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底捞内部讲话:关键时,张勇说了什么
10993100000041

第41章 培训让员工成为“正规军”

不仅培训员工工作,更培训生活技巧。

我们会做培训,有一些培训项目大家听了可能觉得匪夷所思。比如我们会培训员工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得了感冒之类的小病,怎样去看病买药。

这些培训都是很必要的,海底捞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农村,来到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他们对这里很陌生,不熟悉,很多人会发蒙。城里的人病了,知道去药房买药,而且他们有基本的医药常识。但是海底捞的很多员工就不行,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得了病都不知道去哪里看,这里几乎没有小诊所,去一趟大医院很麻烦,而且看个感冒都要花几百元。

我们经过培训,我们是“正规军”,不是临时拉起来的“雇佣军”,更不是“游兵散勇”。

——张勇谈正规培训

【背景分析】

初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孤独,希望能够快速地融入环境,被周围的人接纳。因此,有新人加入,海底捞会组织新员工在一起相互认识,尽快熟悉起来。为了让他们不感到陌生,实习的时候,公司会将同一时间进入的新人安排在一起,从吃饭到开会都是如此。这样,新员工就会很快从孤独中走出来,尽快适应海底捞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对新人来说,海底捞的工作强度并不小,为了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进入角色,培训负责人会亲自给每个人下通知——新人可以比其他人早走一到两个小时。下班后新人单独吃饭,负责人会给每个人准备好桌椅板凳和饭菜。

在新人适应环境的同时,规范和制度的学习也开始了。一个新手在工作上和一个老手最大的差距就是熟练和专业,熟练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的,而专业可以有意训练。所谓专业,也就是对员工进行专业的训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正规军,进而用专业的态度对待工作。

海底捞的新员工每天要上6个小时的课程,学习内容是工作期间的行为规范,比如女服务员上班前要化好淡妆,所有人上班时间不能携带手机和接打电话,有顾客在场的地方不能有打喷嚏、伸懒腰等不雅动作,等等。

作为服务行业,服务专业标准的培训就不用说了。另外,还有对于员工生活的培训,比如怎么看地图,怎么在ATM上取款,等等。

正规军的培训并不止步于新入职阶段,即便是管理层,张勇也要将他们打造得更为“正规”。北京小区经理谢英就经历了这样一番被打造的过程。2002年,她还在西安做大堂经理的时候,接到张勇的通知说要学习打字,每分钟30字以上,之后又增加到40字以上,另外还要求将每天的工作写成日志。这可难坏了谢英,她不但对电脑一窍不通,每天也忙得要命。

但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事情越多,时间越紧,工作效率却越高。谢英每天回到家就趴到电脑前练习,结果不但达标,还超额完成——每分钟能打60个字。

谢英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小区经理,但是张勇又定了一条规定,当小区经理的条件之一是要有驾照。那时候,北京对谢英来说就像个迷宫,坐车都找不到路,更不用说开车了。不过,像以前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样,这次谢英又达到了张勇的要求,当开着车在北京各个海底捞分店巡店的时候,谢英知道自己越来越接近一个正规而又合格的管理者了。

【拓展透析】

有人把培训看作一个洗脑的过程,其实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行为标准和制度规范,越快融入其中的人越能最快地发挥自己的价值。海底捞的员工在成为店里的一分子之前,基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民,没有什么规矩和制度的概念。对于这样的员工,培训他们把自己当成“正规军”就显得更加重要。

要使员工们愿意学习,管理者首先应向他们表明,培训将使他们在掌握更多技术和提高收入方面、在晋升机会或工作保障方面,得到应有的报偿;告诉他们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做某件事。

多数员工在学习中会遇到某种困难,有些人对问题理解得快,有些人则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员工们学得快时要给予表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反复向他们讲解应如何去做。告诉他们,别人在学习这一部分工作时也遇到了困难,但不久之后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窍门。

如果工作很复杂,管理者不妨带领员工做一遍,你做复杂的部分,让他们做容易的部分,然后让员工去从事不那么容易的工作,逐渐提高难度。记住告诉他们去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有效培训的秘诀在于激励,只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员工只了解事情的一部分,如果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按规定的方式去做,他们就能更好地被激励起来。

第一,管理者在培训时勿求十全十美。有时,偶尔犯下一个小错误反而能显现出人性,让员工们乐于接近。所以,不妨让员工们认为:“管理者也是会犯错误的。”同时,应将教学方法降低到员工们所能接受的程度,或者略微提高员工们所能接受的程度,使之产生“看样子,我也能办得到”的想法,因而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会大为提高。

有人说:“过于精明能干的上司,不易培养出好的下属。”因为,经常让下属看到上司高水准的一面,易使下属产生退缩心理,颓废丧志,并降低其学习的兴趣。管理者在刚开始培训时,对下属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或期望,并尽量表现出身为上司的你也可能失败。换句话说,应先以次等的目标来要求下属,然后才能使之循序渐进。

第二,管理者要率先垂范。成功的管理者,似乎总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总能牵动无数双眼睛,这不光因为他们是公司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自身的形象有着良好的塑造能力。有人将管理人员比喻成公司的移动招牌,因为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代表的始终是一个企业,代表着企业成员的精神面貌。没有人愿意被无辜地伤害,当你的举止言行殃及你所代表的企业成员时,他们必然会将你列为“诅咒”的对象,或是对你“惧而远之”。

以身作则不是整天在下属面前唱唱口号就可以了,真才实学永远比口号更重要,且更能让你的下属对你钦佩有加。管理者应该永远记住这句话:管理者是被学习的榜样,不是被赞扬的对象。给别人树立学习的榜样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意味着必须时时刻刻不断加强在孩提时代养成的优秀个人品质。

在培训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不要把培训当作装满窍门和秘诀的锦囊妙袋;不要强调提高绩效或生产率;不要让最高决策层负责培训,因为这会使受训员工缄口不语,会使员工们感到紧张,延长培训时间。

同时,不要过快地灌输内容,使他们不能吸收。放慢速度,与员工接受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保持一致。并非人人都能学得像你一样快,因此,你必须给初学者消化吸收的时间。另外,一个图示或一次示范抵得上千言万语。你是否曾打算告诉某人如何系活结领带?先尝试以文字说明,再向这个人直接示范如何系。哪一个更好?更容易?更快?在培训员工时也是如此。当你向他们解释如何做和为什么的同时,要向他们示范。

破坏一个人的信心动力以及延缓学习过程,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去做一名没有耐心的指导人员。因此,管理者在培训员工时,一定要有耐心,解释、解释、再解释,直到每个人都理解。不要使员工紧张,紧张会造成慌乱,妨碍他清醒地思考,实际上是终止了学习进程。记住,新员工并不需要你施加压力就已经相当紧张了,人力资源部门告诉他们的那些东西已足够让他们的头脑混乱不堪,他们需要的是放松和头脑清醒,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工作内容。因此,作为管理者,你应该使他们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