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151

第151章 二十年的艰辛与辉煌

——写在二十局集团兵改工20周年之际

在我们伟大的共和国,有这样一支特殊而又伟大的队伍:她曾经是用打胜仗迎接全国解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49年4月15日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参加了解放青岛、即墨和长山列岛战役;1953年12月4日,开赴抗美援朝前线,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受到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的贺电嘉奖。她曾经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部队,共和国“两弹一星”的开路先锋,她两度承建了青藏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关角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成功破解了高原缺氧、高寒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为世人所瞩目!

这支队伍1984年1月1日脱下军装,告别军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改称为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2000年9月改称中铁第二十工程局,2002年6月28日改称为现在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

倘若把她35年军龄放进红色的军史档案,那么,从1984年1月1日兵改工算起,她又走过了整整20年的辉煌历程。今天,让我们展开这20年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画卷,尽情品味她20年的风风雨雨,20年的艰辛与辉煌。

上下求索艰苦创业

1984年1月1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铁道兵17万官兵挥泪集结在军旗下,缓缓地抬起右手,向军旗敬最后一个军礼,同时摘下了帽徽、领章……

当过铁道部长,一直关心这支队伍成长的万里委员长当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脱下军装走向市场,能活则活,活不成就是死。”

铁道兵第十师易名铁道部二十工程局,挺进古城咸阳安营扎寨。

农村改革的冲击波扩展到城市,建筑业率先走向市场。此时,又适逢国家大规模缩减基建投资规模,而全国基建项目则普遍实行工程招标。铁二十局这个共和国刚刚新生的企业,由昨日吃“军饷”、吃“皇粮”,一夜之间变为今天找市场,在市场上找“饭吃”。

这支昔日以修铁路为主业的队伍,脱下军装后竟然没有一寸“国铁”任务,全靠自己到市场上揽活干。然而,她毕竟太幼嫩了,面对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潮,一时显得不知所措。

事实十分残酷,铁二十局下辖5个工程处,10个直属处级单位,1.3万余名职工脱下军装后大半息工,每人每月只发几十元生活费,即使个别有零活的单位,也是干干停停,一个工程处1年的产值也只有1000万元左右,个别的才几百万元。

铁二十局坐吃山空,负债累累。为了填肚子,为了生存,有的工人只好跑到农民包工队里去当小工,苦头吃尽,收入甚少。由于饥不择食,铁二十局以低标价承揽了两个几千万元的大工程项目,但终因是“啃骨头”的低标价中标工程,经济上亏损严重。铁二十局出师不利,元气大伤,一直徘徊在低谷之中。

还是让数据说话吧。翻开二十局历史,先看承揽,从1984年到1988年,5年间全局承揽任务2.72亿元,平均年承揽0.55亿元。再看产值,5年间共完成企业总产值3.45亿元,其中没有哪一年完成产值超过1亿元。

真正给二十局带来转机的,一是1990年济青高速公路的中标,一是1991年开始的铁路大会战。二十局中标的济青高速公路合同价3.27亿元,长54公里,工期40个月,时任副局长的邢福海、党委副书记周玉成挂帅,各工程处的主管或副职率队亲征。济青高速公路是世界银行贷款,按“菲迪克”条款管理施工,全局参建职工的思想观念、技术素质、项目管理水平均在“菲迪克”的洗礼中得以更新和升华。尽管济青高速公路没拿回来多少钱,但给全局带回来的这笔精神财富却是巨大的。铁路大会战,虽然我们没有“大京九”,但却拥有宝中、兰新和南昆铁路,三条线总里程达439.85公里。

更新观念加快发展

新一轮的铁路大会战持续了几年,转瞬即逝。时任局长邢福海、党委书记简盛雨,和班子成员一起把决策的目光聚焦在两条铁轨之外,不失时机地调整战略,以期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在二十局集团发展史上,不能不提1996年12月2日那次为期3天的基层干部会议。这是该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会议开到最低层,处、段(公司)、队三级主管领导全部参加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解决观念与发展问题。新任铁二十局党委书记周玉成慷慨激昂,提出为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牢固树立的“八个观念”,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真抓实干。随后,周玉成又提出“四个要”、“五个一”、“六不论”、“七条原则”等一系列新理念,先后发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观点》等理论文章。

1997年初,全局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大讨论从思想观念、思想道德、工作责任心切入,历时整整两年。与此同时,于1998年2月2日,下发《关于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的决定》,旨在革新挖潜,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管理效益年”活动历时3年,意义非凡。

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基础工程,是启动工程,那么“管理效益年”活动则是治企之本,是民心工程,是效益工程。1998年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当年,全局承揽实现26.25亿元,完成产值18.7亿元,全局各工程处,各大公司均实现了当年盈利,有14个处以上单位实现当年盈利超过100万元,出现了承揽任务过5亿元,完成施工产值过4亿元的工程处。全局各单位大都完成了货币资金上交指标,单位有了积蓄,银行有了存款,10%以上盈利的路外工程项目增多,创利100万元以上的路外项目达到8个。

实践证明,观念一变天地宽,“管理效益年”活动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变革,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日益拓宽,占有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大。

二十局走过了幼年、童年、少年而步入青年。

二十局的发展驶向了快车道!

与时俱进谱写辉煌

2003年1月21日,二十局集团董事长余文忠、党委书记周玉成、总经理郝趁义代表集团领导班子在“三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员2000年以来3年的努力奋斗,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目标胜利实现,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了中铁建总公司系统中游水平!

消息传来,全局沸腾。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眼含热泪,相互拥抱,采用不同方式和形式共同庆祝这一时刻的到来——这一天,使二十局集团跃出了低谷,告别了贫困,从此站起来了!

3年是那么的短暂,又是那么的漫长。

3年是那样的艰辛,又是那样的光荣与辉煌。

2000年初,集团公司班子主要领导重大调整,新任局长余文忠走马上任。从此,二十局发生巨变,可圈可点的大事、喜事、值得纪念的事很多很多,但最为重大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从生产经营方面看,当属以下之举:

——集团公司“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确立,把集团1.5万名员工统一在这面旗帜下,万众一心,万马奔腾,开始了新的、伟大的长征。

——“两个汇编”、“一套定额”的制定,使全集团走上了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之路。

——撤段强队,全面推行项目一级管理,新上项目的项目长、书记、总工竞争上岗,为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完成了集团公司、子公司两级机关精简整编,完成了一、二、四公司机关迁址新城的重大战略转移,确立了集团公司机关移址省城西安的重大决定。

——2002年6月28日,二十局集团公司挂牌,从此摘掉了国有独资企业的帽子,各子公司、分公司相继成立,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开始运行。

——2002年,顺利完成了新资质就位和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3个标准体系的整合认证,为集团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先决条件。

——实行股权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管理明细化,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呈现经济效益多样化竞相发展的强劲之势。

从政治工作方面看,主要如下:

其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政治工作,以“三步走”战略目标为纲领,各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求真务实,创新求效,争创一流,处处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步入了最为辉煌的新时期。

其二,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集团公司2002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殊荣。

其三,创建学习型企业成绩突出,2003年国家教育部首次推出全国108家创建学习型企业成绩突出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榜上有名。

其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被陕西省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玉成荣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党委副书记王景柱荣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工作奖”。

其五,工会工作成果喜人,2003年捧回“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奖牌,同时获此称号的还有三公司,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玉成荣获“全国荣誉工会积极分子”。

其六,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会、共青团工作,深入开展宣传青藏线、学习况成明同志的活动,为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企业加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组织保证。

今天,是我们中铁二十局集团兵改工20岁的生日。20岁已不再年轻,20岁正是风华正茂、精力旺盛、激情四射、活力迸发的时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年前我们曾告别军旗,今天,我们再次告别过去。我们将一切从新开始,从“零”开始,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朝着“三步走”目标去打拼、去奋斗!

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再过5年、10年、20年,那时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将是一个称雄全国、扬威全球的国际“明星”企业!

中铁二十局集团,衷心祝愿您永远年轻!

(载2004年1月1日《开路先锋》报)

评述

1984年1月1日,这是一个令铁道兵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铁道兵部队官兵同一天向军旗行最后一个军礼,摘下帽徽、领章。从此这支英雄的队伍涌入了大市场,开始了新的伟大长征。

2004年1月1日,是这支铁道兵部队转工20周年的纪念日。20年,弹指一挥间,20年,这支英雄的队伍做了些什么,又做到了什么?今后的目标是什么,前景如何呢?值此兵改工20周年之际,写下此文,抒发感想,以此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