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轲,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去年6月,当她得知局里要上马青藏线的消息时,激动得一夜未合眼。第二天,她向组织递交了《决心书》,要求上青藏线。她在《决心书》的末尾重重地写下“请批准”3个字,并加上3个感叹号,以表达自己请战的决心。
小张的要求终于得到组织的批准。她把3岁的孩子全托在咸阳市一家幼儿园,交给丈夫照顾,自己毅然随队伍踏上了进军青藏高原的征途。
小张成了青藏铁路“工地医院”的一名护士,青藏线风火山工地是她的岗位,她把青藏铁路当成了自己的家。
她每天坚持巡诊和医护病人,遇到重病患者时,就随救护车护送病人到格尔木市,不分白天和黑夜,随时出发。去年7月9日晚,机械一队职工韩明轩突然感到胸内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小张同其他医护人员迅速进行紧张抢救,经检查,韩明轩为变异性心绞痛,紧急救治后,病人病情得到控制。为了不耽误治疗,小张又同其他3位医护人员连夜将病人送往格尔木市解放军二十二医院。从风火山施工现场到格尔木市350公里,路途中忍饥、挨饿、受冻,她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倾注到病人身上,一路上精心护理病人。对此,她已习以为常,也无怨无悔。
半年来经小张医护的病人达2000多人次。指挥部和工地医院领导说,队伍上场以来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小张功不可没;病人说,多亏了张护士,没有张护士,恐怕我们早就趴下了。
作为一名女性,小张在风火山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没人知道。缺氧使从小在内地生活的她高原反应强烈,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脸肿大,月经失调,可她却从未因此耽误过一次工作。
当记者采访她时,她无比动情地说,青藏铁路施工举世瞩目,我局又承担着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的建设任务,我有幸成为建设者的一员,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要把自己的全部融入到青藏高原。我想孩子,想丈夫,但我想得更多的还是青藏铁路,是全体参建职工的身体健康。
(载2002年2月1日《中国建设报》)
评述
这是报道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一名女工的先进事迹。张君轲是一位女性,是千千万万个青藏铁路建设者之一。在世界屋脊的风火山上筑“天路”,作为一名女性,需要付出更多,这本身就具有新闻性。青藏线是一座大金矿,只要你下力气开采,往深里挖掘,就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
稿子发出后,被多家报纸采用,主要有:《中国建设报》发2002年2月1日六版头条,题目为《青藏线上的“南丁格尔”》;《人民日报》海外版发2002年3月20日四版,题目为《青藏铁路上的白衣天使》;《陕西建筑报》发2002年4月2日三版,题目为《女护士的高原情》;《中国交通报》发2003年8月22日人物版,题目为《青藏线上的白衣天使》;《人民铁道》报2003年10月5日三版,题目为《青藏线上的“南丁格尔”》;《健康报》2003年10月22日二版(天使版)头条配插图发表,题目是《张君轲,青藏线上的白衣天使》。
值得一提的是,《健康报》在发表时题前还加了编者按语,按语这样写道:为了当上青藏铁路工地医院的一名护士,已是3岁孩子妈妈的她,一连写了3份《决心书》。她说:“如果我不上青藏线,我会后悔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