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慈星密码
10741300000002

第2章 序二 青蟹蜕壳的启示

黄江伟

2010中国十大品牌专家 2006—2009年担任慈星企业顾问

慈溪人恋家,喜欢吃小海鲜,孙平范也不例外。

于是我也有幸在2006年,结识了2003年已经从台州椒江返回老家慈溪二次创业的孙平范,这一年他的电脑横机已经显露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致于引起了行业原先领导品牌的“羡慕嫉妒恨”,进而引发了一场足可以写个电视剧本的“明争暗斗”。此时的我见到了孤独而安静的孙平范,并“趁人之危”做起了他的顾问。他一贯平静脸庞背后的力量,即使在很多年后都让我记忆深刻。无论是最初给他提报危机策略方案,还是后来不定期的主题、非主题商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与他单独的、十分私密的交流与分享那个时候的捷报频传以及血雨腥风。经历了从手摇横机到电脑横机、经历了从台州创业到慈溪再次创业、经历了模仿借鉴到自主创新、经历了单枪匹马到招兵买马、经历了诉讼风险到主动出击……其实今天回头来看,此时的孙平范已经不知蜕过多少层壳了。

说到蜕壳,也是最近接触一个海产品企业时了解到的。

说是青蟹成长、成熟的过程需要经历13次蜕壳,每蜕一次壳就长大一次,是名副其实的“脱胎换骨”。我在想,这可是比“鹰的重生”更具体、更生动、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哲理事例,就像我看孙平范的“层层脱壳”远比李东生的那篇文章更加鲜活而真实,这也许正是原创案例、身边案例、一手案例所能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感悟。所以当这本书稿成型时,我向本文的作者之一、也是我在宁波多年的朋友、慈星五周年厂庆时第一次引荐给孙平范的闫国庆院长表示,我是很愿意为慈星再写点文字、再做点什么,纪念与“这只青蟹”在13次蜕壳过程中共同历经的那许难忘。

难忘的有些时候不是时间,而是一种强烈的反差。

看慈星,就不能不把它放到原有的环境中去观察,就像同样在水中的青蟹,事实上就有不少是在蜕壳的过程中死亡的。那么环境视角下的价值是什么呢?我们先说慈溪,慈溪制造业发达,但低、乱、杂、散,一直以来缺乏规模化企业,慈星于是异类的厉害,短短时间跨越千万、亿元、十亿、三十亿的门槛,给了小富即安的慈溪制造业更多做“梦”的理想空间;我们再说产品,电脑横机近万个零组件,工艺复杂程度不逊汽车、IT产品,以前是中小民营企业碰都不敢碰的领域,如今慈星从模仿到创新,完成技术跟随到市场领先的飞跃,让喊着转型升级而裹足不前的企业平添了几分动力;我们还要说说并购,慈星第一笔国际并购框架性协议竟然是和老外在KTV里签订的,那时候依然平静的孙平范可能并不清楚,他最后要做的“真命天子”,不是意大利的普罗蒂,而是瑞士的事坦格。看似偶然与不经意的国际并购,事实上慈星也走了一些波波折折,这对那些想在“非诚勿扰”国际舞台上进行资源整合的“中国新郎”们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蜕壳是痛苦的,不仅要将白花花的肉露在外面,这个时候是青蟹最没有保护力的时候,同时还可能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蜕壳不成功以至死亡,但是长大、长壮的梦想还是让青蟹愿意一次次的付出努力。

努力的不仅是面向未来,更是要努力学会舍弃与遗忘。

青蟹丢弃的是13次沉重的、但又是自身一部分的外壳,是它曾经的家、曾经的保护、曾经威风凛凛赢得异性的炫耀。而慈星的从新星到明星、孙平范的从平凡到模范,何尝不是一次次的舍弃与抛弃呢?为抓住电脑横机的历史机遇,孙平范舍弃了还能够给他带来稳定回报的手摇横机、半电脑横机;为抓住更多、更优秀的团队人员,孙平范可能是在慈溪市企业里最早提供高品质的“共产主义供给制”;为抓住国际并购的最佳伴侣,孙平范放弃了先鸣先放的新闻性与影响力。

因为关心,近几年有人总要问起我和慈星的现状。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难道卖拐杖的人希望自己的拐杖长到一个不断在康复、本身就很健全的人腿上吗?在我看来,咨询是一副阶段性的拐杖,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小疾的自己顺当行走甚至狂野奔跑。就像今天我所看到的孙平范远去甚至模糊的背影,更多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喜悦与祝福。而我们,有幸成为青蟹蜕壳过程中的激素、养分,相伴成长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始终激励着我们为下一个孙平范服务,就像孙平范获得省内荣誉“浙商新锐奖”的颁奖词中所陈述的那样——“寻找下一个马云”!

宁波,面对海洋,也在积极地推进海洋经济、海洋战略,也许我们也能够从更多的海洋生物中学到我们仿生的管理学、仿生的哲学,这就是我对青蟹蜕壳的启示,也是2006至2009年那段挥之不去的记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