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12009500000003

第3章 五言古诗(2)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原文】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①。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②。

【解析】

这首诗充满了画意,所描绘黄昏山中的景物都是为陪衬诗人“待丁大不至”这一情怀的。诗中所写,都是山中平常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充满诗情画意,富有韵味。写夕阳、群山、樵人、烟鸟,句句扣紧薄暮情况。见松月而觉夜凉,听风泉而觉清幽,更显见诗人感受的深切。末句使人如见诗人的神情和姿态。

【注释】

①度:翻过。倏:忽然。②之子:此君,这位先生。萝径:女萝植物掩映的小路。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解析】

诗开头从月亮盈虚写起,引出世事无常,因而产生忆念之情。这种忆念,比一般的赏月怀人更为深挚。“美人”犹言佳人,指崔少府。“越吟”,是想像他在山阴(古越国之地)吟咏。末两句,意谓自己在千里之外,仍然能感受到他的德行。芝兰、杜若,皆香草名,古诗中常用以比拟圣人、君子。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原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俛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①,何必待之子?

【解析】

诗从所要寻访的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之景况,紧接着两句是寻访者停在户前的想像之词,七八两句说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

“草色”以下六句,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呢?结尾两句暗用典故,用了著名的晋代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表达高雅之志。

【注释】

①兴尽二句:暗用王子猷访戴安道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晋代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刻登舟往访,在大雪中行经一夜才到达,快到门口又转身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这一典故,为的是自抒旷怀。之子:这位先生。

春泛若耶溪①

綦毋潜

【原文】

幽意②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③。

【解析】

这首五言古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在写法上,诗人紧扣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行进感和动势,恍惚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注释】

①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故又称浣纱溪。②幽意:寻幽探奇的兴致。③生事:谋生之事,此指做官。持竿叟:钓鱼老头。史载太公望(吕尚)不得志时,曾钓于磻溪,此处隐以自喻。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原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①,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②。

【解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

末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注释】

①松际二句:在松枝间露脸的月亮,也为你而洒下清光。②西山:此处西山当亦指鄂渚(武昌)西的樊山,作者曾寓居此地。作者《西山》诗有“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之句。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①

岑参

【原文】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②,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解析】

这首诗写登塔的见闻和感想。“塔势”二句写未登塔前在下面望塔的形势;“登临”八句写塔的高峻瑰奇,是在塔上的仰观和俯视;“连山”八句写塔东南西北四方的景色,是在塔上的远眺和近观;“净理”四句写因登塔而悟禅理,思欲皈依佛教,是在诗人一时激动,并非真想“挂冠”而去。全诗描写气势雄伟,波澜壮阔。

【注释】

①慈恩寺:在长安东南,本是隋朝无漏寺故地。贞观二十年(646年)唐高宗作太子时,为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故名慈恩。其中的塔,是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和尚所建,内藏他从印度取回的梵文经卷,是当时京城胜游之地。浮图:梵文佛陀的音译,此处指佛塔。慈恩寺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内。②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之陵墓,在长安北。

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原文】

癸卯岁①,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③。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解析】

诗前的序交待了作诗的原委。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岁”句至“日晏”句,交待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袒露自己的心志。

【注释】

①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了反对唐王朝的武装起义,曾攻占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县)达一月余。第二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破了邻近的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阳),却没有再攻道州。②典斯郡:管理此州。③符节:古代文官武将受任的凭证。委符节:抛弃符节,借指不受朝廷任命,即弃官的意思。刺船:用篙撑船。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原文】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①。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②,岂曰财赋强③。

【解析】

此诗写的是作者任苏州刺史宴请当地文士吟咏的欢乐情景和感想。诗中赞美当地文化昌盛,文人荟萃。赞美他们的诗文如金玉之音,使人听后精神欢乐,仿佛全身也感到轻松,几乎想凌风飞翔。“自惭”二句,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鲜肥”二语,反映出宴席的朴素和作者的谦恭。

【注释】

①凝清香:指房内焚香所凝聚的香气。②大藩地:指苏州。古代称国家的重地为藩,诸侯称藩国,后世重要州郡也称藩地。大藩,犹谓大郡大州。③财赋强:意谓苏州不仅财赋多,而且文风盛。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①

韦应物

【原文】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②,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解析】

这首诗是以“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著名的。为什么这十个字能脍炙人口呢?诗人不是单纯地抒情,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既去大江,又别广陵,舟行渐远,钟声渐微,只有广陵树色依稀可见,凄楚的别意见于言外,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注释】

①扬子:扬子江。校书:校书郎的简称。唐代秘书省、弘文馆均有校书郎,掌校勘书籍。②归棹:犹言归舟。棹:船桨,指代舟。

寄全椒①山中道士

韦应物

【原文】

今朝郡斋冷②,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③。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解析】

诗人描写一些复杂的感情,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配合来表现的。“郡斋冷”两句抒写,可看到寂寞之情。“束荆薪”、“煮白石”是一种形象,代表道士的种种活动。“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感情抒写。“落叶空山”却是另一种形象了,这些形象和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注释】

①全椒:唐朝滁州全椒县(今属安徽)。山: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的神山。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为滁州刺史,此诗即是其时寄赠全椒山中道士的。②郡斋:州衙门内公余休息的房舍。③煮白石:据《晋书·鲍靓传》载:“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为南海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这里用以点染道士生活。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煎煮(见《云笈七籤》卷七十四)。

长安遇冯著①

韦应物

【原文】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②。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解析】

这首诗一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五、六两句大意是说,大自然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是因刚哺育了雏燕。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平、不快。

最后两句中的“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注释】

①冯著:曾受广州刺史李勉署为录事。②灞陵:即灞上,在长安东,汉文帝葬于此,故名。

夕次①盱眙县

韦应物

【原文】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②。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③。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④。

【解析】

盱眙县,即今江苏省盱眙县,在淮水南岸。此诗写在旅途中遇风晚泊盱眙县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情绪。冷落孤驿,风起日落,山城昏暗,芦洲雁中,满目风物萧瑟,于是忆念“秦关”,不能成眠。“秦关”,即关中,此指长安。长安既是京师,又是作者家乡。此诗妙处,在于寓情于景。不直写客愁,而愁思自见。

【注释】

①次:止宿,停留,此指泊船。②冥冥:昏暗的样子。③芦洲:芦花洲。芦苇秋日开白花,雁喜栖其中。洲,水中的陆地。④听钟:唐代寺庙有夜晚打钟的习俗,屡见于诗歌中,如张继《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

东郊

韦应物

【原文】

吏舍跼终年①,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②,慕陶直可庶。

【解析】

这诗写春天郊游之乐,表现了诗人对官僚生活的厌恶,对退隐生活的羡慕。

终年困居吏舍,一旦出去郊游,顿觉积虑尽消。你看杨柳清风,青山芳原,你听林中鸟语,春鸠歌唱,处处都使人感到幽居的乐趣。于是,想到将来总要辞官归去,就学陶渊明一样结庐于乡村之中。诗中使人如见他时而倚着树木,时而沿涧散步,一面眺望景色,一面抒发情怀,很为生动。

【注释】

①跼(jú):拘束。②结庐:修盖房屋,这里指隐居。语本陶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送杨氏女

韦应物

【原文】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①,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②。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解析】

韦应物早年丧妻,遗下两个女儿,而小女儿是靠大女儿“抚育”大的。现在大女儿要出嫁到姓杨的人家去,两姐妹即将分离,因而哭个不停。诗人见此情景,十分伤心,所以便写了这一情真语挚、感人肺腑的诗篇。

【注释】

①阙内训:缺乏母亲的教训。阙,通缺。内训,闺教。②孝恭:事公婆孝,对丈夫敬。容止:仪态、举止。顺:遵循。猷:规矩。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原文】

汲井漱寒齿①,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②,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③,悟悦心自足。

【解析】

开头四句写洁口整衣,然后才去读经。“真源”以下四句,意谓世人信佛,不取其真义,而去追求虚妄怪诞的奇迹。接着六句说,倒是在这禅院的幽静境界中,领悟到了佛的真诠而感到喜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