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144

第144章 胶新:星光灿烂

胶新铁路是国家“十五”路网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作为东北至长江三角洲陆海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胶新铁路,2001年12月10日全线开工,2003年10月20日铁道部正式验收,至此标志全线胜利完工,以工期提前1年,全线申报国优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胶新全长306公里,云集了28家施工单位。二十局集团公司承建的ZH-6标段,一直处于第一集团军“领跑”的位置,连续6次在建设单位组织的季度综合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荣获“甲等施工单位”榜首,潍河一号特大桥、4.5公里路基和一个涵洞被评为优质工程。尤其是潍河一号特大桥施工,受到了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陆东福和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诸城车站被树为全线7个县级车站施工观摩的样板车站,成为胶新线站后工程施工的一大亮点。指挥长周玉山被评为胶新铁路建设2002年度“优秀项目经理”。

一项项殊荣的背后站着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指挥部党委书记何先平说:我们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以军人的姿态和作风,率先上场,率先开工。在车站土方填筑大会战中,当时前来检查工作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玉成深夜亲临现场,看到车水马龙、灯光闪耀的大干场面,周书记眼睛湿润了,他深情地说:“多年没见到过这样大干的场面了!”也就是在此时此刻,周书记叮嘱周玉山、何先平,胶新铁路施工要早树形象,快树形象,树好形象,为集团争光。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他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深深地影印在每个参建职工的心中,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他们为荣誉而战,为精品而战,为利益而战,为形象而战。攻必克,战必胜,愈战愈强,愈战愈勇,一路领先,一路凯歌,成为胶新线上一颗最亮最亮的金星。

在胶新线采访,他们说:抓工程质量,铸精品工程,指挥长周玉山按创优目标退模板,宁可多花钱而另选厂家制作被传为佳话。今年初,因工作需要,指挥长周玉山调出,党委书记何先平里里外外“一把手”,他经受住了考验,后一年的工作干得很漂亮。胶新6标原投标合同价7180万元,因干得出色,房建4000万元收入囊中,外加变更和站后工程,最终结算价可达1.4亿元以上;去年4次综合评比都在前列,后两次连续第一,今年两次评比又锦上添花。但最得意之作是诸城车站,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施工精细,规模浩大,装饰一流,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建设单位领导乐意到这儿来,上级单位来胶新必看诸城车站,就连铁道部验收也把这里作为第一站。就凭这些,足以让胶新建设者们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问何先平: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胶新线干得如此漂亮,你认为最重要的靠什么?他答道:“责任心。”“你感受最深、甚或终生难忘的事是什么?”此时老何沉默了,眼睛里滚动着泪花,他说道:我们今年干下来很不容易,206国道公路跨铁路中桥施工中,赶上闹“非典”和洪灾,对施工影响是致命的,完不成任务撤我的职事小,影响事大,我无法向二十局集团交待,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那阵子我经常与周指挥长打电话沟通,我没黑没白地跑现场,一下雨心里就发慌,神经高度紧张。8月4日,夜雨一阵紧似一阵,我睡不着,凌晨5点跑到工地,看到地上汪洋一片,奔流的雨水冲刷着临设便道,情况万分危急!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一边急忙打电话通知抢险,一边用双手抱石头、挖泥块填筑路基,一边挖沟排水。就像《英雄儿女》里的王成一样,我成了一个泥人。一队队长马炜带着抢险队伍赶来了,便道保住了,206国道依然畅通无阻。

胶新指挥部群星荟萃:秦虎利、刘永毅、刘守贤、秦忠爱、武远新、郑万云、蔡可礼,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字的参建者。他们人人都是一颗星,人人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是他们以自己的一腔赤诚、热血和汗水,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才使得胶新6标在全线如此扬威,如此辉煌!

(载2003年10月23日《开路先锋》报)

评述

从2003年10月15日开始,作者随同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景柱对所属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调研,直到12月3日结束,历时1个多月。

这篇文章是作者参加调研期间忙里偷闲采写的第1篇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