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079

第79章 艰苦奋斗本色不能丢

——访二十局建工处处长郭文山

二十局建工处是1984年随铁道兵集体改工的。5年来,这个处保持和发扬部队时期的光荣传统,精打细算过日子,节约开支逾百万元。6月的一天,我访问了该处处长郭文山。

问:你们处在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方面很有成效,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这些年,我们处经济效益不佳,一直过着紧日子。我认为,降低物耗,最大限度地减少费用开支,这在我们基建单位尤为重要。

问:在费用支出上,你们是怎么要求的?

答:遇事反复掂量,权衡利弊,首先决定这笔钱该不该花。该支出的不吝啬,不该支出的哪怕是一分钱也不花。

问:这几年,社会上刮高消费风,讲排场,比阔气。对此,你们是怎么对待的?

答:这股风的确来势凶猛,令人眼花缭乱。可我们没被这股风卷进去。例如,我们乘坐的北京吉普车还是部队时期配发的,6台吉普车的使用期都已超过了15年。由于养护得当,这些车至今还没“趴窝”,外表破旧了,喷喷漆换身新衣裳,立刻又精神起来了。

问:这样做是不是觉得有点寒酸?

答:我们没有这样认为,别人倒有这种看法。我讲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坐吉普车去某市参加投标会,差点被“挡驾”了,说我们太寒酸了。

问:当前,衣、食、住、行、医,是广大职工的一些热门话题,也是企业领导人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答:我们解决得不好,但有一条始终坚持着,就是:工人是主人,建工处是他们的家,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我们要求大家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我给你谈一点情况。我们处在青海高原10多年,1986年“下山”移师咸阳。这几年盖起了一栋栋家属住宅楼,可机关至今还没有单独盖办公楼。办公的房子是和一些职工家属住房在一起的。现在盖栋办公楼没有50万不行。对这笔开支,我们一直没有开绿灯。

问:那么,你们在哪些方面舍得花钱呢?

答:培养人才!

(载1989年7月5日《人民铁道》报)

评述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最常用的一种报道体裁。

通讯的种类分为人物通讯、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小通讯等。其表现形式分为访问记、专访、侧记、札记、巡礼、特写、散记、小故事等。

通讯的结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总体上要求应做到统一和谐,完整严谨。通讯的内容要翔实具体,生动感人。表达手法主要有描写、抒情、议论和叙述等。

二十局建工处前身是铁道兵青藏铁路新线管理处,1984年随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归属二十局改称第五工程处。1986年从青海西宁移师陕西咸阳市,与二十局城建公司合并改称建工处。这支队伍脱下军装闯市场,经验不足,揽活不多。建工处紧缩开支,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处处艰苦奋斗过紧日子,成效显著。

采写这篇稿子的动机是,全国当时有万余家企业亏损,如果都能把紧开支这一关,情况就会大有好转。于是,作者专门采访了建工处处长郭文山,写了“艰苦奋斗本色不能丢”这篇人物专访。《人民铁道》报发出来了,《陕西建筑报》以《不该支出的钱攥出水来也不花》为题发表。

这篇通讯是作者初学之作,一下子上了《人民铁道》报,对其鼓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