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034

第34章 “挂篮施工”变通途

铁二十局青秋浦大桥获国家银奖

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苏州青秋浦大桥近日荣获全国十五届“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与沪宁高速公路相连接的青秋浦大桥,是我国与新加坡最大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重点工程。该桥全长446米,共有14孔,双向六车道,引坡长254米,匝道长919米。结构体系主桥为不等跨单箱双室变截面三向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引桥为等截面单箱三室钢筋砼连续梁,采用挂篮悬灌梁国际建桥新技术施工。

青秋浦大桥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工期1年,施工时间紧迫;二是科技含量高,尤其大桥挂篮施工,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施工方法,该桥规模大,又是国内同类型桥面最宽,箱梁最薄的一座公路桥。

据介绍,建设者们遇到的第一个考验是雨季钻孔桩作业,这也是大桥开工后的第一场硬仗。桩深达35米,地下是大量流动的沙层结构,施工期间正值江南雨季,施工中近一半时间是阴雨天。最难忘的是8月18日,11号强台风和大暴雨袭击了大桥工地,施工现场一片汪洋。当时钻孔桩已成型两孔,如不及时浇注,势必造成塌孔,损失将十分惨重。面对突然袭来的暴风雨,职工们没有一个退却,继续坚持施工,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将两个钻孔桩浇注完毕。

为攻克大桥挂篮施工技术难题,中铁二十局技术开发总公司与大桥工地指挥部联手攻关,自行研制了挂篮设备,成功地攻破了目前我国尚处在探索阶段的砼三向预应力施工方法和桥梁双幅平衡悬灌中的难题,使悬灌周期由原来的1个月提前到7天。大桥施工进度快,质量高,工程优良率达98%,多次受到中外桥梁专家和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总裁的高度评价。

(载2000年4月23日《科技日报》经济特刊)

评述

青秋浦大桥工程,作者先前曾进行过采访报道,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的消息传来,便在占有素材的基础上迅速写出这篇稿子。因国家银奖这个牌子含金量高,事件本身也过硬,稿件发到《科技日报》经济特刊,很快就编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