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控制可以得到更多
10801300000008

第8章 情感,与生命相伴的花朵

没有人能在生活中躲避情感。情感是一只牵引我们生命的温柔的手,不是你牵着它,就是它牵着你。

认识情感才能控制情感

在生命中,人的情感是最复杂、最丰富、最难以说清楚的了。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感叹生命的神奇、造物主的神奇。人有四种最基本的情绪:喜、怒、哀、惧。也有“七情"之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这几种情感伴随人的一生,甚至能够决定人的命运,它能使人快乐一生,也能使人痛苦一生。你也许能做得很好,但是你很难摆脱情感对你内心深处的影响。

既然做不到没有情感,就要学会控制情感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他的朋友责备他,庄子却有自己的道理。但生活中能像庄子一样大彻大悟之人毕竟太少了。

出家人看破红尘,因为他们很伤心,于是选择了一条逃避之路。然而,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既然我们做不到没有情感,就要学会控制情感、运用情感,不要让它走入歧途,也不要让它付之东流。

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友情的珍惜,都是人应该具备的情感。对人性中劣性的鄙视、憎恶,也是人应该有的情感。

当你非常愤怒的时候,一定要能控制住自己;当你哀伤失落的时候,也要学会疏导。要学会心平气和。

我们是凡人,我们需要学会这些。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人的情感呢?

关于情感,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当前比较广泛的看法是,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这也是传统的心理学对情感下的大定义。它包括以下内容:

(1)刺激情境。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如各种自然景象、各种生活事件、人体内部的种种生理状态的变化等。人类的情感并不直接取决于客观的对象或现象,而取决于人对刺激情境的解释和评估。对同一刺激情境的解释和评估的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也不同。

(2)主观体验。指一个人对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没有主观体验,主体就不知道自己是否产生了情绪和情感。

(3)表情。这是情感的外部表现。

(4)神经过程。情感作为一种心理过程,也是脑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

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它离不开客观事物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但是,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消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厌恶、愤怒、憎恨等。

人的情感具有社会历史性。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不仅如此,人的生活实践改变了,人的情绪和情感也会随之变化。

有时我们把情绪、情感笼统地称为情感。两者的区别在于:情绪指感情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这就是说,影响情绪的因素中先天的成分多一些,影响情感的因素中后天的成分多一些。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情绪是外显的、暂时的、随情境变化的,而情感是内隐的、持久的、稳定的。

情绪有很多种,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也有很多种,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等。

有的人气得吐血,有的人恨得咬碎钢牙,有的人爱得死去活来,有的人爱得平平淡淡,有的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有的人心平气和、知足常乐,这些都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心理学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将情绪分为不同类型。有些心理学家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一是原始的基本情绪,常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它们表现为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形式;二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常常是温和的或强烈的,它们表现为疼痛、厌恶和轻快;三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这主要取决于评价标准,表现为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四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这类情绪经过一定的时间,常常转化为持久性的情绪倾向或态度,主要表现形式是爱与恨;五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它们是惊奇、敬畏、美感和幽默;六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即心境。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五类:

(1)情调,即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绪。例如,当我们感知到红橙黄绿、酸甜苦辣、乐音噪声等的同时,往往会体验到某种情绪;当我们说到“愤怒的波涛"“厌恶的气味"“凄怆的夜晚"的时候,这里所感知到的“波涛"“气味"“夜晚"都带有一种特殊的情绪色调。

(2)激情,即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例如,盛怒时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等。

(3)心境,即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人逢喜事精神爽"正是这种情绪的表现。

(4)应激,即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在不寻常的紧张状况下,人体把各种资源(首先是内分泌资源)都动员起来,以应付紧张的局面,这时所产生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属于应激状态,如司机发现即将撞车时大吃一惊。

(5)情操,即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如道德、学问、艺术等)所怀有的复杂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正面情感带来积极心情,负面情感带来消极心情

正常的情感是我们所必须的,生活中没有人能躲避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同时我们又应该明白,情绪、情感的分类根据它所对应的价值关系有正、负之分。

正情绪、正情感带来正面的功能,例如:

(1)喜——快乐、高兴、满意、知足常乐、愉快,笑一笑,十年少。

(2)爱——爱心,爱自己,也爱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像你自己那样真正地理解你,不要过分依赖别人给你的爱,唯一能够真正爱你的那个人是你自己。当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爱你的时候,别忘了你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就很难得到别人的爱。

(3)感受美德——荣誉感、责任感、正义感、善恶感。

(4)感受美——对事物美的体验,如大自然之美、艺术作品之美等。(5)感受崇高——奉献、热爱。

负情绪、负情感带来负面的功能,例如:

(1)抑郁——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一种复合

性的负面情绪,它是消极思想的结果。

(2)焦虑——是一种非特定的、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胆与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常常与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种复合性的负面情绪。引起焦虑的两个主要原因:消极预期和夸大妄想。

(3)耻辱感和罪恶感——来源于自卑或者偶然的一次过失和失误等。

情感像花朵一样,伴随着生命而来,又在生命结束时凋谢,它或许能让你幸福一生,快乐无比;或许又叫你悲哀一世,痛不欲生。我们作为凡人,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识到情感是怎样影响自己的,我们就会做到心平气和、潇洒自如了。

善用情感规律左右自己的行为

人的情感丰富、复杂,因而人的情感对行为具有很强的控制力。人的情感通过人的潜意识左右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的潜意识总是推动人去寻找愉快的情感,避免痛苦的情感。

人无法命令自己的情感爱与不爱

人们错误地认为情感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才产生了企图用意志支配情感的愿望。但是,情感绝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凭意识支配情感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我们试图将它变为可能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由此产生痛苦、烦恼、焦虑、紧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婚外情这个社会现象中,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凡是有恋爱经历的人,都能体验到情感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需要多么强的意志能力,才能与之抗衡。

情感是人类一种内在的自然现象。通常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应该"有何种情绪,什么时候该“喜",什么时候该“悲",任何想靠理性和意志控制情感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一般而言,情感是通过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地相结合以维持体内平衡,因此一个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机能,这一点在婚恋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爱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甚至连自己也没有觉察。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人最终与之结为连理的往往是他们一开始极端否认的对象,也就是说他们的伴侣是他们自己曾认为不可能爱上的人。可见,情感或爱是我们人类内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不能命令我们的情感爱与不爱。

面对情感的变化,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情感不仅是自然发生的,而且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它与你的生活欲望结合为一体。生活让你体验酸甜苦辣、七情六欲。面对这种变化,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就不会产生心理冲突而为之苦恼。如果你一味想把自己的不安变成安心,试图改变这种情感变化,反而会强化不安的情绪,产生更严重的心理冲突,导致烦恼和痛苦。因此,你千万不要为自己短暂的不良情绪而焦虑。

认识情感的活动规律,走出情感的误区

(1)对情感听之任之,即顺其自然,情感会形成山形曲线,一起一伏最后消失。

这就是说当我们因为生活中的打击、挫折而感觉痛苦的时候,我们不要与之相对抗,急于改变自己痛苦的感觉。你越压抑它,它持续得越久。如果你能够顺其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痛苦的感觉会逐渐消失。

在临床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朋友在遭受生活的挫折和打击后,出现了兴趣降低、活动减少等抑郁的症状,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其实并非如此,每一个人,包括心理医生,在遇到重大的心理刺激时都会发生情绪上的变化,产生痛苦的体验,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如果你面对挫折、打击却没有一点心理上的反应,这倒需要你注意了。

经常有人提起心理医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报纸上也不时有心理学工作者自杀的报道。一些人对心理医生的自杀感到不可思议。一个从事心理保健的心理学工作者,没能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确使人感到很遗憾,但是心理医生不是超人,当他遇到心理刺激时也会产生与其他人同样的反应,所不同的只是他能够尽快地寻找到有效的途径来支持自己,从而缓解自己的痛苦,慢慢调整失衡的情绪。

(2)如习惯于同一感觉,情感则变得迟钝、麻木。

情感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觉。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要以他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其他人的客观评价为标准。大多数人认为有钱有地位的人是很幸福的,殊不知他们的烦恼一点也不比别人少。但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同一感觉,情感就会变得迟钝和麻木。

例如,一个人若总是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从来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他未必会感觉到自己有多么幸福。中国有句俗语叫“生在福中不知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恋爱、婚姻生活中也容易产生这样的误区,如总期望爱情维持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点多见于女人,她们希望丈夫能像刚开始恋爱时那样关心她、呵护她,时时享受爱的甜蜜。但情感是不断变化的,没有疏远就没有亲密。如果我们人为地阻止这种变化,就会使情感变得迟钝、麻木,失去生活的激情。

(3)当情感的冲动得到满足时,它便会消失。

一般来说,当人的某种欲望和冲动得以满足后,迫切的情感就会逐渐地减弱直至消失,从而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国内外的情绪发泄中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帮助人们宣泄自身紧张、愤怒的情绪。通常我们会鼓励人们适当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而不是压抑在自己的心中。因为过分的压抑往往会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特别是癌症的发生。

正确的行为,将带来愉快的情感

情感虽然是我们意志支配不到的领域,但我们的行为是受意志支配的,它服从于意志。例如,你喜欢一个人,虽然你明知道这样不对或不可能,但要想控制它却不容易,她(他)会不时地出现在你的心中,令你无法控制。但你可以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如不给她(他)打电话、约会等等,时间一长,你的感觉就会有所减弱。

(1)情感不由人的意志自由支配,但行动却服从于人的意志。

(2)情感伴随行动、环境的变化,也会迅速地变化。

(3)正确的(积极的)行动,会带来愉快的情感;错误的(消极的)行动,会带来不愉快的情感。

(4)反复采取正确的行动,则可培养愉快的情感态度;反复采取错误的行动,则将培养不愉快的情感态度。

(5)反复的错误行动所导致的不愉快情感,会伴随反复正确行动所形成的愉快情感而自行消失。

生活中,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毫无情感,没有人能躲避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重要的是你怎样处理好你的情感。

实践证明,积极的情绪在认知过程中起协调、组织作用,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消极的情绪则起到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可以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人的潜意识推动人去寻找愉快情感并躲避痛苦情感,这是现代心理学和行为学普遍承认的一个规律。

因此,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关键。良好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善用情感规律,可以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结果。

学会“情感疗伤”,培养高尚情感

生命本该有自我恢复的本领。造物主不会赐予我们满溢的幸福,也不会给予人万劫不复的痛苦。

我们知道,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即每种情感都可以找到与之对立的情感。人的情感与所需要的是否满足,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的两极性正是这种关系的反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强烈与微弱。对立的情感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并能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互相转化。

近年来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邻近部位,存在着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中枢,即“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情感的两极性的理解。潜意识推动人去寻找愉快情感、躲避痛苦情感,是所有人的行为规律。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到以下两种人:

一类是情感型的人。情感型的人极易受情感影响、易激动。了解自己的性格是件好事,如有些人比他人更易受情感的支配,了解到这一点就能够预防心脏病,以排解生活中的痛苦。

或许我们还不至于被归到“情感型"的一类人中,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而完全受情感支配是很危险的。

也许某天早晨,当我们醒来时感到心灰意冷,然后一整天都陷于这种感觉之中。第二天,也许我们醒来后又感到愤怒——感到要数落某个人一顿才好,结果我们就真的这样做了。有的时候,我们醒来就为自己感到难过,然后坐在角落里哭上一整天。如果我们任凭自己的情感所为,将会使问题激化。

另一类是无情感的人,这类人似乎没有情感。没有情感即“缺乏情感——不能表示情感,一个让人感到无情或寡情的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人们曾经受到过心灵创伤,他们就会在心中建起壁垒——虽然这无法让他们免除情感的影响,但他们还是会有喜怒哀乐的,只是不会轻易表露出来。有时他们会变得冷漠,甚至冷酷无情。虽然这不见得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但无论程度如何,他们都需要得到心理救治。

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情感伤痛"有以下一些情况:

(1)情感的疲劳

情感的疲劳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列王记上》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己在旷野里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

常常听说,当一个人经历情感的高峰后,难免会遇到情感的低谷。让我们来看看《列王记上》中对以利亚这位先知的描述。一天前他还在迦密山上戏弄巴力的祭司,求火从天上降下来。这正是他情感的高峰。第二天,我们却看见他被困在沙漠中,坐在罗腾树下向上帝求死,因为他感到绝望了。

当你也有同样的经历时,不要学习以利亚,沮丧地坐下来,消极等待,也不要一味考虑你昨天是怎样开心而今天却如此糟糕;不要对上帝抱怨,漫无边际地想自己是一个多么痛苦的人,更不要悲哀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2)狂躁不安的消沉

有一种人极易从一种极端情绪转化为另一种极端情绪,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狂躁不安的消沉"。

医学界曾作过这样一个尝试,他们把一群有这种症状的人召集起来,并且试图让他们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当这群人在高涨的状态中享受时,没有任何事情来干扰他们。最近有一篇文章说,人们发现有必要采取措施让那些处于高昂情绪的人平静下来。可见,健康专家正在意识到,平衡才是关键。

我们对高涨的情绪往往称道赞赏,而对消沉的态度挑剔指责。事实上,两种极端都是错误的。

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这样的症状,但是我们从人们对待有这样症状的人的态度中,可以总结出一个原则——仅仅拒绝消沉是不好的,我们还应该拒绝情绪高涨的诱惑,因为它将使我们筋疲力尽,成为魔鬼的捕食对象。

我们的情绪常常是起起落落,有高有低的。情绪就是变幻无常的,它的改变不一定要有显著的原因。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避免走两个极端。

想要有稳定、健康的情绪,最重要的是要诚实——对待自己和他人。那些离我们很近的人能感觉到我们情绪上的挣扎。在我们情绪躁动不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一时冲动,作出令人追悔莫及的事来。对家人以及与我们接触密切的人,我们有责任不让他们猜测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如果我们坦白直爽,我们就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记住,魔鬼总是利用我们的情感,将我们置于内疚和责备之中,而上帝则会通过它们来考验我们,因此我们会从情感的激变中走出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壮有力,更好地控制情感。

有些窍门可以让我们学会“情感疗伤"的方法。

(1)心理上越惧怕的事,越要想办法正视它

在女性购物狂中,情场失意后转战商场,用大肆购物的方式来治疗感情伤害的大有人在,晓玲就是其中的一位。晓玲从小在家备受宠爱,但在恋爱上却屡屡受挫,爱人与其分手后一走了之。那天晚上,晓玲直奔商场而去,想用狂购来调整自己。但当她把高价买来的东西扔到床上时,她还是难以抑制悲伤。

接受现实,这是绝望治疗法,也叫以毒攻毒法——心理上越惧怕的事,越要想办法去正视它。接受未来的岁月里自己有可能独自前行的事实,这种痛苦不会让你一蹶不振,相反还能帮你挖掘潜能。当你在心理上能独自前行时,你将不再需要借助购物或是其他的途径逃避现实。实在放不下,不如预想一下,若真和他在一起了,会怎样?预想会让你从盲目的痴迷中认清真伪。这时你将发现,一直以来令你痛心的不是失去的恋人,而是失去的自尊;痛苦的也不是他的离去,而是自我的失去。

(2)学会释放积蓄已久的情感

弗洛伊德说过“情感发泄"是“对于被封闭或受压抑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就像滚滚的蒸汽从沸腾的锅炉排气阀中喷薄而出"。事实上,如果你长期持续地压抑自己的情感,那么它们积聚的潜力会越变越强,而负面情感积聚得就越来越强,对你行为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最终你将发现再也无法承受如此多的情感积淀和如此重的情感压力。终于有一天,它会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全面爆发,可以想象,这种爆发的力量和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释放情感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模拟对话法":准备一个安静、绝对不受打扰的房间,去考虑那些困扰自己的情感问题。你要完全放松,让自己自由体会和表达所有的愤怒、憎恨、伤感等负面情感。闭上眼睛,想象你将与之交谈情感问题的人就坐在你对面。尽量想象对方的每一个细节,如他(她)的衣着、坐立姿势以及他(她)用什么样的眼神注视着你等。告诉对方你到底想要说什么。把对方想象成就在你的房间里,就在你的对面。当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讲完之后,接着想想你就是对方,就是那个坐在对面的人。然后,对你刚才的话进行回应,以聆听者的角度回复你的问题。之后再换回角色,如此反复。

在模拟对话法中,你应当让自己充分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想要问的问题,认为对方会怎样回答便怎样回答自己。为了使这一方法更加有效,你必须在自己和对方扮演的角色之间来回转换,释放、表达自己的情感,直到你的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此外,还有“书信倾吐法"、“模拟报复法"、“环境转移法"、“品味孤独法"等。

一旦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宣泄,它将不再成为你的负担。

(3)建立情感寄托

在你的生命里,什么东西至关重要?是你的家人、亲友,还是你引以为傲的智慧或品格?抑或是你梦中至高无上的目标、荣耀与成就,还是另有其他?

清醒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你还必须学会如何将自己的价值目标和追求表现在行动中,贯彻到实践里,培养高尚的情感,亦即高级情感体验: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一是提高审美能力。美与情有着不解之缘,只有当人们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人们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如果美的事物能引起人感情上的共鸣,这种美将融化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二是完善个人品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起决定作用的。在这个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道德,而品德的形成又依赖于情感的作用。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包括想起了英雄人物形象等。

三是爱与奉献。价值决定着情感,情感的状态及其变化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的状态及其变化。人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不能延续的枯藤;人不能没有奉献,没有奉献的生命,就只能称之为“活着"。

四是常与友情相伴。互相的惦念、互相的牵挂与互相的爱护便是人世间最难得的情感抚慰,是朋友之间最难割舍的真情。友谊之所以能永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灵间的相互依存与默契,孤独的个体的人生才变得丰富而深刻。

唤醒现代人久违的高尚情感,是情感调控的首要任务。

警惕“情感短路”与“情感障碍”

心理学认为,当人们感知事物时,不论是对来自躯体内部的感觉,还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必然会伴随着相应的态度和外部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和音调的高低等,以表达喜、怒、哀、乐、爱、憎等情感。这些总称为情感活动,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例如,一个人听到坏消息时,随之产生悲哀和痛苦的体验,流露出忧愁的表情,并且哭泣。相反,当一个人听到好消息时,就可产生高兴和喜悦的体验,流露出愉快的表情,这是人特有的正常情感。

但是,当情感发生障碍时就不同了。那么,情感障碍有哪些表现呢?

(1)情感高涨:此类人的情感活动异常强烈,表现为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扬扬自得,表情丰富生动,显得没有忧愁与烦恼,自负自信,甚至夸大自身能力。其乐观情绪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多见于狂躁状态。

(2)欣快:此类人经常乐哈哈的,也有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的体验,但由于伴有智能障碍,即使很高兴,其面部表情却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同时此类人自己也说不清楚高兴的原因,内容表现较单调刻板,因而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也没什么感染力。

(3)情感低落:此类人整日情绪低沉、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者出现忧郁、沮丧等情感,可伴有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多见于躁狂症抑郁状态、反应性抑郁状态和更年期忧郁状态。

(4)焦虑:此类人在无明显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无故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情境。表现为搔首顿足、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有大祸即将降临之感,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多见于焦虑症、迫害妄想、更年期忧郁状态、神经衰弱等。

(5)情感淡漠:此类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极大悲伤或高兴愉快的事,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甚至无动于衷。此类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视若无睹,面部表情冷淡呆板。

(6)情感倒错:指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不能协调一致。此类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遇到悲痛的事却高兴愉快,遇到高兴的事却痛苦不已。如有一个人,当接到父亲突然意外死亡的电报时,却哈哈大笑;和他谈论他被别人施用残酷手段迫害时,他也显得没有什么事似的,甚至面带笑容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7)情感爆发:这是一种在心理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情感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大喊大叫、伤人毁物、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或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狂笑不已,常伴撒娇、做作、幼稚及表演色彩。有时在地上打滚,表现极为粗暴,发作前后表现天差地别,变化很大。但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并无障碍,意识清晰。

(8)易激怒:此类人每当遇到心理刺激或不愉快时,即使程度轻微,也易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病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吵不休,多伴有冲动行为。

这些都是情感障碍,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疾病。这些情况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便称之为“情感短路"。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一天,王大姐正在擦桌椅,叫老伴帮忙移动一张椅子,老伴却埋头剪报,没有动。王大姐火了,把抹布一扔,又把水盆推倒,水淌得满地都是。这时,老伴也火了,抬脚把水盆一脚踢飞。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北京丰台区有名男子,经常在夜间放火烧别人的汽车,先后烧了十多辆车。问其动机,他自己坦白是因同家里人闹矛盾,怄气而无处宣泄。

为一些小事而突然发火,乱说话、乱摔东西,甚至故意破坏,这就是“情感短路"的表现。用电短路会损坏电器乃至酿成火灾,情感短路则会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发生“情感短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自控与转移情绪的能力不强,而这种能力与智慧水平有关,可以称之为“情感智商"。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常见到一些人的心情大起大落,变化无常。比如刚在公园玩得很开心,回家后又觉得生活单调枯燥而心烦,唉声叹气;与亲友团聚时热闹欢快,独自一人时又为孤寂而愁眉苦脸……情绪飘忽不定,着实叫人不可捉摸,不仅让人感到难以相处,也令自己异常难受。这种不正常的表现,是“心理斜坡"在作怪。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时,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感情的等级越高,“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心理斜坡"不但使人情绪不稳,而且会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要克服“情感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应,就要重视自己的心理保健,心病还须心药医。

(1)自觉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可能总是高潮,更不可能事事如意,谁都要过平凡的日子,少不了要碰到麻烦事,关键是懂得放松自己,以平常心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不顺心时不致陷入烦恼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只有善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自己营造出良好的生理状态,从而赢得“健康人生"。

(2)应该勇于面对新生活,主动体验生活中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激情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既能在群体活动中感受快乐,又能在独自生活时充实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较大心理波动时,避免产生心理上的反差而诱发情感短路或心理斜坡。

(3)适当的“糊涂"是医治情绪的良方。对人对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大可“糊涂"待之。“糊涂"者,指不必事事计较,不去时时考虑个人得失。老年人容易产生“长者尊严关"、“老年面子关"和不自觉产生的“老子总是正确关"等等心理落差,这时“海纳百川"的气量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了。必须具有大气量,才可能轻松地生活。宽容,是老年人心理健康基础中最重要的一条。

(4)要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人人都会有情绪变化,一般不会引起疾病。情绪倘若太过放纵,就会成为过度的、持久的不良情绪,它们是生活中的无形杀手。所以,中医学将过度的情绪变化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称为“七情"。《黄帝内经》中指出,精神活动的异常,可以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即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在《儒林外史》中,范进听到自己中举的好消息竟然疯了。这正是“喜伤心"的表现。

当代社会浮躁情绪泛滥,人们的欲求容易进入盲区。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有损于健康。

古语云:“物极必反。"这就提醒我们,“乐极"与“气极"、“怒极"都不好,应该时刻注意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在欢乐、顺心时主动降温,避免激情太过;遇苦闷或情绪转入低谷时,要换个积极的想法。事物都有多重性,受许多因素制约,要从好的一面去想,自能摆脱情感困境;也可用“以反制反"的办法来调整自己。如“静极"就外出活动一下;“闹极"就避开冷一冷;“闷极"就找人说一说……只要不断学习,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指导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就能做到以理智控制情感。

学会自我调节,克服消极情感

影响情感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体原因(心),或称内因;二是环境原因(物),或称外因。无论是健康性情感,还是困扰性情感,都是人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统一的产物。重要的是,情感是不会消失的,它总在那儿。而且,情感是没有错的,只要它们能得到控制。

控制情感,实际上就是平衡自己的情感。常见的问题是倾向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不是尽力表现得毫无情感,就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每一种情感,无论它是对还是错。大多数人也似乎要么情感丰富,要么没有情感。其实真正要做的是平衡——一种显示积极、有益的情感和控制消极、无益情感的能力。

主动克服社会交往中常见的消极情绪

(1)害羞,是主体渴望交往而缺乏勇气的、胆怯的一种情绪状态。

交往中克服害羞心理,是人走向社会所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但害羞妨碍了相当多的人展开正常的社会交往。据调查显示,40%的人认为自己有怕羞的弱点,在交往中往往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上级让称呼他的名字时,只敢按其职衔来称呼上司;集会上总为自己的举动担忧;在他人面前缺乏自我介绍的勇气;会议上不敢提出问题而希望别人提出自己所想的问题;看望陌生人(或上级、老师)时不敢敲门;寻找人的住址时不敢向周围的人询问情况;见到异性便感到紧张和不安等。

害羞一是过多地担心自己,二是过多地考虑别人。其实公众场合开展交往是正常的事,或许你的担忧和顾虑只是杞人忧天。社会交往应该从克服害羞开始。

(2)焦虑,是主体的需要未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安感、受威胁感和忧患感。

焦虑一般是作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心理体验,会对人的精神、认知、行为和身体构成潜在影响。焦虑过度时会造成心情烦躁、身体不适或失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人的焦虑情绪集中表现在工作、学习和交往上。工作焦虑,如未能达到预定目标或事情进展不顺利;学习焦虑,如成绩不理想或感到某些功课力不从心;交往焦虑,如孤掌难鸣、四面楚歌、缺少朋友和难找对象(男朋友或女朋友)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可分为过度的焦虑和适当的焦虑。小白鼠在人造的焦虑环境中,只能存活23天。社会上工作、学习、科研等方面竞争压力较大,故多有不能适应者因焦虑而致病。反之,能够积极看待竞争的人,焦虑只能是暂时的良性刺激而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适当的焦虑对人生是必要的、有益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适度的焦虑是人前进的动力,促使人在工作学习中发挥潜能和效率。焦虑过度或过低(即满不在乎)则会降低潜能和效率,过度则欲速不达,过低就会满足现状,甘心落后。保持正常的焦虑,一方面可使个性成熟起来;一方面有利于调节身体,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3)抑郁,是主体的需要未能满足又觉得无力改变现状、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常表现为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况。

多数人的抑郁只是暂时的现象,事过境迁,很快就会消失。少数人的抑郁会使性格变得内向,多疑多虑,不爱交际,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缺乏兴趣。抑郁情绪主要靠自我来克服,要积极和外界沟通,及时倾诉自己的情感,多参加社交活动。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面,肯定自我的价值,学习他人的长处。

(4)冷漠,是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的一种心理体验。

冷漠是缺乏群众意识、社会意识的表现,如对集体学习、劳动、社会活动不感兴趣,对同事同学冷淡无情。冷漠产生的原因,或是过去交往受过挫折;或是性格内向、心胸狭窄;或是自命不凡;或是以己为中心、害怕承担社会义务。克服冷漠心理,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关键,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联谊活动,增加了解和友谊。关心集体,可以发现个人的价值。

(5)嫉妒,是怨恨别人比自己强的一种攀比性心理状态。

嫉妒的内容包括能力、名誉、地位、长相、待遇、成绩、家庭条件、恋人、机遇等,只要在攀比中某项不如人,都可以产生嫉妒。常人在一定的情况下多少会有点嫉妒心,但是虚荣心太强、自尊心过强的人,往往嫉妒心更强,而且在心里长期发挥潜在作用。

嫉妒会影响人际关系,也会给自身带来烦恼、痛苦,有时还会让自己作出愚蠢的行为。如有人嫉妒别人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科研成果,就写莫须有的匿名信;有人嫉妒别人的长相好,就编造风流韵事或损伤人家的容貌……结果触犯法律。克服嫉妒心,一是要学会正确的比较,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客观地承认差距,重新寻找自己的优势,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另辟蹊径;三是充实自己的生活,埋头工作的人常常不修边幅,但从不自惭形秽,原因是他们心里很充实,事业给他们带来了无限乐趣。

(6)压抑,是对环境感到不适应,自我感觉受到某种限制的一种心理状态。

压抑通常是小环境缺乏民主,或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或工作学习气氛太紧张,或对社会问题产生疑惑所致。压抑使人精神上感到茫然,情绪上感到苦闷。克服压抑心理,从主观上讲,应活跃自己的生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时也要适当地宣泄情感。从客观上讲,要积极变革小环境,让环境保持积极向上和团结友好的氛围。

情感的自我调节方法

我国古代把情感调控系统叫做情田,“情"指感情,“田"比喻心似土地而可稼穑,即产生情感的心田是可以陶冶的。《礼记·礼运》中说:“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其中的“礼、义、仁"属德育范畴,“学"属自身修养范畴,“乐"是美育范畴。可见,古代是十分重视用德育和美育来调节情感的作用的,这里只介绍日常社会交往中情感调节的一般方法。

(1)节制自己的欲望。情感是对欲望满足程度的反映,情感不健康时,首先应考虑自己的欲望是否合理、是否过高、是否适时。即便欲望合理而未得到满足时,也可以降低欲望,毕竟情感失常的主要受害人是自己。报载有因宴会上陪酒而喝死的,有因职称未评上而闷死的,还有因工作不顺心而气死的,有因经济待遇不如意而忧死的……这些人不能正确处理欲望与现实的关系,不能达观地面对社会调理自己。

(2)保持愉快的情绪。一是知足常乐,不要报过高的期望值,不要有非分之想,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有时也要有点儿阿Q精神。宋李若拙认为,人生应该有五知,即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二是自己创造快乐,乐而忘忧,如发展业余爱好。三是树立乐观的人生观,学会幽默地对待生活,“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四是增强自信心。在强者面前不自卑,在弱者面前不自傲。缺乏自信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国外流行一种“60秒PR(Pride,自豪)法",就是总结几点自己的优点,每天用一分钟大声讲述自己的长处,对着镜子表扬自己,以增强自信。还可以将其中至少一项长处,变成自己的业余爱好。五是不自寻烦恼。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总结了一些较好的方法:不要滚雪球似的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不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引咎自责;不要总盯着事物的消极面;不要总预料会出什么坏事;不要把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不要贬低自己的价值;不要小题大作,鸡蛋里挑骨头;不要总觉得自己受苦受难。

(3)多点儿宽容。要有广阔的襟怀,多想一想大自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别人是爱心的流露。

(4)献出爱心,多帮助别人。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献出爱心,是社会最易接受和承认的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如参加志愿者行动、希望工程,或响应社会募捐与赞助,乐于为他人献出友爱,便能得到社会的回报,同时也为平衡自身心理做事。

(5)回归自然,享受生活。如出门旅游、度假,自然总能给予人们力量,使人获得安慰和解脱,而且它是无私和慷慨的。每天享受一些好的东西,

如看电视、看报纸,或琴棋书画等。要学会享受越来越多的东西,这样别人

也会欣赏你,你也会越来越自我欣赏。

(6)克服不良的情感。正确归因,不以偏概全,寻找困扰自己情感的因素,找出矛盾化解的方法。善于疏导,使紧张、激烈的情绪轻松、缓和。方法有:倾诉,向师友亲属诉说烦恼和忧虑;写日记;痛快地大哭一场;从事剧烈的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发泄,在郊外进行“喊叫疗法",大声呼喊;学会克制、忍让,当与别人发生争吵时,采取“冷处理",主动撤离争执现场。积极地自我暗示,包括内心语言暗示,如默念“冷静些"“别发火"“沉着些"“理智些"“宽容些"等;书面语言暗示,在床头前、办公桌玻璃板下面放置警句等。

(7)寻找有益的爱好,避免无益的嗜好,保持健康的情感。多听高雅健康的音乐,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愉快的情感水到渠成。坏的习惯如骄傲自满、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饮食无度、搬弄是非、玩世不恭、见钱眼开、虚无缥缈、低级下流等必然产生消极的情感。若在这种情感下生活,那是自暴自弃、自轻自贱,自我否认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