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强势领导,强势管理
11508200000024

第24章 别败在不懂激励上:不下血本,照样俘获员工“芳心”(2)

针对这种现象,盖洛普的专家建议管理者们:如果员工从迟到30分钟变为迟到10分钟,你应该夸奖他。因为肯定员工的进步会让员工有良好的自我感受,促使他更加认真地对待工作。这句建议是典型的赏识激励,对引导员工走向优秀非常有益。

著名的排球教练郎平在美国担任排球教练时,经历过一件让她记忆深刻的事。当时,郎平被一个排球学校邀请去教那些业余的小姑娘学习排球。在郎平看来,那些小姑娘的技术十分糟糕。她对她们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地指出她们的错误。一段时间后,学员们都很怕郎平,上课的时候特别紧张,教学效果很差。

后来,学校领导邀请郎平去看一个受欢迎的美国排球教练是怎样授课的。虽然这个女教练的水平比不上郎平,但是她的教学效果非常出色。郎平过去一看,彻底震惊了。只见那个教练对学员们说:“亲爱的,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初学者都是这样的,你们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如果手臂再高一点就更完美了。”或者对学员们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有天赋的学员,你只需要加快速度就非常好了……”

试问一下:有谁喜欢被批评、被指出不足呢?你不喜欢,我也不喜欢,任何人都不喜欢。可是,很多管理者对待下属,就像老师对待学生、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整天不停地挑下属的毛病,尽管下属做得够好了,他们依然不满足,丝毫不考虑对下属的打击和伤害。他们不知道,当下属遭受批评时,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更糟糕的是,没有什么比批评更容易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和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了。所以,如果你想成为出色的领导者,成为下属们都希望的领袖,请不要用批评对待下属。

美国著名的广告人大卫·奥格威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奥美广告。他曾经说过:“在我所有的工作目标中,这一目标置于首位:竭尽全力使每一个员工在公司的工作生涯成为愉快、幸福的经历。对无能为力的问题,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嘴角的线条。”改变嘴角的线条,用带着微笑的赏识引导下属吧,那样下属会变得更加出色。

别忘了,员工多数时候需要以薪换心

得人才者得天下,但得到了人才,不意味着能长久地留住人才。说到留人才,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字——钱。中国有句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尽管这句话有些俏皮,但它却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钱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所以,要想员工帮你创造效益、赚取利润,企业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只有用“薪”才有可能换来员工的心。

不要觉得这个观点太过现实,因为社会就是这般现实的。生活需要成本,大到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等,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需要钱?每个员工上班的首要目的就是赚钱,这种心理相信每个老板都能理解。如果企业无法满足员工较为合理的薪水要求,那么越是优秀的员工离开得越快。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物质需求处在最底层。因此,留人首先要满足员工的薪水要求,其次才是用心留人,用企业文化留人。如果企业无法满足员工物质方面的要求,即使公司文化再优秀,公司的环境再和谐,也无法留住员工们那颗迫于现实需要、不得不追求物欲的心。

2011年,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用工荒”的现象愈演愈烈,许多企业陷入招工难的困境。然而,红豆集团得益于独特的文化战略和运营战略,以不变应万变,成功绕过了“用工荒”的障碍,继续保持着效益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红豆集团到底靠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呢?对此,我们可以从红豆集团的总裁周海江常说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要让每一位员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周海江认为,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员工才会充满干劲,企业才会充满活力。

2010年,红豆集团已经两次上调员工的工资。在同年12月20日,红豆员工又收到公司“涨工资”的信息。在这一年里,红豆集团的员工工资平均涨幅高达496%,最高达到64%。而在2011年春节后,红豆管理层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一线员工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随后,公司下发《关于熟练工年收入超4万元的规定》,文中指出:企业生产一线熟练工(学徒工、辅助工除外)年收入必须达到4万元以上。

在涨薪的同时,红豆集团还给员工股权,这是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又一举措。目前,公司有600多名员工拥有集团的股权,这在全国民营企业中实属罕见,这一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干劲,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

薪水是基础,当员工的生活得到保障之后,再营造归属感,双管齐下,才能收服人心。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红豆集团在赢得人心方面表现出的诚意。在这种诚意的感化下,员工怎么会不卖力地工作呢?

与红豆集团的做法相同,美国著名的软件分析公司Sas公司,也十分重视提高员工的薪水。这种举措使得公司的人才流失率保持在4%的水平。要知道,这在软件市场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在同行企业人才平均流动率高达20%的行业背景下,4%的人才流动率称得上是个奇迹。

有人问Sas公司的员工:“为什么公司的人员流动率那么低?”员工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这里享受到了独特的奖金,在工作中,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在承担的项目中,我们可以享受很多有吸引力的奖金政策;在与同事共事时,大家相互配合,相处愉快……”

靠着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Sas公司在人才的积极付出下,保持高速发展。Sas公司的总裁表示,员工们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有自主的工作意识,甚至很多员工还有忘我的工作精神,这让公司十分欣慰。

诚然,没有一家公司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公司若想留住人才,最应该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满足员工的薪水要求,用“薪”换员工的“心”。要记住一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今,领导者带领团队,发展企业,与当年将领带领士兵攻城拔寨,其实本质上是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学会激励人,才能得到人才的辅佐,团队才能打下江山。如果你舍不得下本留人才,企业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关于股份制、分红与年终奖

20世纪50年代,凯尔索公司首次提出了利益捆绑的“员工股份制”。很快,这样的商业模式就风靡整个美国。很多人对此十分疑惑:员工享有股份,真的能解决公司效率的问题吗?

事实上,股份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保障措施。凯尔索公司首次将这一与员工分享发展成果的计划付诸实施,并成功地将公司72%的股权,分量分批地发给那些愿意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员工。经过长达8年的时间,凯尔索终于完成了股权从管理层向普通职工转移的过程,这一举动在美国的企业管理界引起轩然大波,并赢得了很多人的赞扬和支持。

截止1975年,从民意测验专家哈特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有超过66%的美国人对“员工拥有公司大部分股份”表示支持和赞成。1978年,哈里斯的民意测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有64%的美国职员认为,如果公司能让自己分享企业发展利润,那么自己的工作效率肯定会有所提高。

如今员工股份制已经从最初的诞生地美国,逐渐被全球各地的管理者们所借鉴运用。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制度在企业的最大限度内给予员工最为可靠的保障,再加上具有竞争力的高工资,没有哪个员工不会充满工作干劲。

除了股份制这一科学合理的模式,分红和年终奖也成为许多中小公司竞相效仿的激励方式。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一家纺织厂为了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益,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奖励办法:超额完成正常工作任务20%的员工,将在年终获得奖金1万元;超额40%及以上则可获得奖金2万元;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经过董事会集体商议,可获得3%~10%的原始股份;员工对所持股份有自主支配权,更可以凭此分到部分的红利。很快,该厂就摆脱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未来几年里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百年来,商人们的形象就是“无利不起早”,老板们要赚钱,员工们也要赚钱。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懂得通过与人分享利益来激励别人,使别人心甘情愿为其效劳、与其合作。

李嘉诚曾将自己的用人之道,总结成这样几个字:“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之。”李嘉诚认为:只有真诚地善待下属,将股份制、分红的好处让渡于员工,与下属分享利益,才能赢得他们的忠心辅佐。在他的企业内,人才济济,新人辈出,而且跳槽率很低。说到李嘉诚欣赏人才、真诚待人,就不得不提到马世民。当年,英国人马世民的才能深得李嘉诚的赏识,为了让马世民心甘情愿地辅佐自己,李嘉诚不惜买下马世民的整个公司,还给了马世民10%的股份。为了增强马世民及其公司下属对集团的归属感,李嘉诚又给他们最低的优惠价格,让他们购买长江实业集团的股票。结果,马世民在和记黄埔的年薪及分红有1000万港元。这个数额相当于港督彭定康年薪的4倍多。此外,马世民还有非经常性的收入,这是难以计算的。

虽然后来马世民离开了和记黄埔,但李嘉诚给他低价购买长实股票的机会,让他获得丰厚的利润。李嘉诚曾经不无欣慰地说:“在我的公司,职员都能忠诚地为公司服务,我自己也经常会考虑他们的处境,并利用薪资激励的方式帮助他们。”可见李嘉诚多么体恤下属,多么愿意与下属分享利益,这自然也极大地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

在任何一家公司,员工都是企业利润的真正创造者,领导纵然可以用威胁、施压的手段迫使下属服从命令,但这很容易引起下属的反抗,他们可能消极怠工,进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整个组织的利益。最高明的办法就是,引入股份制、分红和年终奖的利益驱动机制,通过与员工分享利益,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加班、奋斗,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作为老板,一定要明白:与员工分享利益,才是保证企业终极利益的根本。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与员工分享利益的具体措施,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T型汽车,一时间非常受美国人欢迎,真正成为普通人的汽车。后来,福特汽车的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但福特公司并没有趁机上涨车子的售价,而是坚守“薄利多销”的商业宗旨,与内部的员工分享成功的果实。亨利·福特主动提出:如果年底整体效益翻倍,在保证工资不变的前提下,每人可领到年薪酬总额的30%,外加2%到5%不等的红利。凭借这一利益分享措施,福特公司的员工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的工作激情高涨,工作效率极高,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在中国,华为集团也是一家重视与员工利益分享的企业。多年以来,华为公司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都与他们注重与员工分享利益分不开。华为公司的管理者认为,随着员工为公司创造的利润增加,公司应该增加他们的报酬,并以年终奖的形式留住最核心的人才。如果管理者只注重企业短期利润,忽视员工利益,认为企业应该净得9000元,那么,很可能有一天,企业只得900元,因为这种奖励模式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华为公司的管理者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在保证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保证了企业利润。

企业的效益与员工的收益是相互依存的,企业的利益依靠员工实现,如果企业只把眼光停留在眼前,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愿意通过股份制、分红、年终奖的形式与员工分享利益,那么,员工的积极性就难以被调动起来。领导者只有认识到员工的价值,和员工分享利益,才能与员工保持和谐的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仅仅靠高工资,是很难达到效益共赢的。只有高工资和高保障双管齐下,才能把员工的干劲逼出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可以依据自身企业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障方式和奖励机制,让高保障与高工资并行,下属们自然会充满干劲,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

把握好激励员工的“生命周期”

激励员工是管理者常做的事,它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者限制,以激发员工的需要、动机、欲望,从而使员工为了达成某个特定的目标而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每一次激励,都是一个“需要—行为—满意”的连锁过程。

身为管理者,在激励员工之前,有必要搞清楚员工的心理需求,根据员工的心理需求去激励,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当员工做了一件自认为十分漂亮的事情后,你要知道:他是非常渴望得到上司的赞扬和肯定的,这就是他的心理需求。

当然,员工不仅仅是在做了一件漂亮的事情后渴望获得激励,在遭遇挫折时也渴望得到激励。只要每个激励符合这个连锁过程,那么,激励就是卓有成效的。而要想激励符合这个连锁过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激励员工的“生命周期”。

为什么很多员工进公司没多久就辞职了呢?除了觉得待遇不合适、职业没前景之外,还与管理者没有把握好激励员工的“生命周期”有关。一般来说,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要把握好四个重要阶段,而这四个阶段组成了员工的职业周期。

第一阶段:学习投入阶段

新员工来到公司的前六个月,他们往往希望获得两个定位,一个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定位:我在公司里有发展吗?这份工作我会干多久?这份工作能否锻炼我的能力?另一个定位是:在团队里,公司对我有什么样的期望?团队成员对我有什么要求?公司的文化怎么样?在这一阶段,员工对公司创造的价值有限,这就要求管理者多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去激励和培养新员工。

第二阶段:价值形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