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12009500000004

第4章 五言古诗(3)

①汲井:引水于井。②贝叶书:即佛经。《西域传》:“西域有贝多树,国人以其叶写经,故曰贝叶书。”③离言说:陶潜《饮酒》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

溪居

柳宗元

【原文】

久为簪组束①,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②。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解析】

唐朝元和五年(810年),柳宗元在湖南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

【注释】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pēng):进船,此句意谓天黑船归,船触着溪石而发出声响。

乐府

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立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辞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塞上曲

王昌龄

【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③。

【解析】

本诗和下一首诗似乎都是天宝年间诗人警告唐玄宗不要黩武穷兵的作品。王昌龄写过许多边塞诗,多数是描写征戍者的不幸和乡愁,寓有反战之意。此首就是这样。前半首写塞上秋寒萧瑟之状,接着写征戍者都在这种地方老死尘沙之中,劝人莫学游侠者恃勇从军,免得遭受同样的命运。

【注释】

①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②幽并:即古代的幽州(河北)、并州(山西)。③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塞下曲

王昌龄

【原文】

饮马渡秋水①,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②。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③。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解析】

《塞下曲》在《国秀集》中,题作《望临洮》。这首诗极写塞外的严寒荒凉,反衬当年战士的英勇苦战。你看现在只见他们的白骨乱抛于草莽之中。作者借此表示了对唐王朝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牺牲战士的哀悼。

【注释】

①饮(yìn)马:给马饮水,这里是作战的意思。②临洮(táo):秦置县名,在今甘肃岷县,因地临洮水而得名。为万里长城起点。③咸言:都说。

关山月

李白

【原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①。汉下白登道②,胡窥青海湾③。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④,叹息未应闲。

【解析】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汉下”四句,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最后四句,是写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以及想像中思妇的情思和叹息,意境深远。

【注释】

①玉门关:古为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塞,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③青海湾: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④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代指闺中。

子夜吴歌

李白

【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②?

【解析】

这首《秋歌》的手法是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首句是写景同时又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随秋月、秋声而来的秋风,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逗,也是撩人愁绪的,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交织为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注释】

①捣衣:洗衣时用木杵(棒槌)在砧石上捶打。②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长干行

李白

【原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①。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③。

【解析】

开始六句,女子回忆童年时与丈夫一起在长干里(金陵里巷)长大,彼此“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十四为君妇”四句,以极细腻的笔触写初婚时的情景。“十五始展眉”四句,抒写夫妇间婚后发展起来的炽烈爱恋。“十六君远行”四句,遥思丈夫远行长江三峡险途经商而为其担惊受怕。“门前迟行迹”八句,触景生情,写少妇的心在刻骨的相思中倍受煎熬。最后四句,寄语远方亲人。

【注释】

①剧:游戏。②抱柱信:据《庄子·盗跖篇》云:“尾生与女子期(相约)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子而死。”尾生坚守信约不去被水淹死,此后常以“抱柱”比喻对爱情的守信不二。③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陆游《入蜀记》:“自金陵至长风沙七百里。”

列女操

孟郊

【原文】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①。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解析】

《烈女操》,古《乐府》属《琴曲》歌词。诗题中“列女”的“列”同“烈”。烈女谓刚正而有节操的妇女。操:琴曲的一种体裁。

此诗主旨在表现烈女的精神。前面四句是衬托,后面二句是本意。全首诗都是运用“比”的手法,因为比喻得贴切,所以,表现烈女的坚贞精神,也就显得非常生动有力。

【注释】

①鸳鸯:《古今注》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一思而死,故谓之‘匹鸟’。”

游子吟

迎母溧上作

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①。

【解析】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孟郊居官溧阳县尉时的作品。这首诗亲切而真诚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注释】

①寸草心:小草的嫩心,比喻游子对母爱的报答很微小。晖:阳光,比喻母爱。七言古诗渊源于汉、魏以来之乐府歌行,因每句七字,故称七言古诗;但一首诗中五、七言或三、五、七言杂用,不用乐府旧题的,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之内。其用韵与五言古诗基本相同。唐以前多句句入韵,唐以后一般隔句用韵。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

【解析】

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艺术上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纵横交织,时空无限。第四句在广阔背景中,塑造出一位因无用武之地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两相对照,分外动人。

【注释】

①幽州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大兴县。②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古意①

李颀

【原文】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②。杀人莫敢前,须如猥毛磔③。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解析】

这首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五言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接着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七言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背景;再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这两个“得”字,更显出男儿斩钉截铁的报国决心。

【注释】

①古意:为六朝以来常见诗题,内容广泛。②马蹄下:这里指战场上。七尺:指身躯。③猬(wèi):刺猬,满身硬刺。磔(jié):张开的样子。

送陈章甫

李颀

【原文】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①,虬须虎眉仍大颡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③。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解析】

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接着四句赞美陈章甫的志向、容貌、才学和品德。再承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洒落。这八句赞美诗句是全篇最精彩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则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笔而含比兴。最后两句以试问语气写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轻松地点出送别之意。

【注释】

①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②虬(qíu)须:蜷曲的胡须。虎眉:粗黑的眉毛。大颡(sǎng):宽脑门,阔额头。③郑国游人:指陈章甫,从郑国来游洛阳。洛阳行子:作者自称。行子一作“游子”。

琴歌

李颀

【原文】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知千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解析】

题曰《琴歌》,琴歌即歌咏琴声的诗。此诗重点在于表现琴歌的动人魅力,但又不作正面描写。以“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来赞叹琴声的感染力之强。特别是诗人听了之后,动起辞官归隐之念,其声之动听感人,就自然表现出来了。李颀为新乡尉,长期没有升迁,后来果然辞官归乡隐居了。此诗大约即写于辞官前夕。

【注释】

①广陵客:指善于弹琴的人。据《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②渌(lù)水:古乐府有《渌水曲》。楚妃:曲名。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

【原文】

蔡女昔造胡笳声①,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②,大荒阴沉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槭槭。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珠部落家乡远③,逻娑沙尘哀怨生④。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进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⑤,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解析】

这首七古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之意。

【注释】

①蔡女:指蔡琰,字文姬,河南杞县人,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②古戍:指古代遗下的边地戍守之哨所。③乌珠:胡人的部落名。《全唐诗》作“乌孙”。④逻娑:唐时吐蕃之都城,即今西藏拉萨。⑤东掖垣:指门下省。唐代门下、中书两省,是中央最高政治机关,在皇宫东西两边,中书省在皇宫东边,故称“东掖垣”。

听安万善①吹觱篥②歌

李颀

【原文】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③。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解析】

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另外两首是《琴歌》和《胡笳》。这一首写觱篥,是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

这是一首对安万善吹觱篥之技艺进行赞美的诗歌,反映了我国唐代各族文化交流的史实。

【注释】

①安万善:凉州胡人,今甘肃省武威县少数民族。②觱篥(bìlì):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今已失传。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中插有芦制的哨子。③龟兹(qīucí):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①。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②。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③自来去。

【解析】

这首诗的内容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其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处世的道路归宿。诗开头两句写傍晚江行见闻。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为山间美景所陶醉。最后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