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工地医院
在千里青藏铁路建设线上,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疗单位,20名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在这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履行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这就是全线驰名的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工地医院。
中铁二十局担负着青藏铁路风火山区段的施工任务。该管段有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有深达150多米天下第一厚层地下冰北麓河路基试验段。目前,青藏高原千里冰封,风火山区段的气温达到摄氏零下30多度,空气中的氧气压直线下降,空气非常稀薄,广大建设者们正在接受着生命极限的考验。
面对青藏高原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铁二十局党委高度重视卫生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卫生先行”,把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作为建设青藏铁路的第一要务,于是便诞生了青藏线上的工地医院。
工地医院设有急诊、内科、外科、检验、放射、特检、高压氧、手术室、防疫科,还设有7个工地卫生所,20名医务人员全部工作在施工第一线。医院里配有救护车、高压氧舱、心脏B超、心电图机等共195台(件)、价值400万元的医疗设备。药房有药品200多种、价值100余万元。为保障风火山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职工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工地医院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共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座高原医用制氧站,已于2001年12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坚持医护人员24小时应诊、巡诊制度,使患病职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据医院丁守全院长介绍,医护人员自去年6月20日进驻风火山施工现场以来,共接诊病人3984人(次),对36例肺水肿、脑水肿和变异性心绞痛等高原重症患者时行了奋力抢救,没有发生一例死亡,极大地稳定了施工队伍。
工地职工称工地医院的医务人员为高原上的“白衣天使”,筑路工的“保护神”。很多人都这样说:“如果没有工地医院,我们恐怕早就趴下了。”在医院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战地”医务工作者抢救病人的一幕幕:
2001年7月9日,机械一队职工韩明轩突然感到胸内剧烈疼痛,大汗淋漓。为抢救韩明轩的生命,医务人员全力以赴。经检查韩明轩血压为75/45mmHg,心音低钝,心电图ST段抬高,被诊断为变异性心绞痛,情况十分紧急。医护人员果断地实施了救治措施,待病情稳定后,医生侯安钢、贾建厚和护士尹金梅、张君轲连夜将韩明轩护送到格尔木解放军二十二医院。韩明轩感激万分,拉着医务人员的手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2001年8月9日,风火山隧道施工职工吴沿海,患急性高原肺水肿,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全力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又将其护送至格尔木铁路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2001年9月12日,机械二队李强患高原脑水肿,神志不清,小便失禁,呈浅昏迷状,医护人员不怕脏、不怕累,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抢救、清洗,最终将他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了回来。格尔木市黄河建安公司在风火山施工时,数人患高原病都被工地医院的医护人员抢救治疗过,该公司领导亲自将“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锦旗送到工地医院。河北丰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霍起才去西藏途经风火山时,血压剧增,头痛恶心,高原反应强烈。医院及时对他进行了治疗,并给他送来了可口的饭菜,同时,派医生一直将他护送到那曲才返回。几个月来,工地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还为修建青藏公路的武警交通支队的官兵和驻地藏族群众诊病363人(次)。
工地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在为千百名建设者送来安康的同时,也在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在风火山上,每个人都有强烈的高原反应,胸闷、气短、睡不着觉,全身各系统功能出现紊乱,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工地医院的几名女同志的例假都不正常,可是大家无怨无悔,只要有病人,就是自己病着也没有耽误一次治疗。大家上山都快半年了,却从无一人提出要下山。
青藏高原的工地医院,是那样的可亲、可敬,广大医护人员平凡而伟大的业绩,必将为世人所颂扬。
(载2002年1月23日《西藏日报》)
评述
这是采写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工地医院的一篇报道。发表在《西藏日报》2002年1月23日七版(卫生与健康版)头条,并配发了压题照片。
这篇稿子也被多家报纸采用,主要有:2002年1月1日《人民铁道》报在七版头条发表,题目为《雪域天使》;2002年1月16日《中国铁道建筑报》在七版头条发表,题目为《青藏线上的白衣天使》;2002年3月3日《科技日报》经济特刊七版发表,题目为《高原筑路人的保护神》;2002年3月4日《陕西工人报》以《筑路工的“生命守护神”》为题发表。
该文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铁路新闻奖三等奖;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新闻奖三等奖;企业报新闻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