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10952300000116

第116章 铁军缘何决胜大市场

——第三只眼睛看铁二十局

历史,迈着坚实的步伐。

1997年,铁二十局完成企业总产值13.6亿元,承揽17.2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35.6%和67.9%。

1998年,铁二十局完成企业总产值18.7亿元,承揽26.25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37.6%和52.6%。

实现利润,1997年比1996年增长713%;1998年比1997年增长293.5%。

铁二十局呈现出万马奔腾之势。

两年时间,短短一瞬,铁二十局沧桑巨变,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揭开了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解放思想拓市场

不凡的业绩哪里来?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讨论。

1996年12月2日,为期3天的铁二十局首次基层干部会议在咸阳隆重举行。这是该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处、段(公司)、队三级管理领导全部参加。

新任铁二十局党委书记周玉成慷慨激昂,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讲话通篇突出一个“实”字。提出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树立的“八个观念”,告诫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否则将被现实所抛弃。会上,提出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讨论。

党的十五大,给全局性的大讨论提供了新武器,注入了新内容。对全局干部职工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周玉成著名的“六不论”:(1)不论通过什么途径承揽的任务,只要能增加我们市场占有份额就行。(2)不论施工生产采取什么组织形式,只要能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创效益、树信誉就支持和鼓励。(3)不论是谁的资金、设备、技术和队伍,只要能统一组织,为我所用,就是我们的综合实力。(4)不论别人能赚多少钱,只要我们能赚钱就行;(5)不论有多少原因,只要造成非正常经济亏损的,就不是好项目。(6)不论有多少评价标准,只要经济效益搞不上去,就不能成为好班子。

“六不论”观点,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入耳入脑入心,一时在全局上下广为传诵,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喷薄而出。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想观念的转变,产生的是强大的物质力量,带给铁二十局的是无限光明与希望!

班子建设促发展

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两年后的今天回头看,人们惊喜地发现,铁二十局正在发生一系列静悄悄的、然而却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当我们探索这种变化的奥秘时,不难发现其中的一条主线是领导班子建设。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两年前的12月2日。

这一天,在局施工单位基层干部会议上,局长邢福海畅谈改革发展新思路,深刻阐述领导干部“三个一”原则和管理行为人格化。党委书记周玉成作了很长时间的讲话,中心思想就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此后,在一些会议和有关场所,局党委一次又一次强调领导班子建设问题。

1997年1月3日,在工程单位党政领导经营工作务虚会上,局领导明确提出1997年重点抓领导班子建设,主要解决班子中存在的软、虚、浮的问题。铁二十局党政领导形成共识,决定从自身做起,从机关抓起,规定1997年起召开的各种大小型会议,一律不喝白酒,机关人员不准参加就餐,不准用公款吃喝玩乐。局处机关和项目工点的吃喝之风得到遏制,仅局本级业务招待费当年比上年同期减少开支111万元。

1997年1月21日,在四次党代会上提出要落实好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讲”的要求,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有力,作风过硬,勤政务实,群众信赖,开拓进取的好班子。随后出台《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规定》、《干部解聘工作暂行办法》、《机关干部考核实施办法》,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决议》。

1998年2月26日,在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各级党委中心组、领导班子成员再掀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热潮。在7月19日召开的党委四届五次全会上提出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解决班子团结、廉洁、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

1999年2月1日,在党委四届六次全会上提出贯彻整风精神,在处以上领导班子中开展“三讲”教育,在处以下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加强作风纪律建设。

在领导班子建设中,铁二十局党委敢抓敢管敢碰硬,加大管理监控力度,对那些职工信任程度低、政绩平平、相形见绌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果断地进行集体罢免,解职和解除领导干部职务。一年来,先后有17名处级干部、54名科级干部纷纷“落马”。1998年3月,根据历时6个月的考核,结合年终各单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有关会议民主测评情况,断然对全局14个处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降职使用11人,改任调研员8人,交流8人,提升19人。在对局机关测评考核时,有18名干部分别被解聘和诫免,其范围与深度,解聘与诫免的幅度,都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

加强管理出实效

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和领导班子建设是基础理论工程,是治企之策,那么,1998年全局开展的“管理效益年”活动则是启动工程,是治企之本。

为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铁二十局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一,思想准备。从1996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开始,全局不停顿地进行亏损项目工点的剖析,纷纷对亏损责任人进行曝光、经济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且力度不断加大。亏者耻,盈者荣,争先创佳,比、学、赶、超的氛围逐步确立。

其二,理论准备。1997年以来,局长邢福海多次会议上强调加强企业管理,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坚定不移地走集约经营之路,做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大文章。党委书记周玉成在抓机遇、降成本、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四、五、六、七”新法则,为“管理效益年”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其三,组织与人才准备。成立合同成本管理处。先后培训了200多名合同、成本核算管理人员,200多名工程项目经理,500多名铁路、高等级公路、桥梁、隧道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其规模之大,热情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以下几组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1998年,全局各工程处,各大公司,均实现了当年盈利,有14个处以上单位实现当年盈利超过100万元。

——1998年,出现了完成施工产值4亿元以上,当年盈利超过2000万元的工程处。

——1998年,出现了承揽任务过5亿元的处级法人单位。

——1998年,出现了8个创利100万元以上的路外工程标杆项目部,7个产值利润率10%以上的路内工程标杆项目部。

——1998年,全局工程项目亏损面比上年下降了36%。

——1998年,绝大多数单位全面完成了货币资金上缴局的指标,有的单位有了积蓄,银行有了存款。

实践证明,“管理效益年”活动是一个伟大的举措,一个伟大的变革,它一下子将铁二十局推向高速公路,驶向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质量认证是王牌

与“管理效益年”活动并驾齐驱的是“贯标”认证。二者一为生财致富之路,一为强筋壮骨之策。

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1998年12月30日,中国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批准铁二十局等9个法人单位质量体系认证注册。

1999年2月5日10时30分,铁二十局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书颁发大会在咸阳隆重举行,当局长邢福海从中国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王占忠总经理手中接过认证证书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贯标认证目标的实现使铁二十局告别了“传统”与“粗放”,步入了科学、有序、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状态,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日益拓宽,占有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

“贯标”是一座里程碑,但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坚信:铁二十局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载1999年6月18日《西北建设报》)

评述

这篇文章,其实是对二十局自1996年班子调整两年多来的一个回顾与总结,从显现出来的几大亮点中,反映二十局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