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11937500000011

第11章 胸中有丘壑——刘备的运筹之功与现代经营(1)

1.欲擒故纵,灭贼建功

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刘焉亲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刘焉与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关、张,投青州来。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贼众迎战,玄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

(后刘备随朱俊与黄巾军作战,此时黄巾贼众尚有韩忠、赵弘等余部,兵围宛城。)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俊然之。

以往对刘备的评论,比较注重对惜人力、爱民、贤德等方面的论证。其军事才能与军事谋略等多为人所忽略。殊不知,在没有得到徐庶与诸葛亮之前,刘备集团的策略多数出自刘备自己。在用兵与实战中都显示了较高的才能和智慧。刘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作一个军事家。所以,领导者尤其是现代企业家,应当成为博学的人才。因为他们面临着多样性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多方面要求。

以企业家为例,由于市场经济具有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错综复杂和频繁的工作联系,这就使得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及其变化都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明显的或隐含的、简单的或复杂的各种影响,当然也对现代企业家发生影响。企业家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才能,不仅要懂得管理、法律、销售、财会、教育,连与各界人士打交道这样的软科学知识,都要懂得。又如:工程技术专业才能方面的领导者,即使不能成为技术专家,也要做到两条:一是了解生产技术的大致过程,能够进行技术管理的矛盾转化分期;二是善于管理那些工程技术行家里手。

刘备是个政治家,但同时能带兵打仗,有军事谋略。

日本有个松下幸之助,他被誉为经营之神,写了著名的《松下管理全集》,人们在向他学习经营学、管理学的时候,可不能忽略一点,他同时也是一个电器行家,技术能手;否则一个对电器一窍不通的人创办经营世界最出名的松下电器,是不可想象的。他的创业就是从一个电灯插头开始的。

松下家族世代都是农民,家境穷困潦倒。他只上了四年学,不等成年又失去了双亲。松下是个生活的强者。他先在一家木炭行当学徒,后来到一家自行车店打杂修车。一次,松下看到一种从国外引进的用电作动力的车,他便想到电的用处比马简直不知要大多少倍。他预言,今后电的发展一定大有用途。于是他毅然放弃了自行车修理工的工作,只身一人进了大阪一家电灯公司当学徒。只有十来岁的松下,这时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以预言家的姿态,踏上一生事业的起跑线。

事业并没有像松下想的那样简单,他一进厂,老板没有让他学技术,而是给人家抄表。这种枯燥无味的活儿,让他干了十几年。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松下与查表差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事情往往和人们想象的正相反。松下24岁那年,又毅然摆脱了抄表那毫无创见的苦差事,决定今生一定要当个大老板。

不久,他以仅有的97元作为资本,办了一个电灯插头作坊,由于技术薄弱,产品没能打入市场,97元的资本赔光了。挫折,并没有使他败下阵来,他重整旗鼓,经过苦心钻研,终于研制出新式电灯插头,并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这是他一生所取得的第一项专利。新式电灯插头的问世,深受用户的欢迎,一时间激起了顾客争相购买的热潮。

新产品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激发了松下幸之助为了事业开拓进取的信心。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经验使松下公司不断进取,并成为松下公司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内在动力。到30年代初,他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00多名工人能生产多种家用电器的新型工厂。

1935年,松下公司企业由中型规模发展为大型的松下电器公司。新产品开始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迈进。松下幸之助一生都在发明创造,拥有五万项专利。

2.胸怀大局,抛砖引玉

先说孙乾回见玄德,言周瑜将亲来相谢。玄德乃问孔明曰:“来意若何?”孔明笑曰:“那里为这些薄礼肯来相谢。止为南郡而来。”玄德曰:“他若提兵来,何以待之?”孔明曰:“他来便可如此如此应答。”遂于油江口摆开战船,岸上列着军马。人报:“周瑜、鲁肃引兵到来。”孔明使赵云领数骑来接。瑜见军势雄壮,心甚不安。行至营门外,玄德、孔明迎入帐中。各叙礼毕,设宴相待。玄德举酒致谢鏖兵之事。酒至数巡,瑜曰:“豫州移兵在此,莫非有取南郡之意否?”玄德曰:“闻都督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瑜笑曰:“吾东吴久欲吞并汉江,今南郡已在掌中,如何不取?”玄德曰:“胜负不可预定。曹操临归,令曹仁守南郡等处,必有奇计;更兼曹仁勇不可当,但恐都督不能取耳。”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瑜曰:“大丈夫一言既出,何悔之有!”孔明曰:“都督此言,甚是公论。先让东吴去取,若不下,主公取之,有何不可!”瑜与肃辞别玄德、孔明,上马而去。

刘备的一生始终是以一个大人物的身份出现,连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作为“主公”,他什么事都知道,既能把握全局,又能抓好局部。尤其是在指导方针上,他从来不会不明不白,糊里糊涂。诸葛军师每到困难之际,总会给他做战前分析,想必这刘备经过面授机宜的过程,就算是痴呆也会知道个大概吧!可刘备却也有一知半解的时候,动不动便在事后向诸葛军师问实情。还好,诸葛先生并没有过多地责怪刘备弱智,而是耐心地“教导”他。而略有所得的刘备却像大彻大悟之徒那样傻笑。可见,这刘备做了领导却不具备当领导的素质,要不是诸葛先生不厌其烦地帮助。刘备还不知到哪辈子去当皇帝!

这次,东吴欲取南郡,孔明又告诉刘备如何对付,刘备默背了好几遍,生怕在周瑜面前出了什么差错,刘备基本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没有“掉链子”。不过,事后刘备越想越不对劲,你孔明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让人家东吴先打南郡,这不是铁板钉钉一样吗?于是还得问一问。说到底是这刘备没脑子,诸葛军师料敌如神,从未败过,怎么着也不会让你刘备吃亏吧!刘备只感到有点不理解,不知是与孔明缺乏默契,还是自己遇到了难题。

刘备也懂,自己没读多少书,没有多少文化,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很正常,哪像你孔明博览群书。不过还多亏刘备及时反省自己,这叫“自知者明”,要不然,憋在心里不说,硬装“万事通”,那可就惨了。

其实,从根本上,还是这刘备没能把握大体,没能掌握孔明决策的意图。全局感不强,可不是刘备的作风。但一两次错误是应该给予原谅的。刘备知道不懂装懂的后果,想必刘备会下决心:下次再打仗,一定要全面了解情况之后再图进取!

在现代商战中,企业不应该过多地顾及小的得失、功过,而应该更多地从全局着想,把握总体方向。作为现代经济一分子的企业,它属于整个市场,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市场经济应该紧紧地联在一起。企业的领导者则应结合整个企业的发展大局,深谋远虑,做出相应的决策,企业家们如果仅仅局限于企业发展的一点或一面,或许能够给企业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如果能够统筹计划,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企业的发展便受到了阻碍。因此,如果真正地发展企业,企业家便不应该失掉胸怀大局的观念,想一想中外成大事的企业家们,这一点优势便不可缺少。

“香召天外客,味引洞中仙”,这是当年人们对冠生园月饼的赞誉。冠生园,是我国解放前产销结合、工商一体的大型食品企业,主要经营独特的南国风味食品,载誉四方。

冠生园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厂长冼冠生的功劳应该是非之莫属。

当冠生园呱呱坠地的时候,冼冠生对很多东西并不熟悉。为了对这个行业有更全面的认识,他自己学习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并充分了解该行业的经营现状。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他基本上对企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宏观大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采取了一定措施,可谓知己知彼。

首先,他在创建冠生园时,店堂较小,但生意还算不错,大有春天的竹笋节节高的发展趋势。他在认清形势的同时,并没有骄傲,而是认清了当时的困境:企业合伙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固有的资金力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了。冼冠生便不失时机地提出增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议,初次集资达十万元。经过这次改组增资,为冠生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他审时度势,在充分考察大局的基础上,确定了经营重点。当时一些董事主张先以发展机制饼干入手,改变代售泰康、泰丰饼干的局面,而冼冠生在总体认识上得出:应以已之长,攻人之短,别谋出路。于是他力排众议,主张从重点发展糖果糕点、粤菜粤点入手,显示特色,创立名牌,打开局面。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就建立了重点生产糖果糕点的食品工厂,又把公司迁到闹市的南京路,开设了糖果糕点门市部和粤菜粤点饮食部,随后又在河南路法租界公馆马路、小东门、老西门、老靶子路及后宫桥等地增设了发行所、几个支店与分销处,果然顾客盈门,名声在外,这条路子走对了。

再次,他在全面考察企业的技术特点后,发现企业的技术落后。于是他确定了企业技术改造的方向。他根据当时生产状况:营业额的增长致使手工作坊的生产已远远不能适应销售的需要了。冼冠生便决定发展机制生产,及时兴建了机制糖果饼干厂和改建了罐头厂,使产品的花色品种和质量、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与提高。

从此,冠生园即以擅长生产名牌糖果糕点而闻名于世。于是冼冠生以此为自己的奋斗方向。不长时间便使自己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

不仅如此,冼冠生还认清了当时行业特点。冠生园公司实际上是兼跨了食品工业、饮食业和商业三个行业。食品工业是机器生产,产品要远程辐射;饮食业主要是手工业,特别要求保鲜,必须按市场需要就地设点。冼冠生掌握了这个特点,所以冠生园把目标放在向内地的扩展上。事实证明,他的目标是正确的。

冼冠生很顺利地把汉口扩展成第一个“桥头堡”,即建立了汉口分店。1935年又成立了汉口公司。这些都是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取得的。

冼冠生的例子充分说明识大体的重大作用。凡事能从大体着眼,有助于把握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又把与自己的事业相关的事情处理得与“主流”合拍,使全部工作都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劲往一处使,这样事业也就会成功。

刘备的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观全局,把握总体方向的重要性。相信,企业的领导者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这一原则,获益将是无法估量的!

3.审时度势,名传四海

东汉末年,汉灵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张让、赵忠、封谞、段王圭、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使奸人当政,皇权旁落,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引发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张角、张宝、张梁为首的黄巾军声势最为浩大。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俊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敌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从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

这就是刘备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十常侍”和黄巾军起义只是乱世的表面,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汉朝经过四百年来的延续,到东汉末年,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大官僚利用占有的大量土地,剥削农民,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艰难,加上水旱灾,流离失所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了武装反抗。张角的黄巾军起义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政治的混乱和腐败导致奸臣当道,忠臣和大批杰出、有才能之士只能隐于民间。人民渴望安定,渴望得到土地,更期望有正统地位的汉朝能够出现明君贤臣,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张角的起义军按当时的忠于汉室的人看来还是属于盗寇之流。地主阶级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中央集团已无力自保,这样就给民间地主阶级招募军队来对抗黄巾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刘备牢牢把握住这种历史机遇,组织义兵,发展壮大自己,开始了他的艰难创业。这样的历史条件是刘备发展的前提。没有这样的历史条件(比如刘备生在汉代中叶),他就是再有能力,做再大的努力也很难成就君主事业。所谓时势造英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任何事业上取得大发展的领导人,都是能把握住时代的契机,应时代之所需,想社会之所想,适应潮流而取得成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领导者的职能就是正确把握时局,确立目标,领导者本身就是这种目标和理想的化身与代言人。

领导者是时代的弄潮儿,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成功的创业者无不如此。举个郭芳枫先生的例子。

郭芳枫先生,是新加坡丰隆集团主席。他在创业的过程中,善于准确地判断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充分利用时代提供的有利条件。郭芳枫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经验时曾经说过:“做生意要有远大眼光,要适应时代需要。”纵观郭芳枫先生近40年的创业过程,可以说,这就是他之所以成功的诀窍。郭芳枫先生,在每一关键时刻,都能适应形势要求,把握时代的走势和脉搏,从而因势利导,采取有力的相应对策。

比如,1945年,二战刚一结束,郭芳枫先生马上就意识到:(1)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到战争的破坏,都需要重建家园,因此,物资必然出现短缺;(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通航必将开始,新加坡作为一个拥有海洋轮船修理设备的转口贸易港,各国轮船在这里经过时,必将会购买大量的用品和设备。

根据这样的分析,郭芳枫先生和他的兄弟商议,立即行动,投入资金,收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剩余产品,以把握和适应这一即将出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