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11937500000010

第10章 成功的CI策划者——刘备的“招牌”战略(9)

要想让下属能够忠心全力地去工作,那就需要从心理上去理解他,原谅他在工作中犯下的错误,激发他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企业领导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某项工作或某个环节出现差错时过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这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最危险的做法。因为如果一次失败就盖棺定论,永远不给犯错误者任何弥补的机会,这对于一个失败者来说就会令他失去人生的勇气和工作的信心,对于企业家来说,也许就失去了一位日后能创造出宏伟业绩的能人。相反,查明失败的原因会使失败者对这一教训刻骨铭心,永世不忘,他也不会重蹈覆辙。

过错使人迅速成熟,重赋信任也会使人责任感倍增,使下属真诚地服从领导,心甘情愿地工作。管理人员绝不可忽视人的这一心理变化。精明的企业领导人总是善于了解职工,关心职工,以诚相待,这样职工才会万死不辞。

美国斯凯特朗电子电视公司的总裁阿瑟·利维为了研制闭路电视,曾经录用了一位颇有干劲的青年人比尔。比尔一上任便一头钻进了实验室,整整干了一个星期。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比尔一连40多个小时没有离开实验台,吃的东西也是请人送进去的。工作之后,比尔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

此情此景使阿瑟·利维深受感动。他为比尔的勤奋叫好,然而如此辛苦又实在令人不忍。他对比尔说:“要是你不改变工作方式,我就停止新产品的研制工作。”“为什么?”比尔有点紧张地问。“因为像你这样地工作,不等新产品面世人就垮了。我宁愿不做这种生意,也不能赔上你这条性命。”比尔听了,十分感动。利维接着说:“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可我知道你是在竭尽全力地干工作。你的心意我领了,就是我们的研究不成功,我也不会怪你。”

这一番话,使比尔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工资、为了兴趣,而是把研制新产品当作他和利维的共同事业,怀着一种为知己者献身的心情以一当十,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不到半年,闭路电视就研制成功了。闭路电视的问世,为利维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另一个例子是马柯米克公司。马柯米克公司是一家名震四海的辛香料公司。该公司曾有过一次重大危机:公司管理方法落后,总裁又去世了。面临危机的马柯米克公司苦不堪言。查理斯·马柯米克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之职。上任伊始,他召集公司的全体职工,十分诚恳地说:“从今天开始,所有职工工资增10%,工作时间缩短,我们公司的命运完全担负在诸位的双肩上了,希望大家努力工作,共同拯救我们的公司!”

当时的恶劣情况,将员工的工资增加10%,这无疑体现了领导者对员工的信任和奋斗的勇气,员工们被新董事长的举动感动不已,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状态。不到一年,马柯米克公司就扭亏为盈。

优秀的领导者尽管面临危机,但绝不会轻易作出减薪裁员之类的下策,反而会千方百计鼓舞职工,风雨同舟。士为知己者死,老板时刻想着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当然会效命于老板。

1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操闻徐庶为玄德用,赚其母至许昌,又赚徐庶,使之不得行。徐庶临行前)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玄德遂于郭外安排筵席饯行,与徐庶并马出城,到长亭,相辞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谓玄德曰:“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可去求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大喜。)

刘备所赖以打天下的重要法宝就是以仁义取胜,刘备也因此而被时人奉为“明君”的典型,用刘备自己的话来说:你曹操不是以奸诈的权术和残暴的统治来取得对下属的威信吗?我刘备就要以仁义来取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牢牢掌握了“人和”这一法宝,就能无往而不克。

“得道者多助”,刘备的仁义之举得到了天下百姓的认可。在危急之中,得徐庶之助,立刻扭转了对曹作战的不利局面。这消息传到了曹操那里。曹操早就听说徐庶是有才华,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投靠了刘备,对自己来说可不是件好事。刘备本来就是个枭雄,再得贤士辅佐,这就好比“如虎添翼”了。不行,自己得想个什么法子除掉刘备的羽翼。

得佩服这位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都敢做的曹阿瞒,还有什么事他做不出来,来个“釜底抽薪”之计也并不意外。首先曹操将徐庶之母赚至许昌,使徐庶如果再为刘备效力不免要投鼠忌器,同时以徐庶之母的名义,召其赴许昌。这一招真够损的,因为徐庶事母至孝,得到这样的消息是不可能不来的,这样就除掉了刘备的一个得力助手,同时,这也将了以仁义而著称的刘备一军。如果你刘备不放徐庶走,损了你的名声;同时徐庶惦记母亲,也不可能全心给你效力。如果放徐庶到我这里来,我得一个有用之人,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赚钱买卖”。

刘备作为仁义之人,同时自己事母至孝,当然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亲自送徐庶,并为之饯行,这够大度的。当然,刘备的谋士也曾提醒刘备:徐庶在咱们营中呆了那么久,自然对咱们的军力情况也了如指掌。如果他到曹操那里,受了高官厚禄的诱惑,和曹操共同对付咱们,那可就太危险了;不如不放他走,激怒曹操,使操杀了他母亲。徐庶要为母报仇,一定会舍身为您效力的。玄德驳斥了孙乾的建议,说:“如果让曹操杀了他母亲,我却还利用她的儿子,这是不仁之事,我不会做的;如果留下徐庶,断绝了他们的母子之道,这是不义之事,我宁死也不做不仁不义之事。”刘皇叔说到做到,不但放走徐庶,并亲自给徐庶摆酒送行,并目送他离开。这样的行为,自然使徐庶感动得五体投地,心中恋恋不舍。他暗想:刘皇叔如此待我,我一走了之,岂不负他待我一片真心。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我应替刘皇叔物色一个比我更强之人。孔明既是我的好朋友,才能又高出我许多,何不将其推荐给刘皇叔呢!因此才回身走马荐诸葛,成为日后刘备三顾茅庐的先决条件。同时,亲赴孔明家中,希图说服孔明。这还不算,自从徐庶进了曹营中,一个计谋也不出。于是就有句歇后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绝好报答。刘备的“投桃”使徐庶报之以“李”,不但没受损失,反而却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句做人的基本准则应用到现代商战中也是非常适合的。尽管现代条件下的商战已经变成了信息战和资源战,有人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商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事实上他们只看到了这一面却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因此在商战中人的主观倾向也起很大的作用。许多企业领导者在经营过程中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对顾客作出合理的让步,将利益还给顾客,借此来赢得顾客的支持,这种经营策略也的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多数顾客的支持。

刘备的这种领导艺术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许多企业家巧妙地使用这种手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日本YKK拉链公司的总经理吉田忠雄创业成功的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吉田忠雄的创业有一点英雄传奇色彩。自从1934年1月公司成立投产,到1954年该公司已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拉链制造公司,并成功地打入了世界市场,在世界拉链制造行业中名列榜首。它年生产的拉链总长达19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和月亮之间拉上四个来回,其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公司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吉田忠雄不无得意地向人介绍其成功之经验,就是奉行“善的循环”哲学。

其“善的循环”哲学首先体现在公司内部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坚决杜绝官僚主义作风。作为总经理的他,跟所有工人一样穿公司的工作服上班,并且和公司的许多雇员共用一间办公室。在他的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这一切使公司的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如同在家中一样,凝聚力大大增强,即使1945年日本战败,他的公司毁于战火的时刻,公司的大多数员工仍然继续跟他一起重新创业,直到公司复兴。

他的公司经营哲学的另一点就是利益均沾原则。他认为办企业的目的是为赚钱,多多益善,但不可独吞,将公司的利润以多种形式分配给公司职工、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以较低价格出售高质量产品)。在该公司内部,准许本公司雇员购买股票,使其能得到一定的利润分红。另外,规定将职工工资和津贴的10%和奖金的一半存放在公司里,作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金,用来改善工作条件,公司每月支付利息给职工。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使职工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看待公司,从而全身心为公司服务。员工们的各种权利得到了尊重,得来的是他们真心实意为公司的发展尽心竭力,公司因此受益匪浅。

公司“善的循环”的哲学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吉田公司生产的拉链品种齐全、花色繁多、用途广泛。他们的生产是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消费者所迫切需要的产品,无论利润大小,只要有需求就生产。他们坚信消费者是上帝,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就是公司最大荣幸。特别是保证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放心。“只要到吉田公司来,定会令你满意而归”是他们公司“企业精神”的体现。公司的这种经营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认同感。他们消费时首选的便是吉田公司的产品,这也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吉田公司却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之所在。

吉田公司的成功酷似刘备成功的现代翻版,“投桃报李”这一领导艺术应用到商战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谁说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