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11937500000008

第8章 成功的CI策划者——刘备的“招牌”战略(7)

一次,黄厂长因公务出差,在上海同一位工程师的聊天中,这位工程师向黄厂长建议多生产耐火设备,尤其是防火门。因为目前国内外许多宾馆和饭店都需安装防火门,而国内这种产品的生产还是个空缺。黄厂长受到启发,他联系本厂的实际,认为防火门是一个完全可行的开发产品。回厂后,立即组织人员走访各地宾馆、饭店等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他们从船舶总公司获息:高层建筑和宾馆均需安装防火门设备。为此他们集中力量,花出半年的时间做出样品,并由公安部门进行高温耐火实验,产品完全符合国际人命安全公约的有关规定,取得了中国船舶检验局的认可证书。投产后,产品旺销不衰,供不应求。目前,该厂的防火门已经系列化,规格也扩大到100多种,尺寸精度、表面处理均达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这一新产品的开发,使北京市第一建材厂成为北京市的利税大户,每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利税突破2000万元大关。

北京第一建材厂之所以起死回生,关键就在于黄厂长善于吸取别人的建议,抓住某些偶然的时机,这跟一千多年前的刘备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主动屈尊,以诚待人

糜竺回见玄德,具言周瑜欲请主公到彼面会,别有商议。玄德便教收拾快船一只,只今便行。云长谏曰:“周瑜多谋之士,又无孔明书信,恐其中有诈,不可轻去。”玄德曰:“我今结东吴以共破曹操,周郎欲见我,我若不往,非同盟之意。两相猜忌,事不谐矣。”云长曰:“兄长若坚意要去,弟愿同往。”张飞曰:“我也跟去。”玄德曰:“只云长随我去,翼德与子龙守寨。简雍固守鄂县。我去便回。”吩咐毕,即与云长乘小舟,并从者二十余人,飞棹赴江东。

刘备成就三分天下的大业,笼络吸引了一大批文臣武将,甘心为自己效命,所建立的基础就是以诚相待,以情感人。这是刘备赖以成功的镇山法宝,也是刘备一贯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作风。众所周知,刘备与曹操构成了“仁义”与“奸诈”两个典型。与曹操利用权术和奸诈的手段笼络部下、控制和使用别人,很少以真心相待的作风相比,刘备的最大优点就是以诚相待,跟关羽、张飞等人义气相投自不必说了,就是对初识不久的徐庶等人也将真心真意合盘托出,他也因此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仁义、忠信”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他亲自履行这一信条的结果是赢得下属要跟他“真心真意过一生”。

为了达成孙刘联合共同破曹的目的,刘备可以说是“吃不香、睡不着”。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形,孙、刘两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独力抵抗曹军的实力。即使双方联合,胜负还是个未知数。刘备自打出道以来,也没过什么安稳日子,原因在于没有根据地。在经过当阳长阪坡之役后,刘备损兵折将、士气低落,与孙权联合是目前惟一的正确选择。而孙权一方,尽管占据地利,手下有一定数量军队,跟曹操比起来,还差挺大一截呢!联合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但刘备深知,要达成这个协议,首先要以诚相待,而不能搞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因此,首先派自己的得力助手军师诸葛亮赴江东与孙权谈合作事宜。诸葛亮是刘备的“左膀右臂”,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兼“智囊”,孔明只身赴江东之后,毫无音信,这可急坏了刘备,抓耳挠腮,没办法,也不知结果到底怎样。最后,只得派自己的小舅子糜竺再赴江东打探消息。

很快,消息传回来了,即周瑜欲请刘备亲赴江东洽谈合作事宜。其实,周瑜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将刘备骗到东吴,然后杀死他,以绝后患,可是刘备不知道呀!他认为,这是周瑜在考验自己对这次联合行动是否有诚意。如果自己不去,那证明以前的努力全是虚情假意,联合的事就算告吹。既然自己胸中无鬼,为什么不去呢?因此,爽快地答应了周瑜的请求。但是,部下关羽等人认为此去恐有什么危险,建议刘备不要去。刘备认为自己以诚相待,对方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更何况,曹操的大军兵临城下,马上就要杀过来,孙权想要自保,也只有联合这条路可走了。但孙权似乎还有点拉不下架子,那也只有我主动一点了,通过诚心相待,打消他的疑虑,一切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更何况让刘备放心的是义弟关羽作为自己的保镖,陪自己亲赴江东,也应该是万无一失了,这又增加了刘备的自信。事实证明,刘备以诚相待的行动,打动了孙权等人,更使周瑜等无话可说,一场孙刘联合的好戏马上就要上演了。

孙刘联合的好戏给后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肥皂剧,有心人肯定从中学到了不少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现代条件下的商战酷似冷兵器时代的面对面的格斗。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许多人在刀光剑影的商战中片面地将其发展到了对金钱的绝对崇拜。但是“花开花落”,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别人一定会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导致失败,即使他们能暂时得逞。“以诚相待”这一做人原则应用到现代商战中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光明世界绝对容不下任何黑暗角落的存在。现代企业领导人面对如此剧变的形势只得向古人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刘备便是他们的学习目标。

刘备“以诚相待”的领导艺术给我们后人不少有益的启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些企业只贪图眼前利益,为赚钱不惜用不正当手段,后果自然是毁了自己。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以诚相待,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尽管暂时遇到了困难,但很快就克服了,取得了成功。江苏省无线电二厂就是依靠以诚相待,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赖,逐渐由一个小型企业发展为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江苏省无线电二厂原来只是一个职工总数不超过三百人,固定资产不足二百万元,年产值仅有一百多万元的一个小型无线电设备厂。该企业在同行业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压迫下生存,生存空间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小,日子并不好过。但是,该厂从厂长到车间的每名工人都坚信:以诚相待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正因为这一点,这个小企业能够在众多大企业的夹缝中生存下来,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为自己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该厂专门生产各种型号的机电设备,是全国大型发电厂——兴洛集团的固定供货单位,专为该发电厂供应发电所用的各种机电设备。双方的合作关系已持续了十几年,尽管“二电”生产的机电设备并不是第一流的,但是,他们以其严格的质量管理赢得了兴洛集团的信任。因此在整体大环境对小企业越来越不利的条件下,江苏二电仍继续向它供应产品。

一次,该厂的质量检测设备出故障,生产的一种WP2机电设备的质量不过关(转速未达到规定的要求),但这批产品已运给了发电厂。事情却偏偏这样凑巧,运送这批产品的运输车因在路上遇大雨,加上对防雨设备的疏忽,使产品淋了雨,等到送到发电厂时,这批机电产品达不到要求,根本不能使用。兴洛发电厂已准备将这批产品报废,并将其算到自己的生产成本中去。但是,江苏二电的李厂长得知情况后,却主动找到兴洛发电厂的负责人,说明情况,并主动要承担这部分损失。其实,李厂长大可不必这样做,既然他们已将这批产品报废(尽管不合格,但他们也不知道),损失由发电厂自己承担算了。如果按李厂长的做法是使自己损失近40万元,这对“二电”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二电人”这种诚实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兴洛发电厂的领导同志。他们经研究决定,与“二电”共同承担这笔损失;并投资二百万元帮助“二电”更新设备,实行技术改造;同时将“二电”作为自己的长期合作关系单位,将自己所需的机电产品全部由“二电”来生产,并逐步开展业务经验的交流。诚实的“二电人”用自己的诚实行为给自己企业的发展赢得了转机。很快,“二电”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产值两年内翻了三番,从原来的不足二百万元上升到近二千万元。技术更新更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地区,成为一个出口创汇型企业。如今的“二电人”都坚信:只有以诚相待,才会给自己的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

江苏二电的成功酷似刘备行为的现代化。他们从刘备的行为中悟到了企业经营的关键之所在,我们现代企业领导者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一学呢!

1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先生。”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玄德)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过了数日,玄德闻知孔明回,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玄德三人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来到庄前叩门)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手立阶下。

刘备三顾茅庐,亲往隆中拜谒诸葛亮,如此礼贤下士,真是古今都少有。只要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攻心为上。刘备早已悟到了这一点,并且身体力行,这对他成就三分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按道理来说,刘备再怎么落魄,也是汉室宗亲,“皇叔”这个头衔也不是谁都有的(岂不见曹操为了给自己争名声,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尽管这个虚幻的贵族头衔早已当不得饭吃,但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即使是刘备在逃难的时候,十数万百姓自愿跟随不舍,也不愿去投降曹军,便是绝好的例证。对这一点,刘备还是了然于心的。相反,诸葛亮有什么呀!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一介穷书生,识得几个字,会念几句“子曰诗云”之类的八股文章而已。二人实际地位相差甚远,若是一般人的话,那对刘备还不得奉若神明,顶礼膜拜呀!要是刘备亲自写几个字,签个名,派个小兵来请,哪个不得趋之若鹜。

但是,刘备经过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的事先介绍,早已知道孔明绝非一般人可比。“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像他这样的谋士更是打着灯笼难找,要得到他的人首先要得到他的心。(不久前,曹操为了得到徐庶,巧用“釜底抽薪”之计,通过其母将徐庶骗到许昌,结果是出现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千古悲剧,对人才是个巨大的浪费。也为刘备提供了一个反面教训。)他深知,像孔明这样的人,需要的不是金钱美女,也不是高官厚禄,而需要的是领导的尊重和信任,和自己能够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而这一切,我刘备都能给你,本来这也算不得什么苛刻的条件,所以刘备为了表示自己对孔明的尊重和充分的信任,亲自登门拜访,希望孔明跟自己出去一同闯天下。

但事不凑巧,孔明不在家。刘备心中想:这也许是孔明在考验自己的诚意,读书人总有点臭架子的,这算不得什么。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所以在一个北风凛冽的大雪天,同关,张二人再次登门拜访。尽管没有见到孔明,见到了他的弟弟诸葛均,也算是一大收获吧!反正心意已传达过去了。第三次拜访,孔明终于在家。刘备在一旁垂手侍立,并诚恳地请他出山,态度毕恭华敬,终于打动了孔明,答应跟他一起开基创业。到后来,如我们所知,孔明为刘备出谋划策,巧取荆州和四川,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并在刘备白帝托孤之后,忠心辅佐后主刘禅,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刘备以诚收取了孔明的心,才会上演这“士为知己者死”的一幕幕。

这种以诚相待成大事的情况在现代商战中也可能用得上,无论市场经济再怎么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再怎么壮大,商场中的竞争再怎么激烈,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要靠人来完成。因为人是执行一切事务的主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会做到更高更快更强。现代企业领导者面对这迅速变动的市场形势所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只有迎头赶上才是硬道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因为即使一个领导者掌握了这所需的资源和信息,自己还得靠别人帮助来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调动自己的下属和同事、朋友们的积极性,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以他们要向古人刘备学习,孙刘联合共同破曹的例子不妨仿照一番。

刘备这种以诚相待、攻心为上的例子在现代生活中不胜枚举。现代企业领导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刘备的启迪下,通过关心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也采用这种“攻心为上”的策略。江苏省华能集团取得成功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华能集团是一个拥有纺织、服装、鞋帽等多个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它的前身不过是一个不到五百人的小厂。尽管是一个省级企业,设备还算说得过去,但不知什么原因,该厂的凝聚力不足,职工人心涣散,许多技术骨干纷纷外流,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在全国整个纺织行业的大背景不景气的状况下,企业几乎处于半停工状态,面临破产的危机。

为挽救危机,李兴国上任,出任该厂厂长,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认识到了企业存在的真正问题是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如一盘散沙。为解决这个当务之急,李厂长多次找厂中的技术骨干谈心,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同时大胆提拔一批年轻有为的技术工人为骨干,通过颁发劳动奖章等形式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爱厂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同时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贡献大者奖,拖后腿者罚,责任明晰,很快将这个几乎快散掉了的工厂凝聚成为一个集体,工厂形势明显好转。

为了进一步将整个工厂的职工凝聚成一个整体,李厂长考虑到直接的物质奖励有时也难以完全奏效,精神的鼓励是必要的辅助手段。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如下决定:工厂的工人如果逢自己的生日,可在家中同家人团聚,不必上班,工资、奖金照发不误;同时,工厂还出钱为职工订做一份生日蛋糕送到家中。如果有时间的话,李厂长还亲自登门祝贺。李厂长的这些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工厂里的每一名职工,使他们在工厂中工作如同在家中一样,享受到家的温暖。因此,职工们的责任意识大大增强,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看待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