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123

第123章 一路豪歌走天涯

——来自中铁二十局内昆铁路建设工地的报道

1998年6月,数万名铁路建设大军集结于乌蒙群山、苗岭山寨,鏖战在云贵高原。在这群筑路大军中,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中铁二十局,发扬铁道兵时期“前无险阻”的光荣传统,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使一条大西南人民期盼了近一个世纪的脱贫之路,正飞速地向前延伸……

(一)

中铁二十局承建了内昆铁路第九标段建设任务,该管段位于高山峡谷区,平均海拔2200多米,地形险峻,地质构造复杂,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管区穿越煤层、断裂带、瓦斯富含区、溶洞和浅埋孤石等地质病害地段;该局管区线路所经过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草海,属国家Ⅰ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十分脆弱。

艰难险阻,方显英雄本色。

中铁二十局党委精选年轻有为的张望珍、王继红等人组成内昆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在内昆线率先进场,率先挂牌、率先开工,夺取了首战告捷的胜利。

(二)

1998年6月,在巍巍乌蒙山下,浩瀚草海湖畔,中铁二十局2000余名筑路大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之战。

先就工期来说,能否按期完成任务,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开工的时间,但开工又谈何容易?30多公里管区全部位于喀斯特地带的特殊地质条件下不说,单征地拆迁就占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140余公里管段内征地拆迁工作总量的近60%,占威宁县境内7个工程局征地拆迁工作总量的近80%。如此巨大的征地拆迁工作量,就算一点麻烦没有,少了3个月时间是无法开工的。于是,指挥部领导主动到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征迁办主任李自贤带队深入现场,走乡串户,讲解政策,化解矛盾,宣传修建内昆铁路的重要意义。

8月1日,全管区施工便道全部铺通,与此同时,大凹塘大桥、龙王庙隧道、朱嘎隧道、朱嘎1号、2号大桥,威宁站等近10项工程相继开工。8月底,全线开工项目达30余个。1998年9月13日,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一行视察内昆线,在看了中铁二十局管区后,蔡副部长高兴地说:“你们在各种不利因素面前敢打敢拼,敢为人先,创造条件率先上场,率先形成全线大干局面,在全线带了一个好头!”

(三)

内昆铁路大会战,集结了铁道部各路精兵强将。在群雄逐鹿、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中铁二十局要想出人头地,除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外,别无选择。

铁二十局党委书记周玉成、局长余文忠、副局长唐万夫、赵文轩、工会主席李克林、纪委副书记张忠华、原局长邢福海等领导先后深入朱嘎隧道现场办公,目标一个:朱嘎隧道要确保部优,争创国优。担负该隧道施工的二处选派了年轻的副处长牟起明担任项目经理,尹家国任书记。局内昆指和项目部组建的科技攻关小组,有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高级技师2名。在隧道工地,从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总机械师、测量、试验到生产科室的负责人均为1982年以后毕业的大、中专生,各关键岗位负责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者占45%。为确保工程质量,他们采用全站仪精测,红外线激光制导仪定位,并实行全员质量终身制。仅一座隧道就先后投入资金1100万元,购置国内外瓦斯隧道施工的先进设备实不多见。

(四)

6月初,内昆线开工即将两年之际,我们在中铁二十局工地沿线采访看到:一座座隧道穿透群山,一个个桥墩拔地而起,一段段成型路基蜿蜒向前延伸……

在该局指挥部会议室里,我们看到由铁道部内昆指挥部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内昆指挥部颁发的质量、进度、安全、治安综合治理等第一、二名的奖牌、奖状和锦旗挂满了一墙。中铁二十局内昆铁路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王继红高兴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1998年我们首战告捷,1999年攻坚克险取得胜利,今年全局重难点工程相继被突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年底达到铺轨程度已胜券在握!

如今,中铁二十局的全体参建职工正紧握科技这把开山巨斧,一路豪歌向终点冲刺。

(载2000年6月18日《科技日报》经济特刊)

评述

2000年5月13日至22日,二十局新闻报道员培训班在火热的内昆铁路建设工地举办,旨在发动群众,对接近尾声的内昆铁路建设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

《一路豪歌走天涯》是作者在内昆办班期间写的一篇通讯,2000年6月18日,《科技日报》经济特刊通栏加新闻图片发表。《科技日报》经济特刊为我们学员采写的稿件发表了一组报道,《一路豪歌走天涯》为开篇。报社编辑、记者矫阳在编发时还特意加了一个前言,为这篇稿子配了一张大照片压题,加上文章标题是黑体字、字号又大,视觉冲击力特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