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11937500000009

第9章 成功的CI策划者——刘备的“招牌”战略(8)

在李厂长的带领下,该厂迅速发展效益大大提高。到建厂12周年时,该厂已发展成为集服装、纺织等行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原纺织厂的职工基本上都成为了华能集团的骨干。要问企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该集团的每一名职工都能清楚地回答:“李厂长是咱们的贴心人。”

华能集团的成功酷似刘备成功的现代翻版。“攻心为上”这一谋略已深入到了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心目中,这也成为推动企业不断迈向进步的秘诀之一。现代领导者应切记这一点,这对他们的事业只有好处。

17.归错于己,勇担责任

却说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忽马良至,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孔明之言,奏知先主。先主叹曰:“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遂传旨就白帝城驻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人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殁于王事,先主伤感不已。又近臣奏称:“黄权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先主曰:“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仍给禄米以养之。

刘备一生很少犯错误。因为一个伏龙先生就根本不给他机会犯错误。但这次兵伐东吴大败而归,可以说是其政治生涯中少有的决策失误。然而刘备就是刘备,要不然怎能爬到蜀国一把手的位置。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统治者,他的那种知错悔悟、勇担责任的精神境界是普通的领导所不及的,这也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颇值得后人学习。

一般而言,像刘备这样的皇帝级人物,即便出现决策失误,那也是宝玉上的一点点瑕疵而已,无须大惊小怪。他完全可以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或者干脆沉默,众将谁会有何异议,说什么“会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这让同级别的统帅有些不可理解,这是不是太丢面子了。难道又是刘备再一次玩摔孩子的游戏?其实,知晓刘备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兴仁义之师,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千万不要污辱他老人家。此次惨败,真正让刘备懊悔不已的并不是会给他的声望和威信带来多大的负面效应,而是由于自己的任性给蜀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刘备可不是那种舍大义而取小义之辈,您想想:冯司、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几员大将阵亡于前线,士兵伤亡更是不计其数,俗话说:谁家的孩子谁不爱。更何况刘备爱才如命,他能不后悔、不心疼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刘备不久后归天,他本人并不能从中受益,但他的这种做人之道势必会影响其属下,使众人效仿,从而及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使蜀国事业蒸蒸日上。

更让人回味和深思的是,当有人报告黄权已投降魏国,并建议将黄权家属问罪之时,刘备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遭受重大打击之后如此宽宏大量,勇于将责任承担下来是刘备领导艺术的突出体现,这和曹操一生行动的哲学:“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曹操以残酷、欺诈为能事,以自我为中心,让天下所有人都向他负责,对他忠诚,反之则视为敌人,杀而快之。一副小人的嘴脸!要说人家刘备,的确是汉室宗亲,具有一代帝王之风范。要知道,一个领导者最忌手下人背叛自己,那可是反过来打自己的嘴巴子,所以自古以来叛徒多名声极差,下场可悲,更为原来的领导所不容,视为最痛恨的敌人,要不然反间计怎能屡屡奏效呢?刘备的做法却出乎常人的预料,让人钦佩,让人感动。他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把黄权的背叛行为视为客观形势所迫,仍像平时一样对待其家属。这样的厚遇能不让众将为其抛头颅,洒热血吗?伴君如伴虎,在刘备这里失灵了。因为他不会把自己的责任推诿给下属,使下属有了一份安全感,也就有了一份为刘皇叔打天下的忠心和豪气。

在当时蜀国人们的心目中,刘备俨然是一位神灵,那可叫真龙天子啊。所以,名誉对他来说甚至要超过他的生命,他怎么能够犯错误,怎么能够失败呢?刘备让很多领导者感到自叹不如,他就敢于承认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结果,他的声誉不但不会丝毫受到不良影响,反而会直线上升。即使事业暂时遭到挫折,手下人也不会一哄而散,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领导值得同甘苦、共患难。于是大家会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干劲,什么困难也都迎刃而解了。对于领导者而言,敢于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这样才能树立起威信。

类似刘备的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范例。就拿山东寿光造纸厂来说吧,3年前还处于亏损状态,近年来像一匹骏马驰骋于全省同行业的先进行列。1989年在重重困难形势下,该厂产量、产值、利税、销售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实现利润523.9万元,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100万元。

这样好的效益是如何取得呢?在成功的背后还有一段艰辛的历程:在开拓市场的战略决策上,领导班子出现了一次重大失误,结果造成工厂严重亏损,职工工资也无法下发,企业就要面临破产的危险。事件发生以后,原来的厂长引咎辞职,弄得人心惶惶,留下来一堆烂摊子无人打扫。在这危难关头,副厂长陈永兴毅然挑起了这个重担。他组织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在会上,他并没有将责任推诿给其他领导,而是主动承担下来,并许诺要带领职工使工厂起死回生,走出一条新路来。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他朴实的话语感动了职工,更感动了上级领导,大家认识到陈厂长责任心强,是个好带头人,决心齐心协力,使企业扭亏为盈。

陈厂长的这种主动认错、勇担责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厂里的每位部门领导,为以后企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使类似的错误不再重演,陈永兴厂长在全厂实行了各级领导责任制,要求上级对下级负责,受下级监督。同时全体领导干部对广大职工负责,受其监督。这种体制避免了决策失误,但是又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调动各级领导的积极性,为此陈厂长形象地把办企业比喻成打仗,他认为要让“将”拼得起,冲得上,关键要“帅”动。在实际工作中,首先,他用行动拆墙填沟,自己给自己带上“紧箍咒”,避免私欲和贪欲心理的膨胀,只有身正才影不歪。他把自己摆在“将”的位置上,思想上与大家有了共鸣点,从而在行动上也有了结合点。再者,他的确当好了“领头雁”,起到了示范作用。他是厂里的最高领导,一举一动都会左右厂子的命运,职工的目光自然也都集中到他身上。所以他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用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影响着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他的人格魅力得到全厂的认同,大家以他为榜样,纷纷效仿。那些上次决策失误的责任人更是干劲十足,因为陈厂长并未追究他们的责任,并且仍然重用他们,给予其新的创业机会。

滴水汇成大海。陈永玄厂长的所作所为带动起全厂领导和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地发挥了群体功能。大家出谋划策,团结一致,在困难面前协同作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市场打开,结果不到两个月,就吐掉了上千吨纸的库存,保持了产销平衡。企业从此又焕发了生机。

陈永兴的领导艺术和刘备俨然出于同一模式。作为当代的领导者们,要从其中汲取精华,遇到错误要敢于正视,勇于承担责任,在下属中树立自己的威信。那种有功劳往前上,有过失往出让的领导是很难为下属所拥戴的,往往和成功擦肩而过。所以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对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来说,还是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

18.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却说张飞引数十骑,直到盱眙来见玄德,具说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众皆失色。玄德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关公曰:“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关公顿足埋怨曰:“你当初要守城时说甚来?兄长分付你甚来?今日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是好!”张飞闻言,惶恐无地,掣剑欲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

张飞主动请战保卫徐州,又发誓绝不饮酒,刘备于是答应给他这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然而张飞终于没能守住誓言,喝得大醉,失了徐州,连刘备的家眷也困在了城里。张飞十分痛恨自己的马虎大意,刘备和众将军也黯然失色,曹豹和吕布里应外合,已将徐州牢牢地占据。刘备凭着一颗诚心感动他人得到徐州,可以凭借徐州据守,发展力量。现在又被张飞大意失去,怎不惋惜。关羽也十分愤怒,大骂张飞。并且连刘备的家眷也困在了城里。

张飞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惶恐无当,血往上涌,拔剑要自杀。张飞正要举剑自刎,刘备连忙上前抱住,而且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一番手足之论情真意切,感动得张飞五体投地。

抛妻子,拉拢将士,确实收到了好的效果。关羽、张飞更加忠心耿耿,同心协力,为兴复汉室不懈地努力。

义结兄弟,情系关张,这是刘备的第一份杰作,以衣服比妻子,以手足喻兄弟,这体现了刘备的良苦用心。如此情真意切,当然使关羽、张飞感动,以至后来效忠至死!

“士为知己者死”。正因为刘备如此统御关、张,以心治人,才使刘备能够常常左右逢源,依人之利,收到预期的效果。关羽、张飞各有特性,义气方刚,为人正直,出身于平民百姓,只有英雄热血才能打动他们,而刘备正是利用了这一最根本也是最难的一个策略“御心”,从人的心灵去打动,让他人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