成很多危害,提醒的成分要远远大于批评的成分。倘若能够自主自觉地做到这点,破除陷阱与怪圈,持续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你的能力结构,那你的事业发展将会更为理想,最终发展到令人仰视的地步。
成功要趁早,这句话表现出人们对成功殷切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上对成功所持的浮躁心态,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对,而应该打折扣,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实际上,失败也要趁早。早早遭受一些波折和起伏,可以早一天去系统反思,深入改进,为日后高速发展准备前提和基础,以便职业生涯能够长盛不衰,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不是项羽、诸葛恪和苻坚那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