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底捞内部讲话:关键时,张勇说了什么
10993100000004

第4章 培训就是让知识和技能成为系统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想法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统一认识。

内部的培训机构,我希望这个东西能够解决我们一些标准化的东西。因为有些政策的解读,有些制度的解读,每个人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希望通过这种培训,通过这种讲解,更大范围地统一他们的认识。

——张勇谈创办“海底捞大学”的原因

【背景分析】

在不少顾客心中,不管海底捞的服务有多优秀,员工有多努力,他们依然觉得服务员这个职业只是体力劳动,根本不需要拥有专业技能。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也的确是实情,海底捞的员工绝大多数只受过初中以下的学历教育。哪怕是海底捞的管理层,也有很多人是低学历。随着海底捞的逐渐发展,张勇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管理层虽然基层经验丰富,业务熟练,但在管理学方面一窍不通,全靠经验摸索,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

张勇决定先从管理层入手,首先是由公司出资,大区经理以上的高层全部参加EMBA课程学习,小区经理以上的中层参加MBA课程学习,张勇自己带头参加了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学习之后,张勇更加觉得海底捞员工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随着海底捞的发展,必然会面临转型的问题,劳动力密集型的海底捞只是个庞然大物,但没有一点创新活力,只有学习型的海底捞才能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解决海底捞员工的学习问题,张勇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如鼓励创新,并且予以物质奖励和内部表扬,但都因为覆盖面较低,效果不佳。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张勇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创办一所专属海底捞员工的培训学校。

2010年6月,海底捞创办了自己的培训机构,张勇霸气地把这所学校称为“海底捞大学”。这让海底捞员工欢欣不已,很多海底捞员工当初都是迫于经济压力没能完成学业,“海底捞大学”无疑给了他们再学习的机会,兴奋的海底捞员工称这所学校为“海大”。

如今的“海大”已经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海底捞的员工都有机会定期参加培训,张勇也从各种渠道请来教授、学者、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给求知若渴的海底捞员工上课。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海底捞大学”的学习,海底捞员工知道了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同时加上专家们高屋建瓴式的意见指导,更是事倍功半。都说海底捞员工凭着双手改变命运,如果再加上一颗学习的大脑,岂不是如虎添翼?

【拓展透析】

“海底捞大学”让海底捞员工感到兴奋,因为在公司,员工不再只是一味地向外输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够输入更多系统的技能,这是一个收获和成长的过程。如今在找工作时,越来越多的人把公司是否有培训、培训的质量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这就如同人的骨架是支撑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元素。

腾讯也在自己公司开办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叫作“腾讯大学”。腾讯学院副院长马永武说,员工培训有两个重要方法:

1.创建完整的培训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更系统,适合各种层次员工的培养,也就是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工种都有机会接受培训。

为了让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系统起来,“腾讯大学”开设面授课程300多种,网上课程1300多种,其中兼职讲师就达600多名。

2.建立核心项目

腾讯针对新员工的培训叫作“腾讯达人”。培训的方式是,员工入职的第一周,要以小组的形式走到老员工中间,听他们讲自己在腾讯的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腾讯企业文化传播的过程,通过老员工的讲述,新员工能更直观地了解腾讯。

“腾讯大学”的培训师从来不会担心老员工传播的是负面的信息,因为公司倡导的文化就是开放和多元的,允许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当然,当负面的信息多了,就说明公司确实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发现和改正。

一般公司的培训通常是通过上课的方式进行的,但“腾讯大学”对此进行了一些创新。互联网行业随时都在更新,培训也需要更新更前沿的信息。所以,在员工工作期间,“腾讯大学”会不定时地请不同行业的精英来讲述最新的资讯,这个项目叫作“名家之声”。当然,这些培训都不能占用员工休息的时间。

现在,“腾讯大学”的很多培训内容都作为共享资源放在了网络上,包括电商学院、开放平台学院和互联网学院3个部分,有线下培训、网络直播和视频点播3种学习方式。内容包括腾讯官方团队提炼总结的15年的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行业风云人物的指点,以及模范标杆企业的实战方法分享。

“腾讯大学”给培训做了一个新的定位,即成为员工成长的顾问,成为公司业绩提高的伙伴,以及腾讯发展革新的帮手。这也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在做员工培训时的理念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