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二十局物资总公司配套公司发展纪实
铁二十局物资总公司配套公司面对全国物资系统购销不畅、效益滑坡的大环境,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主动,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这家公司以经营钢材为主业,年物资销售额由1993年1600万元,发展到今年1至10月的8000万元,累计利润和上交费用500万元,综合效益达1096万元。
“雪球”是怎样滚大的?
经营:由“粗放”走向“集约”
公司经理穆潇说,公司经营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发展,是全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是企业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机制的过程,是把握市场脉搏,采取进攻策略,适应竞争和市场演变的过程。
1993年,是配套公司组建的第一年。这年市场行情风云变幻,大起大落。先是钢材价格上扬,进入6月份,价格迅速回落,一日一价。这一年,尽管他们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以变应变,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也深深领悟到市场的残酷性和风险性。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出路在于重组机构、走进大市场、干大流通、参与社会化大流通格局的集约化经营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自1995年以来,该公司从深化改革入手,设立了市场、业务、金属、建材、管理、财务科和办公室,开办社会“窗口”,成立了钢材销售部和化工建材经销部,全方位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销售上打破科室专业界限,增设经营网点,立足西安基地,面向全国辐射,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他们先后与全国著名的唐钢、八钢、酒钢等生产企业联姻,成为其联销集团的主要成员,并扩展为十大销售单位之一,争取到了厂方价格优惠待遇。充分利用铁路专用线和储存场地的优越条件,作为生产企业的仓储库,从而由买方变为卖方,实行储销并举,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建立联销、联运、联营业务的用户逾百家,实现了经营规模滚动发展。
管理:由“松散”走向“科学”
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主动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建立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由松散、无序管理向严密、科学管理转变的路子。
建立量化管理制度。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严格考核标准和考核制度,对全员形成强大的规范和约束力。
建立激励机制。将激励机制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下达经营指标,采取利润与实物量双向控制考核制度,并将每个人的工资、奖金分配与“双控”挂钩。
强化业务制度建设,规范业务人员行为。公司领导率先垂范,约法三章,不直接插手办理具体业务事宜,对大宗业务出面洽谈,但具体业务一律交由部门业务人员承办。
严格财务管理,降低费用开支。公司健全财务制度,严格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经营性开支。
资金:“争取效益最大化。”
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们运用“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策略,依靠企业综合实力和社会信誉,在总公司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利用在当地银行办理承兑汇票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仅今年1至10月份,办理承兑汇票金额达5200万元,公司经理赵俊辉竭尽全力,历尽艰辛,确保了资金流转,为企业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实力奠定了基础。
加大外欠款催收力度,避免资金流失。公司十分重视合同管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款止今年10月份,共收回欠款500余万元,其中运用法律手段收回欠款本金200万元,利息和滞纳金60万元,欠款回收率达100%。今年以来,公司在钢材销售中严格执行先款后货的原则,有效地抑制了新欠款的发生。
服务:“客户就是上帝”
“用户就是上帝”。这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话,在公司被赋予更新的内涵。
以承诺赢信誉。公司大力开展“三承诺一投诉”活动。质量承诺——对售出的钢材如有质量问题,包退、包换、包付运费;数量承诺——如发料磅差超过规定指数,其差额部分予以补齐;服务承诺——只要用户从业务上开出料单,交款、发货、装车随时保证。投诉——凡违反三承诺制度,被用户举报者,除给予经济处罚外,还要向投诉人赔礼道歉,若连续3次被投诉,予以下岗待业处理。
以服务换信誉。公司实行“全年无假日”服务制度,从领导到员工一律持证上岗,挂牌服务。设立“优质服务监督岗”,自觉接受客户监督。
铁二十局物资配套公司的迅速崛起,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还在于有一个团结战斗、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舍小家,顾大家,为跑市场、跑资源做出重大贡献的王德荣等一大批实干家。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全员素质的真正提高,这在配套公司得以充分的体现。
(载1997年11月25日《西北建设报》)
评述
在全国物资系统经销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二十局物资总公司配套公司一枝独秀,以准确定位、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为法宝取胜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篇报道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指导性,《陕西日报》、《中国铁道建筑报》和《劳动周报》分别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