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白面书生,或是一位城府颇深的学者,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幅金丝眼镜;他身材魁梧,头发乌黑发亮,一丝不乱,又给人以大将风度之感;他面孔冷漠、威严,又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他言语不多,却能一语破的,掷地有声,激动之时伴着有力的手势,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有人说他“狂”,说他“牛”,但更多的人说他是“奇人”,是“将帅”之才,也有人说他是一位企业不可多得的“顶极管理人才”,甚或是优秀的“企业家”!
他就是宋四宝——四公司副总经理、西北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委书记。
还是让数字说话吧:
宋四宝1998年7月率领20名职工挺进西北建筑市场,到2003年底职工人数达118名;5年间,仅在甘肃、青海境内承揽工程达20项(甘肃省境内14项,青海省境内6项),投资约6亿元,累计完成产值5亿多元,上交公司货币资金5000多万元,其中2002年上交1600万元,也就是说,一年承揽1个多亿,完成产值1个亿,上交款1000多万元。如此进入市场5年,承揽工程20项,连续以每年1000余万元的数额上交,盈利率平均10%以上(个别项目达40%以上),这在中铁二十局集团历史上堪称“第一人”!
宋四宝是如何打入市场、扩展市场并滚动发展的?又是如何管理项目,使之项项高额盈利的?在管理上有什么特点和过人之处?带着一连串的疑问,2003年12月2日,记者在随调研组调研之时,逮着机会对他进行了专访。
1984年脱军装之时,宋四宝是一个连队的连长,脱军装之后当段长,一当就是10年。在大秦铁路打隧道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宝中啃下了全线“硬骨头”工程,干出了全线的“示范工程”。因他打隧道、架桥梁有天赋,政绩显赫,1996年6月被提升为四处副处长。
坐在副处长的位置上,按说可以歇歇肩,以此调理一下长年征战、疲惫不堪的身心。可当他一旦离开项目,离开隧道、桥梁施工现场,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感到浑身不舒服,恰似一头牛掉进水井里,浑身有劲使不出来了。
于是,他决意重披战袍,重返疆场。1998年初,伴随着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角,他走出了机关办公室,独闯天下。当时的四处给他冠以西北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委书记的头衔,技术上、人员上全力支持,但要钱、要设备没有。因为当时的四处还是一个在低谷中艰难行进的四处。
凭借一腔热血和赤诚,他白手起家,两手空空,没拿处里一分钱,挺着胸膛,迈着坚定的步伐,毅然挺进广袤的西北大市场。
万事开头难,在强手如林、僧多粥少、竞争残酷的建筑市场上承揽工程更难!
开工没有回头箭。宋四宝一咬牙,拿出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又向亲朋好友筹借了10万元,作为启动市场的基金。
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他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清。可这条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从未向困难低过头。
也许是真诚感动了“上帝”,1998年7月18日,历经风雨的宋四宝,接到了甘肃省304国道改建工程安蔺段双凤山隧道中标的通知书。
宋四宝双手捧着中标通知书,百感交集,泪如雨下。他深知这项工程的来之不易,他最懂得它的分量有多重,以致对下步占领市场所起的作用。
承揽任务难,有了任务也难,于是,宋四宝开始招兵买马,迅速搜集人才,购置设备,精选方案,摆开决战的架势。
双凤山隧道长度500多米,投资仅有930万元。这在宋四宝眼中可谓是“小菜一碟”,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然而,宋四宝却用“放大镜”来看这座隧道,他要把双凤山隧道干成“精品”,干成“样板”,以此为“桥梁”和“纽带”,打通通往甘肃建筑市场之路,以此为“敲门砖”,去敲开甘肃建筑市场之门!
宋四宝想到做到。双凤山隧道施工一炮打响,随之而来的3项工程接连中标,分别是310国道天馋段、316国道江天段、312国道柳古段,投资额达1.5亿元。
至此,宋四宝有了一个尽情挥洒自己管理才华的舞台,他在西部建筑市场上左右逢源,渐入佳境。工程一项接着一项,长流水,不断线。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宋四宝又把触角延伸到相邻的青海省。从2001年在青海干平大公路第一个项目后,又一鼓作气,乘胜进击,接连拿下了青海二尕公路热大段、化隆过境公路、乐化公路、昌花公路、二尕公路大祁段等多项工程。在甘肃境内又承揽了天水外环路C段、兰海高速公路8标段、天水麦积山旅游专线环山隧道、麦积山公路扩建改造、嘉峪关豆深加工厂厂房工程等。
宋四宝成了西北片最大的一个工程项目经理,一个响当当的“大老板”!
宋四宝管理工程项目有其独特的建树。他说,一条线上十几家、几十家施工单位,都是“武林高手”,我宋四宝从不服气,一开始就高起点,占领进度、质量管理的制高点,就是要让他们跟着我学,跟着我干。这样甲方高兴,业主高兴,何乐而不为呢?为啥不当“排头兵”?这跟打仗一样,早抢先早主动,晚一步就被动,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
宋四宝还举例说,我们干的工程都是优质样板工程,310国道天馋段14公里,投资5665万元,都是在半山腰施工,地质结构为全线最复杂地段。我们化整为零,分项承包,签订责任状,工程全面创优,在甘肃省交通厅质检站组织的验收评比中以综合得分98.65的佳绩名列全线45家参建单位之首。“流动红旗”我们一直扛到底,没有哪家能从我手里夺走。第一个现场会在我们管段召开,最后验交评比为全线第一名。316国道八盘山隧道施工,自始至终都是全线观摩学习的“样板工程”。青海平大公路投资1400多万元,业主奖励了3次,两次各奖10万元,1次奖12万元,共获得奖金32万元,在2001年全省180多家建设单位评比中,我们获得“先进单位”,是评出的4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凭借声威,我们在青海投标一个中一个。我们在兰海线承建投资1.4亿元的工程,工程施工大面积创优,甘肃省交通厅领导在大会上表彰说:“二十局集团施工的地段质量最好,是全线最好的路段!”
对于如何当好一个项目经理,宋四宝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项目经理不是搞测评选出来的,仅凭感情因素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真本事。项目经理具备的条件很多,重要的有4条:第一要会算细账,路基、桥梁、土石方,哪里亏、哪里盈心中要有数;第二要有管理能力,这么大的项目组织施工,不可失控;第三要有社交能力,与甲方、与监理、与社会真诚相待,摆不平不行;第四要有聚财能力,项目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关键是用人,用人用其长、避其短,对工程了如指掌,对下属了如指掌,何愁干不好项目?何愁没有高额利润?!
宋四宝顾全大局,有口皆碑,该上交的一分也不少,甚或超交。他每年都要完成1000万元以上的上交任务,2002年上交公司高达1600万元,为四公司加快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深受广大员工的拥戴和尊敬。
宋四宝潜力很大,发展空间很大,他的能量也远没有最大释放。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宋四宝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载2003年12月18日《开路先锋》报)
评述
宋四宝,是作者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位智勇双全的人。这篇通讯有描写,有叙述,有议论。结尾就是结论,照应主题,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这是作者参加调研期间忙里偷闲采写的第6篇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