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员金口才全书
10748800000050

第50章 突破客户的心理防火墙

客户在完成购买行为前,大都会经历心理拒绝期、心理尝试期直到心理接纳、成交几个阶段,销售心理学称之为客户购买心理防火墙。销售员要突破这道防火墙,就必须对客户的心理进行分析。你是否常遇到类似问题?

想确认对方的心意,但是对方的答复模棱两可;

打招呼已经变成形式化;

正想进入说服的主题,对方却欲拖延话题;

只是点头,并不表示意见;

追问细节,客户一直保持严肃的态度;

谈话中,不断移开视线,不断打量着你。

当你想说服对方时,如果对方的态度变得慎重,表示他产生了警戒心了,这就是客户心理拒绝期。

当你想说服客户时,遭遇对方警戒心的阻碍,这种情形在初次见面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有时熟人也会有这种表现,当他发现你怀有某中目的时,自然而然便会产生警戒心,此时,你正和一位带着面具的人说话,对方隔着一道面具,你无法看清他的表情,不知他态度如何,所以你就无法采取良好的应对方法。但是,如果因为对方带着面具而放弃了进一步销售的念头,那你便是不战而败。

客户有警戒心,虽然不利于说服,但是未察觉对方的警戒心,继续说服,那就变成了自娱自乐,对方不仅戴着面具,而且还背向着你,紧锁心扉。这就像一个人身上包上了一个护盾,这就象一道防火墙,这层护盾起到保护和反弹的作用,任何对他的言语都会被这层护盾接收,而无法进去他的内心世界。所以说在进行销售时,首先要辨别客户的身上对你产生的护盾,必须破盾而人,才能有进一步的成交可能。

因此,说服客户之前,必须仔细观察分析对方的言行举止,判断他是否有警戒心才行。

一般来说,抱持警戒心的人,不喜欢表露自己的心事,对自己的言行也不敢负责,所以打招呼或说话的态度都是冷冰冰的。可是,有时,他们的态度又会显得直截了当,其实他并非轻视你,只是因为过于警戒,所以言语索然无味,给人敷衍了事的感觉。

谈话时,一直很顺利,很投机,可是突然改变态度,变得很亲切,而口气却严肃地答道:“我知道,我知道,你要说的我都知道,回公司后,我会仔细再斟酌的。”结果你期待的答复无疾而终,这就是对方在谈话的过程中,将面具戴上的结果。神经质的人,警戒心也很强,为了掩饰自己的警戒心,言语便会变得模棱两可。

于是说话时,常常在一句完整的话中加入一些语意不明的词句,如“话虽如此”,“无论如何但还是”等,使人无法了解他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如果对方经常用这类词句,而且又一再重复,慎重选择每一个字句,说话速度变慢,这些现象都表示他的警戒心已到极点。

另外有一种更令人困扰的情形就是,对方几乎不表示意见,无论你说什么,他只是回答:“是的,你说的有理”这种情形表示他正在寻找你的漏洞或你所设置的陷阱。

但是也有人刚好与此相反,一再追问细节,这也是强烈警戒心的表现,他所问的问题大多和主题没什么关连,就像狗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动物时,会发出“嗯”的声音表示强烈的警觉心是一样的。

销售员保持警戒的态度,客户自然也会产生警戒心。以往的观念认为,客户是因为销售员的言词内容才产生警戒心的,因此针对这项缺失发明了几种说服术,但是效果还是不佳,因为他们忽略了销售员的警戒心是从销售员自身所得来的,这和心理学上所说的,“在说服场合中,警戒心是因人而起”的说法是一样的。

通常,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我们是不会对家人,朋友,同事产生警戒心的,但是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多少总有些警戒心,这是因为尚未了解对方,所以才会对他怀有警戒心,一旦投机之后,警戒心立即消失,你会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尽力试试看。”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对方的要求,这正是说服者比说服内容重要的证明。

但是,如果对方和自己不投机,则情况完全相反,警戒心不但不会消失,反而还会加强。

为了突破坚强的心理障碍壁,以便顺利进行说服,必须深入分析对方的深层心理,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而你只有从关怀对方的角度出发,多为对方着想,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认可。

请看下面的一个实例:

推销精英弗兰克·罗塞尔打电话给他的客户,说:“您好,杰克先生,现在我将要为您提供一项服务,是其他人无法替您设想的。”“究竟是什么服务?”客户不解地问。

“我可以为您供应一货车石油。”“我不需要。”“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地方可以放啊!”“杰克先生,如果我是您的兄弟,我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您一句话。”“什么话?”“货源就快要紧缺,那时您将无法买到所需要的油料,而且价钱也要涨,我建议您现在买下这些石油。”“我现在用不上,而且我也真的没地方可以放。”“为什么不现在租一个仓库呢?”“还是算了吧,谢谢你的好意。”不一会儿,当弗兰克·罗塞尔回到办公室时,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留言条,上边写道:“杰克先生让您回电话。”罗塞尔拨通了杰克的电话,就听见杰克在电话那头说:“我已经租好了一个旧车库,能存放石油,请您将石油送过来吧!”当你能够帮助客户,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客户就不会不为你的生意着想。如果你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员,还是对方的顾问时,他们获得了由你提供的可靠消息后,你的生意肯定不会有了这一笔后,从此就不再有下文了。无论任何时候,要获得对方的认同,就先要为对方着想,关心对方的利益,如此你们才能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获得利润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