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087

第87章 “菲迪克”效应

一项“菲迪克”工程,占据二十局半壁江山。

两年前,二十局中标山东省济青高速公路淄博段,计54公里,工期40个月。副局长邢福海、党委副书记周玉成、3个工程处的处长挂帅亲征,5000名筑路大军挺进齐鲁。

济青公路由世界银行贷款修建,其工程管理方法执行的是“菲迪克”条款。这个有着30万字,在国际上广为应用的土木工程管理条款使二十局的建设者们备尝甘酸苦辣。

今年火红的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二十局管区召开济青公路工程现场会,表彰二十局速度快,质量优。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宣称:“铁二十局打了一个漂亮仗,打出了铁军的威风!”这不仅是对二十局工程的肯定,也是对建设者执行“菲迪克”条款的肯定。

执行“菲迪克”条款与常规法施工大不相同。监理是工地上的“太上皇”,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哪一个环节上有差错,都将被亮“红灯”。

一处八队承担5.1公里线路上的44座结构物施工,其中24座是板涵工程。这活是八队的“拿手戏”。可4座板涵折腾了几个月,三起三落。当监理从近千块料石砌成的边墙上找到两处搭缝仅差一厘米,第三次下令推倒时,队长王久海和工友们瘫坐在工地上,泪水夺眶而出。

建工处六队施工的院尚分离式立交桥1号墩身,局部外形不够美观,全队休整11天,三打申请修补报告,均未获准。队长王东祥说,监理让开工,我带全队弟兄下跪都行。

汽车队清场填筑路堤,百十号人一根一根拔草,一遍一遍清扫,1个月下来仅清场530米。几十台车停在那里,如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劲使不上。

四处处长穆占全看到工程干不上去,火气攻心,满嘴起泡……

能否适应、执行好“菲迪克”条款,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

一个全员学合同、学规范的热潮在工地展开。干部、工人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地学,规规矩矩地学。请专家、教授、监理上课培训。百里线路上,处处是课堂。两年来,全局培训技术骨干1460人,工科达47个。

设备跟不上,买。他们引进了当今世界一流设备,从日本购置先进的沥青拌合站,从德国购回新型沥青摊铺机,还从国内厂家购买自动化程度高的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等,价值2500万元,使济青工程固定资产达到9000万元,占全局固定资产总数的一半以上,形成了能承担高等级公路施工的完整体系。

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使建设者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下了一项项样板工程。

两年过去了,如今济青公路313座桥涵主体工程已告完工,路面面层施工已经铺开,按合同工期明年“十一”通车在握。

建设者的思想观念、技术素质在“菲迪克”的洗礼中得以更新和升华。

公路,还在延伸。

(载1992年11月11日《铁道工程报》)

评述

对“菲迪克”管理模式,二十局在济青高速公路施工中是交了学费的,是一次大练兵,但最终为我们这支队伍所适应,所认可。“菲迪克”管理模式,也充满着新意与神秘,具有很强的新闻性。

《“菲迪克”效应》这篇通讯,是作者站在二十局整个济青公路施工的角度,对建设者们的一个素描,一个真实的写照。今天读来,虽然几多好笑,几多感慨,但这就是历史。历史是不可忘记的!

济青高速公路“菲迪克”施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给二十局带来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腾飞的翅膀,是振兴的希望,是人、财、物的更新与变革。

济青高速公路,二十局发展的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