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二十局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目前均属中下水平,而对外新闻报道工作却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局”,企业经营状况与新闻报道形成很大反差。经济效益不景气的企业,如何做好新闻报道这篇大文章?二十局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一、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在新的形势下,新闻宣传报道在企业怎样定位?新闻报道对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哪里来?如何宣传企业,推销企业等等。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二十局得以较好的解决。
二十局党委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认为新闻报道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工程,企业知名度也出生产力,也出经济效益。新闻报道必须常抓不懈,尤其在新的形势下,更要加大企业宣传报道力度,内抓管理,外抓报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轮子一起转。为此,该局党政领导都把新闻报道当成份内大事来抓,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大型的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位主管领导一般都到会讲话。一些局处领导还结合工作带头写稿,尤其是局处两级党委书记和宣传部的领导,人人动笔写稿,有的领导干部一年在全国报台发表作品一二百篇。局处党委宣传部门配备副部长,全面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局党委宣传部设新闻科、处党委宣传部设新闻报道组,局直单位和处属段(公司、项目部)设专(兼)职新闻干事。这样一级抓一级,一级包一级,上下连成一体,从而形成了阵容强大的新闻报道网络体系。
二、制定一个好政策,认认真真抓落实。写文章有“题好文一半”之说,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和部门,如果有一个新闻报道的好政策出台,再有一些配套措施付诸实施,靠政策、措施和办法管人管事,那么,整个新闻工作就“活”起来了。这样做好处颇多,第一,可使企业新闻报道工作管理正规化、科学化。第二,对新闻报道实行量化管理,可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充分调动报道员的积极性,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创造一个奋发进取,奋力争先的氛围,有利于新闻报道员成长进步,早出精品,早日成才。
从1994年起,该局根据铁道部、中铁建关于加强新闻报道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局新闻报道工作实际,重新修订了《铁二十局对外新闻报道评比奖励办法》,并以党政名义联文下发。年初,局长、局党委书记与各工程处处长、党委书记签订《新闻报道工作任务责任书》,一年一评比,一年一兑现,责任到人,奖惩严明。这样以来,从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到基层报道员,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全局新闻报道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跳跃上台阶,年年迈新步,一举改写了该局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排名居后的历史,连续三年被总公司党委评为对外新闻报道“先进局”。
三、找准一个突破口,精心组织报道战役。新闻报道突破口在哪里?突破口就是挑战自我,抓住机遇,奋勇争先!突破口就在自己的脚下。
1994年全局新闻报道工作会议,在部署新闻报道工作时,该局响亮地提出“处攻大报”的口号,局设立“处攻大报”优胜单位奖,在一年一度新闻报道评比时予以表彰奖励。针对全局担负工程任务情况,提出新闻报道在路内要打好“宝中、兰新、南昆”三大战役,在路外要抓国内“尖、高、难”工程的宣传报道,路内路外一起上,做好两篇大文章。同时还要抓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局党委宣传部根据重点工程进展情况,把握时机,乘势而上,打破处与处之间的界限,组织新闻报道组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报道。实践反复证明,这些做法都是奏效的,无论广度、力度、深度还是宣传效果,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所产生的“内部效应”和“社会效应”都是巨大的,也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替代的。
四、突出一个“诚”字,广交新闻界朋友。企业怎么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与什么人交朋友?这一连串的问题,在1991年局工作会议上,时任副局长的邢福海就回答了。即企业要交“三个朋友”,其中之一就是新闻界的朋友。他说,企业信誉哪里来?一靠实干,二靠宣传,干加宣传才等于企业知名度。一个在社会上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我们在与新闻界交往中,注重以诚待人,以诚感人,虚心求教,广交挚友。交友的形式多种多样,重在效果。对于请进门和主动走进门的媒体编辑、记者,无论在机关还是在工点(项目),都热情接待,主动介绍情况,提供数据资料,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方便条件,力求使对方满意而归。在我们拿着稿子去报社电台,与新闻媒体领导、编辑、记者交往时,更要注重感情投资,加强思想交流。不能为上稿而上稿,过了河就拆桥,那是不讲诚信,也是不可取的!
(载1998年第1期《铁建政工》)
评述
企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内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树立典型,推进工作;对外展示形象,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知名度。新闻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其他工作所无法替代的。二十局重视和加强新闻报道工作,在这方面特点突出,成绩优异,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这篇文章对建筑企业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报道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