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元的诡计
10833300000008

第8章  美元“失身”之谜

风暴幕后的吸金阴谋

进入21世纪后没几年,金融风暴来临,原油的价格大幅度下跌,美元持续贬值,人们纷纷预测一场危机的到来。然而,伴随着危机的往往是阴谋,这场大崩溃中蕴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正在人们感到匪夷所思的时候,美国开始着手进行了一场秘密的吸纳黄金储备的阴谋。

在美国本土,由于遭受了一系列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其经济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于是很多热钱觉得无利可图,便走出美国国门,四下寻找契机。此时,中国便吸引了它们的目光。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渐被扩大,这样一来很多国际热钱便纷纷涌入国内,借助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轻松赚取高额利润。

热钱的流出,致使美国的经济态势持续恶化,而这种“恶化”像瘟疫一样波及到了欧洲。美国经济的持续疲软,致使黄金价格走低,而纵观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没有强有力的黄金储备和经济实体支撑的情况下使自己的货币成为全球通用的“世界货币”,但是这一点美国却能做到。

2008年8月,美国的经济大有复苏的意味,仿佛是一个度过了“病危期”的病人,重新回到了安全的边界。而这些积聚在海外的热钱在别国股市中暴涨数番后,又开始纷纷回流。于是美国股市开始反弹,出现了一些回暖的景象。美国经济似乎要开始恢复元气了,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热钱在迫切回流过程中所制造出的一种假象。热钱的回流导致的是美元升值。

热钱的进进出出,无意中从别国手中抢走了大量的美元储备,使以美元币来结算的黄金也降价了。此时,由于外汇储备的减少,那些被热钱清洗的国家并不会因为大宗商品降价而得利,但是美国却能在此时大肆吸纳价位走低的黄金。

因此说,美元的这种飙升只是一个诱敌的假象,因为在各种经济数据都没有明显浮动的状况下,美元无疑在进行一场暗箱操作。

很多人上当了,纷纷开始用黄金兑换美元,而美元在这一抛售中缓解了因资产泡沫而引发的美元危机。

这就是诡计,是美国用自己的黄金储备玩起了一个诡异的“双赢”金融游戏:

其一:美元贬值则黄金升值。

要知道,美国的黄金储备是全球第一的,美元贬值的最终受益者无非是美国。美国手中稳稳地持有着越来越沉淀的黄金,对“美元霸权”的稳固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二:美元升值时则黄金贬值。

美元升值时,很多持有着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便信心满满。此时,美国可以使用美元来购买低价的黄金,进一步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

在二战之后,贬值一直是美国惯用的手法,而至今,美元大贬值已经发生了两次,分别在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

美元的这两次贬值最直接的结果便是使得自己对主要竞争对手的货币汇率降低20%,而这两次美元贬值都是发生在美国财政出现巨额贸易赤字的情况下。在美国财政出现巨额赤字的时候,美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便会随之降低,大量资本流向国外,致使本国的通货危机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国领导世界的权力,贬值阴谋便开始掀起。而这两次美元贬值所带来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并颁布了“1974年贸易法”。前者致使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后者则极大地保护了美国的贸易利益。

除此之外,美元贬值还能为美国带来以下好处:首先,因为价格上的优势,提高了美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它还提高了别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价格,削弱了国外商品的竞争能力。其次,美元贬值对于一些投资家来说也大有益处,尤其有利于一些美国垄断企业进军别国市场。总之,美元的贬值致使美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有优势,美国可以通过此举来摆脱美元泛滥、财政赤字等棘手问题。

此后,美国在2002年的贬值与前两次有相似之处:首先,美元汇率过高,致使美国很多企业陷入困境,出口困难,美国企业受到了很多外来企业的挤压,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剧增。据资料统计,2001年美国的贸易逆差额近3500亿美元。其次,2002年美国政府再度出现了巨额赤字,仅8个月内,美国的财政赤字就近1500亿美元。第三,由于美国国内的税收减少,致使股市接连受挫。第四,美国在一个季度内的经常项目逆差升至1100多亿美元,占到了GDP的4%。第五,2002年前后,美国许多大型公司内不断地传出金融丑闻,致使美国的企业信誉一再下滑。第六,很多投资者对美元的走势深感担忧,因此美元陷入了被大量抛售的险境。

在重重危机之下,美元的汇率大跌,而且跌幅超过了10%。

很显然,2002年的美元贬值与此前两次的贬值有许多相同的背景,而且最终的数据表明,三次美元的贬值幅度相等,这就会引起了人们的疑问,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美国政府在贸易上向来采取的都是咄咄逼人的单边保护主义政策,例如,为了使本国的钢铁产业免受竞争压力,美国政府会加收进口税额。美国政府的决策者经常强调让市场来决定汇率,这就意味着让美元贬值更自由。这一论调与布什推行的对进口产品加税的政策如出一辙,相得益彰。贸易政策可以以征税的方式来挤压外国产品,而贬值则能够刺激美国的出口。

可以明了的是,美国在美元霸权的掩护下对别国进行货币倾销,它所实施的是一项振兴美国经济的新策略。

一个善意的忽视

克林顿执政时期,鲁宾财长确立了强势美元政策,自从这一政策确立之后,克林顿政府实现了扭转财政赤字的局面。小布什上台后,虽然口口声声称自己将坚持强势美元的政策,但事实上放任美元贬值的举动已经严重违背了他的“口号”。

自2002年起,美元开始对西方货币实行贬值策略,美元对欧元的汇率更是创下了1欧元兑13667美元的低位,而美元对日元也跌破了105点关口,此后的3年多时间,美元贬值超过65%,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幅度。

美元的贬值,从下面一组数据中便可看到一些缘由。

据数据统计,美国经常项目的收支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增加。2004年这一比例为57%,2005年预计为63%,2006年预计为7%。早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还是一个财政上出现盈余的国家,其盈余数目约为2000亿美元,而自布什执政至今,其财政赤字高达4000亿美元。美国是世界上的大债主,其经常项目和财政每年都会出现巨额赤字。

美国出现财政赤字是一种必然,其发动的一次次战争便是它出现赤字的必然催化剂。例如,在21世纪初,美国战后的“婴儿潮”一般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这个词的首次出现,是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800万人。一代纷纷退休,这使美国在福利上的开支剧增,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又如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巨大的,这场战争使美国的外债达到了65万亿美元,这一数目几乎占据了美国GDP的1/4.

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预计,到2020年,美国的国际债务将占到其GDP的3/5.可以说,美国大量举债是其贬值最为直接的因素之一。

就投资者而言,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利用美元来投机倒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方式,这些投资者曾经一度将美元的汇率推上了制高点。但是在美国发动了多次战争之后,美国本土也成为恐怖组织的新目标,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是美元的未来开始走向不明朗的原因之一。当投资者的信心不足的时候,美元的身价也开始下跌,很多来自国外的投资者都开始变相地出卖美元资产。

随着投资者热情的减退,外国央行对美国的投资也随之减少。就中国而言,2003年购买的美元债券为600亿美元,到了2004年,从1月到9月,购买的总数为170亿美元。而在这一变化中,中国的外汇储备比重也发生了变化,欧元开始由1999年的135%逐步超过了20%。

除了中国之外,俄罗斯宣布将减少美元的储备,而改为增加欧元储备。俄罗斯在宣布了这一消息之后,一些欧佩克的成员国也纷纷选择了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战略。

很显然,比较而言,欧元的未来走势相对乐观,在美国卷入了地区冲突的时候,欧洲相对安稳,经济发展稳而有序。很多投资者看中了欧元,并以其作为投资的目标。

在美元的未来趋势不容世人乐观的时候,美国的主要决策者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美国出口竞争力的失利致使美国中南部的失业率剧增,而中南部却是布什的主要支持者。这就使得美元贬值的内幕显露了出来,放任美元贬值能够推动中南部的经济发展,“善意忽视”策略是一种有意的放任。

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过程中,其汇率与油价的走势明显呈反向运行。

美元在贬值,而国际上的原油价格在不断地攀升。国际油价从2002年的每桶24美元左右一路震荡上行,在2004年突破了50美元大关后继续攀升,不断地刷新着从前的记录,实现了3年内涨幅超过110%。

试想一下,以这3年的美元汇率为纵坐标,并以同一时期的油价为横坐标,其绘出的图表将呈现出美元汇率与油价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将是一条斜率为负值的线性函数。可见,美元的贬值与油价的攀升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石油是人们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各国对石油需求总量的快速增加,是石油价格攀升的原因之一。其次,当美元呈下跌趋势的时候,产油国为了避免损失,便积极地抬高油价。虽然欧佩克曾经表示要努力使油价保持平稳,但是由于美元走弱,高额利润的诱惑和对美元的信心降低,致使欧佩克平抑油价的积极性也不高。

众所周知,油价、汇市、股市之间的利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油价上升的同时,股市和汇市呈现出了低迷的状态,使得资本从股市和汇市向油市流出并转入原油市场兴风作浪,炒高油价的同时,致使股市和汇市更加趋冷,这也是导致美元持续走软的原因之一。

很显然,很多金融巨头和石油寡头都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利用美元贬值和油价上涨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可以说美元的贬值致使世界掀起了一场资源争夺大战。

在美元贬值和油飚价高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仅在2002年一年,美元贬值了近20%,这使美国将4000多亿的外债一笔勾销。

除此之外,原油价格的走高也使美国受益匪浅。首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技术革新,美国内部的产业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其耗油率已经大幅下降。在1976年,美国实现100万美元GDP需要消耗1400桶原油,而到了2000年,实现100万美元的GDP只需要消耗800桶原油。其次,美国借助着美元的霸权地位,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的运作减轻油价上涨为美国带来的损失。此外,通过做多原油期货而做空美元,也能使美国在油价上涨中大赚一把。据数据统计,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额收益中,只有10%为欧佩克的成员国获得,而近90%的利润被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金融和石油巨头尽收囊中。

在美元的贬值过程中,欧元貌似开始回暖,然而事实上欧元区的局势却不容乐观。虽然很多人纷纷以欧元作为外汇储备,但是美元的持续贬值给欧元带来的直接冲击远远超过了前者所得到的益处。

在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美元的贬值抑制了欧元区内部的通货膨胀,致使欧元的利率长时间处于低位的状态。但是,由于欧元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其劳动市场也呈现出了疲软状态,这使得欧元区的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而其经济的增长也不温不火,呈现出低速度的增长态势。美元的贬值自然会加剧欧元区的这一经济状况,欧元区的出口大受打击,失业率仍然在增长。

除了欧元区之外,美元的贬值和原油价格的攀升致使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货币升值的困境。这些国家的能源进口趋势不容乐观,其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失业率的上升使得很多国家的资产缩水。

美元贬值之后,世界各地接连地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很多热钱出于规避美元风险的意识,都开始涌入新兴的市场。虽然在短期看来,这能推动其国家内部的经济增长,但是一旦这些国家出现经济不景气的苗头,这些投资者必将纷纷抽走资金,引发金融危机。

在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之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各方的需要。日本和欧洲需要刺激美国国内需求的增长来拉动本国的经济。而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发行的货币多与美元挂钩,只有美元这一国际货币呈现出稳定的趋势,才有利于这些国家进行金融改革,加快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美元的稳定直接关系着其经济的发展和内部的稳定。而一旦美元汇率过低甚至崩溃,那么与美元息息相关经济体的结构性矛盾就会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美元的稳定是世界的需要,但是从发展趋势看,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格局将因力量的此消彼长而继续深化演变。

自1995年到2004年,始于克林顿政府推行的强势美元政策致使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贸易加权汇率:根据一国各贸易伙伴的相对贸易量,给它的币值进行加权,来评估该国货币是否坚挺的一种方法。举例来讲,如果一国的大部分贸易是与日本进行的,那么该国货币对日元的比值变动,在计算总体汇率价值时,将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个总体价值一般用一个指数水平表示,每天都在变化。走强约1/3.美国的GDP占全球GDP的1/3,但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3,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占2/3,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市值中占1/2.可见,美国是因为美元而保持着世界超级金融霸权的地位的。

从世界的角度出发,美元的贬值有利于修正美元币值,推动各国外汇储备和贸易结算货币进一步多元化。美元霸权地位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美国在缓解自身压力的同时,也动摇了自己的霸权地位,世界金融局势开始发生改变。

USD·Intel·IBM

世界都在关注着美国,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帝国,美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人们看着美国的一系列变化,从克林顿政府的财政盈余到布什政府的巨额赤字,从强势美元到放任贬值,而在这一切改变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美国发生的次级债危机次级债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称为次债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的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多投资者对美国的经济前景感到担忧,而伴随着这些担忧,热钱开始纷纷涌出美国。这一涌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金属期货价格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原油保持着自己的增长态势,农产品价格空前绝后地上扬,粮食危机全面爆发……

在揭示美元贬值的深层背景之前,人们回望1985年的美元贬值,就不难了解到其中的原委。

在1985年,广场协议的背景是美日竞争。日本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时候,美国国内出现了普遍的担忧。日本企业在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迫使里根政府采用美元贬值的手段来应对。

在里根执政期间,他将大笔的美元投资在军用研究领域,其财政赤字也很高,但是就当时而言,这一投资并不是浪费,在美苏的冷战结束以后,大量研究成果“军转民”,实现产业化,这一转化为克林顿执政期间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

到了1995年,克林顿政府开始推行强势美元的政策,这一政策是由出任美国财长的鲁宾提出的。强势美元政策将美国在1985年奉行的贬值策略中止了。

在实体经济方面,90年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进入一个快速推广阶段,而此时的Intel、微软、IBM、Oracle等全部是美国企业,这使得美国获得了产品的定价权。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为美国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利润,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在虚拟经济领域,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很多外国投资者开始大量地购买美国的股票,华尔街股市成为很多国外资本投资的“黑洞”,不断地吸纳四方的资本。股市的上涨带动了美元,美国人的腰包也都随之鼓了起来。

然而物极必反,进入了21世纪,信息技术的普及必然要求其相关产品的成本下降。而且,任何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必然伴随着技术转移,这会使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变得激烈。此外,信息技术不是点金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更多的用户发现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效益是有限的,而一旦用户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便开始在效益等同的条件下追求低成本、低投入。此时,网络泡沫破灭了,信息技术产业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在这一新的阶段里,电脑软硬件的外包加工成为厂商降低成本的追求方式,这又加剧了这一产业的竞争。反映到虚拟市场,就是股市重新回到注重利润的轨道。

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要赶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股市出现低迷也是必然趋势。专家预测,到了2010年以后,因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股市才可能相应地进入繁荣阶段。因此,美元贬值是长期趋势使然。

就美国当局者的角度来看,布什进入第二任期时的美国局势与里根执政时相似,而布什政府推行的贬值策略是有其军事目的的。

回顾里根在第二任期执政时的情形,人们想到的是当时巨额的财政双赤字。当时的美国很快将陷入净债务国的阵营当中,于是,美国开始推行积极发展防务技术的策略,试图通过这一技术来赢得一劳永逸的霸权地位。

在里根执政期间,广场协议的签署和美元的大幅贬值,成为美国军事力量大增的强烈对立面。很显然,过去不久的历史可能会重现。在费卢杰的强权作风带领下,美国的军事霸权地位丝毫不动摇,然而这也正是美元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美元汇率的浮动,美国内部则认为,此时应该再出现一个类似于广场协议式的条约。

在美国经历了数年的辉煌之后,美国经济从2001年起步入了调整期。而美国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是由过去数年来的大规模投入期转变为大规模的产出期。

在20世纪90年代,美元的强势地位为其吸引了全球资金,这些资金大都流入到了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促使了这一经济领域出现了投资狂潮。而在吸纳了90年代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之后,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已经聚积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需要重新整合,这样才能为其实现现实的盈利。由此,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转向大规模的产出期。

此时,美国开始需要不断地向世界拓宽自己的市场,因为只有拥有了大规模的市场,这些潜能巨大的高新技术领域才能展示出其内部巨大的生产能力。就美国而言,其内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依靠全球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下得以建立的,所以其蕴藏的生产能力超越了美国市场的接受范围,只有全球市场的规模才能支撑该产业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而就在这一需要之下,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开始逐渐地发生转变。

20世纪90年代,美国是全球的投资市场,大量资金纷纷涌入美国。而进入了21世纪后,美国开始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全球产品的提供者,扩大出口,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美国必然要采取一定的财政措施扭转经常账户的状况,而手段便是加大出口。很显然,美元币值的降低有利于美国向国外出口,而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美国开始摒弃了以往坚守的强势美元政策,走入了贬值的轨道中。

基于美国经济的现实特点,贬值对于美国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这种所谓的积极影响也不是无条件的。货币发展有其自主的金融规律,美国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利益而多次人为地掌控美元,也会使美国自身陷入困境。多年来美国所推行的货币霸权为其累积了大量的财政和贸易赤字,只有依靠着境外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才能使美国经济继续运行,而一旦资金枯竭,美国将陷入无法想象的灾难之中。

显然,美元币值在短时期内出现急剧下降,必然会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很多投资者会重新整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大量抽出在美国境内的资金,这会使美国多年积累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负面影响集中爆发出来。因此,布什一再地对外宣称美国将坚持强势美元的政策,并在七国会议上,联合其他六国的财长反复强调“汇率应反映经济基本面”这一论调。与此同时,美国还表示要努力避免外汇市场的“过分动荡”,可见,布什政府与美联储在积极地为放任美元贬值而找借口。

就美联储的“放纵政策”而言,美国在经济调整期内会首先从纠正美国经济的外部不平衡入手,从这个角度来实行全面调整的意图。然而这种政策的效果会怎样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论断,显然,美国进入了一个考核期。而在这个期间,单纯对美元的汇率做出调整,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汇率的变化会涉及双边、甚至是多边的政策和利益的协调。例如,当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近50%时,美国国内的贸易不平衡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转变,美国继续推行美元贬值策略的意义不大。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又使出了自己的强权政策,采取保护主义的手段对其外部不平衡进行纠正。

总之,美元汇率波动的背后掩藏着美国政府重新整合其经济布局的决心,在这场博弈中,美国喜忧参半,别国则忧心忡忡。

将世界拖向泥沼!

美国《国际日报》于2008年6月23日发表的题为《美元贬值的全球效应》中说,美元贬值已经冲击了全球经济秩序。美元贬值使得大部分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产油国纷纷提高油价,而且油价的提高同时带动了物价的普遍上涨。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一个建立在高赤字、高外债基础上的典型的“举债国家”。美元的霸权维护了美国的债务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态势良好的情况下,美国可以凭借国内旺盛的购买力和全球市场需求来刺激和保持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一旦美国国内出现经济衰退、投资者和国民信心不足、消费者购买的意愿下降等情况时,美国往往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美元。

众所周知,自从美元将英镑打败之后,美元的核心货币地位就被确立了起来。通过贬值或变相贬值美元,美国可以将本国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因为在很多国家都拥有美元外汇储备的情况下,通过美元贬值可以减少美国的债务负担。而在美国运用贬值策略的时候,美国的债务就会缩水。事实上,美元贬值的同时就意味着美国的债权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的货币升值,这样一来,还可以降低高外汇储备国家出口的竞争力,从而减少本国财政以及贸易赤字。

强势美元政策会导致美国出口增长缓慢和进口大量增加,造成巨额贸易逆差,这样,就会加剧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很显然,如果美国政府放任美元汇率继续下跌,那么美国的商品出口价格将会降低,这不但能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利于美国制造商增加生产和扩大出口,缓解巨额贸易逆差,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复苏。

但是美元长期持续下跌,其不利因素也不容低估。首先,它会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美元持续下跌,那么商品进口价格因此上升,必将导致国内物价上涨,这样利率就需要提高,从而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其次,它还会为美国的投资市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以往美元坚挺,使得投资者对美元以及美国经济很有信心,这样美国吸收的外国资本持续增加,以往的外国投资者一度地持有美国股票总值的10%,购买的美国政府债券占到美国政府债券总额的35%。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就会使得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外国投资者就会大量减少购买美国债券,甚至抛售美国股票和债券,使得外资大量流出,这样美国的经济将难以复苏。

综合来看,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利弊互见,总的说来利大于弊。因此,美国政府才会安然地漠视美元持续贬值。

美元的贬值策略实施后,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就中国而言,形势相对乐观,只要人民币不升值,其损失就不会加重。

在长期以来的中美贸易额中,中国政府一直都是贸易顺差,所以中国官方所拥有的美元储备逐年增长。中国政府外汇储备水平就会呈现明显的偏高趋势,这会造成国内通胀压力的增大。于是,中国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和股票,虽然这是缓解通胀压力、减少损失的一个方法,但是美元持续走软使中国购买的国债再次遭受缩水的冲击,所以自2000年美元加速贬值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无形损失中。而到了2008年,美元贬值的速度如脱缰野马,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报价69920,首次突破7元关口,有人估算,这相当于中国一个月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

但是比较令人欣慰的是人民币破7并没有加重中国的经济损失。不过,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即使升值幅度变化不大,可是经济损失仍然在加大。

在欧洲,欧元自问世后便呈现出了对美元汇率持续疲软的状况,其原因除了有美国刻意的打击手段之外,还因为欧盟自身经济状况无法与美国相抗衡。由于美国奉行强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而欧洲中央银行则对欧元汇率持“善意忽视”的态度,这使得欧元在全球流通的愿望一直未能成为现实。

2002年以来,欧元汇率升值,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突显了出来,致使美元的信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元呈现下跌的趋势。当时欧洲中央银行几次采取措施对欧元汇率进行干预,给予公众一定的信心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欧元的贬值。然而,尽管欧盟国家的外汇储备没有缩水,但是因为欧元的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出口率下降,因此极大地影响了欧盟的经济发展。

对于美元贬值这一举措,损失最为惨重的当属日本。

日本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美元持续贬值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加大了日本经济复苏的难度。

一位日本经济学家说:“美元对日元的单独贬值,使得日本的经济损失与整个二战时期的损失相当,美元的贬值,致使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

丰田公司称,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每升值1日元,该公司利润就将减少35亿美元。

除了日本之外,印度也极大地受到了美元贬值的拖累。

2008年2月,印度外汇储备高达3012亿美元,升至世界第四。美元贬值之后,印度的外汇缩水程度同样很大,印度央行报告,由于美元贬值,截至2007年6月底,印度的外汇资产损失65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1卢比)。而且由于卢比的升值,印度出口总量上升,利润却与往年同期相比缩水大半,11个行业产品的出口价格失去竞争优势。

虽然印度政府力争扩大向中东、非洲等市场的出口量,希望能以此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此举对减少外汇储备缩水程度并没有什么直接帮助。

现在,印度已宣布只接收印度卢比,各行各业都拒收美元,甚至希望用欧元结算。

美元的持续贬值,使东欧大国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也大量缩水。

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统计,截止到2008年3月中旬,俄罗斯外汇储备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成为第三大外汇储备国。俄罗斯中央银行领导人表示,对于巨额外汇储备遭到严重缩水,央行筹划使外汇储备结构进一步多元化。

目前,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约占总外汇储备的50%,欧元约占40%,英镑约占9%,而日元约占1%。美元贬值使俄罗斯每年的石油交易收入至少损失40亿美元。为减少损失,俄罗斯政府开始力推用卢布结算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交易。

很显然,由于美元一直以来都是大部分国家用来作为本国主要外汇储备的货币,美元的贬值势头冲击了全球各国。美元的持续贬值,致使别国的货币一路升值,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很显然,这是美国向全球输出危机的佐证,是美元霸权体系的必然产物。

美国是这样“还债”的

美元贬值后,美联储不断地调整贬值所增加的成本,可是承担调整成本的却主要是日本和欧盟地区。美元贬值提升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部需求,也加快其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的进程,这将直接促使这些国家货币的升值,降低其出口商的竞争力,并促使美元对欧元、日元一再下跌。此外,英镑、澳元、加元对美元汇率也分别创下了5年、6年、10年的历史高位。

2004年,在美国政府的怂恿下,美元汇率不断走低,欧元与其他货币却不断升值,其中欧元汇率最高时曾接近1欧元兑135美元的价位。不过,迄今为止,在欧元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欧洲央行一直没有直接入市干预。

其实欧洲经济自己就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二是欧元强劲升值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欧洲央行并没有对欧元的升值采取任何措施。因为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仅凭欧洲央行,即使再加上日本央行的力量,也无法阻止美元的跌势。

欧元走高之际,正是油价暴涨之时。这时欧洲央行面临的抉择是:要么容忍欧元继续升值,以此来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但必须承担给企业出口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要么只能压低欧元出口汇率以减轻企业出口成本,但是又得承受油价上涨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面临这两个选择,欧洲央行选择了前者。因为,欧元升值,欧洲央行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只要不动声色的“顺水推舟”即可达到目的。而如果要阻止欧元汇率升值,帮助减轻企业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欧洲央行就必须在市场上采取实际行动。谁也不能保证采取了行动后就会收到预期效果,可见采取行动的风险要大得多。

于是,欧洲央行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既不加息,也不减息。从2004年到2005年,欧洲央行一直保持观望的态度。持续到2008年,欧洲的通货膨胀率开始有所上升,经济呈现明显放缓的迹象,可见欧元自动升值承担了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却没有阻止美元持续下跌的趋势。

同样日元汇率在2004年也不断走高,与欧洲不同的是日本经济复苏一直比较顺利,日本企业也一直处于运行良好的状态,2004年初,面对美元的下跌,日本政府曾经宣称要大力干预汇市,不过此后不久又表示政府用于干预汇市的资金不足,显然这只是官方的理由。日本政府的承诺仅仅停留在口头方面,一直也没有采取入市干预的实际举动。这自然而然地助长了美元下跌的趋势,无形中也扼制了日本经济持续上涨的势头。从2004年到2007年,日本经济的发展稳中略微有降。但是,在受美元持续下跌、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再次波动等背景下,2008年日本经济要想继续保持稳定,将非常不易。

可见,美元刚开始贬值时,如果欧洲和日本等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抑制这一趋势的蔓延,那么到2008年全球的经济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些国家用自己国家经济的滑坡和增长缓慢来为美元的贬值承担了巨额成本,这一做法是否值得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亚洲掉入贬值陷阱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不断地对外宣称坚持“强势美元”的政策,而与此同时,贬值的步伐也丝毫没有放慢,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都不再相信美国所谓的“强势美元政策”。而正在此时,美国又急速地将世界的焦点转向了其经济出现双赤字的问题上。美元蓄意贬值貌似是为了解决其财政上的巨额赤字,但事实上,只有少数美国高官知道这背后的来龙去脉。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货币大幅贬值,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造成了许多亚洲国家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萎靡期。而如今美元的大幅贬值,将带动着另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显然,如果不能能动地改变弱势美元的政策,亚洲将陷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当中。

在美国解决双赤字问题的招牌下,美元不断地贬值,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通过牺牲全球经济来维持美国经济增长的阴谋,显然,亚洲已经陷入了这场阴谋当中。

在美元贬值之初,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了再次增长的势头,其增长率达到了45%。而与此相对的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进入了停滞的状态,亚洲的其他国家也深受美国的影响。

以韩国为例,韩国经济本来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是自美元贬值之后,其增长的速度逐步地放缓。与此同时,很多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增长也已经全面地减速,全球经济陷入了减速阶段。很显然,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想推低美元,以此作为整合世界经济格局的筹码。

在全球IT技术经济泡沫破裂以后,美国开始努力地规避经济衰退,从而采取了减税以及维持超低利率的手段。

就一国而言,解决财政赤字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提高本国的利率和税收,以此来减少人们的消费并增加人们的储蓄。但是,美国却逆向而行。美国人不能接受经济衰退,因此,美国政府便从推低美元着手,以此来解决目前出现的种种财政问题。

弱势美元真的可以解决美国出现的巨额赤字吗?

就理论而言,推低美元会导致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更加昂贵,这只会促使人们生产一些可以替代进口商品的代替品,致使出口商品更加廉价。在一定程度上,这会刺激美国的出口。然而,美国一直以来都是高消费国家,在建设工厂的过程中,很多资金将再一次涌入美国,而这一现象将直接导致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

从根本上看,美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维持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很显然这种增长是以牺牲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弱势美元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在用别国的钱来满足自己国家的消费增长、拉动自己国家的经济增长。

可以说,美元贬值的策略就是一种侵略行为,正如美国当初入侵伊拉克一样,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就是货币霸权的优势所在。

就韩国而言,在韩元的境地还没有达到最坏的时候,韩国国内的消费需求已经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韩国许多家庭的债务都开始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而这对消费市场的复苏构成了强大的障碍。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受累于过重的债务和疲软的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韩元持续升值,国家的经济将在一年之内陷入萧条的泥沼。

当然,将一切责任都归咎在美国的身上也过于武断,事实上很多国家的“配合”也是目前世界出现大衰退的原因之一。美国是一个以消费为乐的国家,当美国这一“狮子口”向世界“大开”的时候,很多国家便纷纷向其提供供给,用以维系美国的假繁荣现象。很多国家勒紧了腰带来维系美国的消费狂欢,这也是人们在投资过程中的盲目性所致。

如今,美国开始推行贬值策略,用以缓解其财政赤字,这是一场无声的掠夺。对亚洲而言,美国的这种做法就会置亚洲经济于通货膨胀、低经济增长和强势货币的三重陷阱之中。

在亚洲,制造业的负担会持续加重,强势货币会引起去工业化后果,最直接的结果便是使得资本过剩,而强势货币将会更加强劲。

在世界处于不稳定态势的21世纪,美国的借款和消费与亚洲的生产和信贷将会被重新整合。因为全球经济最终会跨出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之后将进入到其他阶段,因此,未来经济出现多样化的可能性大大地得到了提升。

美国一直在持续地推行对自己有利的经济政策,如果亚洲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状态,那么世界经济将进入了新的均衡与多样化的状态,而此时的亚洲经济体将成为牺牲品。如果放任美元贬值,亚洲国家经济就会呈现出低增长的态势,其国家内部的通货膨胀也将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而此时,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将会去资助美国的去工业化进程。

因此说,亚洲国家如果单纯地相信美国口中的“市场力量将会决定产出”,将会导致其陷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之中。在美元贬值的同时,很多热钱从美国本土流出,而在此时,一些政治决策者便开始制定政策,用热钱来促使一种新的局面的出现。当然,这种局面是利于美国而不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就热钱的本质而言,它是通过推动危机来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的。当美国的决策者们怂恿热钱进入一个地区的时候,这些游资将会加剧该地区的通货膨胀和强势货币的恶性螺旋形循环,很显然,在热钱涌入之后,将会把该国的利润在贸易中洗劫一空。

美元的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

进入2004年后,持续下跌的美元仍然没有上涨的意思。在欧洲,美元对欧元的比价连续创历史新低。2004年12月1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一度升至1欧元兑13336美元。

欧元升值之后,为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欧元汇率的升高致使其出口价格持续上涨,而这将影响欧元区国家的出口。

升值不但影响了欧元区国家的销售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很多从欧洲进口商品的商人重新调整自己的进口计划。

然而就一个国家而言,市场竞争能力的降低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汇市影响的不仅是企业的利润,在这场汇市的暗战中,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在这起伏的数据中进行着一场较量。

美国打着减轻“双赤字”的口号来减轻通胀的压力,而欧元区的国家则看到了一个场景,那就是美元贬值和欧元攀升会直接打破欧洲经济复苏的计划。

美元将持续这场贬值大战,这是毫无疑问的。有关专家曾经称:“这是一种可怕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有序下跌。”

很显然,美元的持续下跌会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多的不利,在2004年,很多人都纷纷预测这场贬值的战役将持续多久。笼罩在美元霸权阴影下的人们已经开始感到惶恐不安,每个人的心里都设定了一道底线,而当美元的下跌超越了这道底线的时候,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这时,世界的焦点定格在了欧元和日元身上。很显然这两个世界经济体不会放任美国的贬值策略。如果美元兑欧元突破1:145或150的心理防线,那么欧元区很可能积极地采取行动来干预美元汇率贬值的策略。因为欧元的影响力是仅次于美国的,而且欧元对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觊觎已久。与此同时,如果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突破1∶100,则会严重地阻碍日本经济的复苏,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很多专家在当时纷纷预测,美元的下跌还将继续,而且下跌的额度至少还有10%。就在这个时候,高盛于2004年12月2日发布了一个预计报告,在这个报告中称美元汇率可能会进一步下跌15%~18%,按这个数据换算的话,欧元兑美元将升至153~157美元,美元兑日元将跌至87~89日元。与此同时,高盛还表示:“美元的下跌趋势没有接近尾声,根据美国外贸基本面的情况来预计,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可能会再下跌15%~18%。”

在高盛一语惊人之后,与其预计相符的另一个声音也出现了。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美元必须在现在基础上再贬值15%,才能降低美国经常账赤字至可以承受的水准。

在专家们纷纷预测的时候,美国最为“谦虚”的财长斯诺站了起来,称:“美国的政策仍然是维系强势美元,没有人可以将繁荣建立在本国货币贬值的基础上。”显然,这是一段缺乏根据和说服力的言论,弱势美元的政策之所以不能大白于天下,有着种种的内部因素,但在推行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丝毫没有呈现出松懈的状态。

减少债务和增加出口显然是弱势美元政策的根本目的。美联储在决定其货币政策的时候,不会去考虑其他国家对美元的感受与需求。

美元的贬值直接导致的是原油价格的攀升,而高油价和通货膨胀的加剧致使欧洲央行面临着种种险境。银行面临着加息,欧元的攀升又使得消费和出口走低,因此,这又意味着应该降息,很显然,欧洲央行陷入了两难的混乱局面。

就美国而言,地缘政治、恐怖威胁、伊拉克陷阱等都影响着美元的霸权地位,此时美元的贬值大有修正“双赤字”状况和大力发展本国工业的目的。值得关注的是,各国央行目前正在新增的外汇储备中减少持有美元资产的比例,人们开始买入英镑和欧元,以保证本国外汇储备的多样化。显然,各国央行做这样的调整是不利于美元的,欧元的地位在美元地位下降的同时而相对上升。

2004年5月1日,欧盟接纳了10个中东欧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这使得欧盟成了一个横跨东西欧25国、人口45亿、GDP约达10万亿欧元的新联盟。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加入了欧盟。这样的不利趋势下,美元仍将继续自己的贬值策略。美国相信,只有置之死地,才会有重生的机会。

布什总统的失误

在过去的十几年来,美元强劲而有力的支撑就是美国各级政府一直推崇的强势美元政策,这个政策一直以来是建立在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的。

小布什自上台后虽然力图继续执行强势美元政策,但却失去了推行这一政策的基础——经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制造业持续衰退。没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美元的霸权地位岌岌可危,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深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产品出口的增长。与此同时,美国跨国公司的盈利状况因过高的美元汇率而日益恶化,从而加剧了美国股市的动荡不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联储降息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美元自贬值以来,美国政府并不热心扭转美元下滑的局面。很显然,这与一直以来美元的强权地位息息相关,此外,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其他货币可以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单从基础面来看,有能力取代美元的只有日元和欧元,可是这两种货币的主体国在政治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美国极易进行干预和控制。因此,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以此来获取经济上的利益。

美国国内的许多大制造商和出口商纷纷向布什政府施加压力,希望他及时改变强势美元的政策,而政府内部也有高级官员对强势美元政策作出不同角度的评价,所以美国政府听任美元持续下跌,通过美元贬值来降低美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从而提高美国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就布什看来,这似乎是唯一一条能够增加美国产品的出口、减少日益扩大的美国贸易逆差、复苏美国经济的通路。从理论上讲,这也是可行的。

短期内,美国经济的确表现出了逐步摆脱衰退而走向复苏的态势。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1%,但是其中的35%是来自于存货投资增加,而且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呈下降趋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度缩减。而对经济复苏具有关键作用的企业投资一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可见美国何时能够恢复正增长还不能确定。对此,美联储采取了将短期利率维持在175%不变的政策,以此来刺激经济复苏。

安然、世通、施乐、默克等美国国内大公司财务丑闻接连不断的曝光暴露出了美国大公司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种种问题,削弱了投资者和公众对其信任的程度,改变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共识。广大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美国金融资产的价值和安全性,用置疑的目光重新审视美国金融市场。与此同时,由于美国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国股票和债券,美元需求萎缩。投资者调整投资方向,成为影响美元汇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虽然美国的进出口开始恢复增长,美国和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复苏,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允许美元汇率适当贬值以刺激出口和经济复苏的呼声,这也是美国政府对美元汇率下跌采取放任态度和不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根本原因。

布什政府没有想到美元会过度贬值,这引起了国际投资者对美元前景逐步丧失信心,国际资本的大量外流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大量抛售债券回笼货币,这严重地影响了布什政府大力推行的减税核心经济政策,引起了美国经济更深层次的内外失衡。

美元持续贬值将会进一步削弱美元的核心地位,对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功能带来消极的影响。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原本旨在通过美元的贬值来改善出口的现状,并以此来恢复经济增长,但是,因为在度量上的失衡,致使美元的霸权地位遭受了损失。此时,美国必将采取措施扭转这一态势,来保全美元的核心货币地位,而这将会是什么呢?

美元的“苦衷”

在2002年,巴菲特和盖茨一起赌美元贬值,他们购买外汇,致使他们作出这样判断的是美国日益扩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

在2005年1月28日瑞士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再次宣称美元将会进一步贬值。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正在对美元做空头,我认为美元会继续下跌。”

其实,早在世界经济论坛上,他们的忧虑就得到了包括投资家索罗斯和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内的许多人业内专家的认同。

此后,在2008年5月21日,全球知名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的一个记者会上预言:“美国经济危机已经基本结束,也就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是美元贬值还将继续,同时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欧洲有更多大宗并购的机会,因此欧洲的经济会持续发展。”巴菲特还说,如果美联储改变其货币政策,美元贬值趋势将有可能得到改善,但是目前美国方面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动向。

巴菲特在2008年3月预计,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比许多专业人士的预计更深入,而且持续时间更长。巴菲特表示,二战以来,此次经济下滑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对银行业而言,在美联储决定出手相救华尔街以遏制“颇具蔓延性的金融恐慌”之后,最糟糕的情形或许已经结束,但是美元贬值还将继续。

沃伦·巴菲特表示,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必须尽早得到解决。他说:“美国的金融危机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外国的政策阴谋。我们的贸易赤字,导致每天有20亿美元从美国流向外国,外国必须在美国买些东西。”

巴菲特说,美国政府应该认识到,现在经常性的账户赤字是不可持久的,应该进行实质性地减少赤字,而且最好现在就采取措施。造成美元贬值的原因不在欧盟和中国身上,因为日本同样依赖欧盟的进口原油,同样与中国的进口商竞争,但是其国家内部的状况并没有像美国这样糟糕。

很显然,巴菲特击中了美国金融体系以及美联储的一些金融政策的软肋。

从2001年至今,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已贬值了37%,这从根本上说是强势美元的政策所造成的。此外,还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所谓的不可抗拒因素正是分析家所提出的“美国这个帝国正在下沉,势必难逃贬值命运”的理论。提出不可抗拒因素说法的专家认为,美国经济运行周期导致美元贬值,这是属于正常的现象。这种理论认为,从1995年至2001年的7年是美元升值时期,从2001年至今则是贬值期,可见美元贬值正处于美国经济的下方区。因此,该说法认为“美元贬值是由于经济规律使然,并非是人为因素可以操控的。”

按这个说法,美元已快“贬”到头了,美元升值的时间快到了,可事实证明至2008年美元仍然没有任何要升值的迹象。因此这一论断也是不足为信的。

事实上,单从汇率的决定理论来分析,就会找到美元贬值的内在因素。

根据国际金融理论,影响一国货币汇率走势的因素有很多。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从长期来看,一国相对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汇率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其国家货币(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是趋向贬值的,与此相反该国货币汇率则趋向于升值。该理论实际上强调了美元供给的规模因素,即市场上美元流通量越大,其价值就越低。

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美元贬值之前通货膨胀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从理论上讲,长期走低的通胀率应该导致美元汇率的上升。但问题是,美联储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通货紧缩形势,连续13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并决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利率在较低的水平。即便欧元的官方利率达到历史低点,也仍然与美元利率存在较大利差,这一利差使得欧元对国际资本更有吸引力。因此国际资金持续从美国撤离,流入欧盟区,这种情况反过来更加刺激了美元的下跌。

货币主义理论认为,如果一国国内实际生产水平增长较慢,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一国货币汇率将趋向贬值。相反该国货币必然趋向升值。从这个理论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国内生产水平增长较慢或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美元下跌,同时如果一国的国家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就会导致该国货币的供应增加和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就会下降。

从长远来看,美国巨额“孪生赤字”给美元带来的巨大压力一直存在。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3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高达374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2004年财政赤字超过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几年贸易逆差持续突破2002年的4352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财政赤字和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根据资产市场理论,影响一国货币汇率走向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国内外利率差,二是对远期汇率的预期。由于美元贬值的顺势效应,加上恐怖袭击的阴影一直不断,以及美国为了增强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生的各种贸易摩擦也在加剧,这些使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贬值的趋势作出了不良预期,这种不良预期反过来又会加剧美元的贬值。

其他引起美元贬值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低廉,出口产品价格低,这样美国出口丧失竞争力,促使制造业重心将稳步、大规模从美国向中国及出口价格低的地区转移。此外,美国居民个人消费超前,相对来说投资滞后,单凭美联储的资本存量不足以降低其巨额贸易赤字。另外,外国超额购买了美国资产,造成美国资产储备严重不足,而纵容美元下跌能使国外的美元储备缩水,从而缓解债务压力。最后,美国资产占全球市场总额的一半,但是投资和资本却正在流向快速增长的亚洲国家,这也会加速美元的贬值。

很显然,美元也有自己的“苦衷”,只好“身不由己”地放任贬值,从而逐步输出美国多年来的经济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