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慈星密码
10741300000001

第1章 序一

裴长洪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宁波期间,浙江万里学院的闫国庆院长与关键点的黄江伟先生邀请我为慈星这家企业的一本案例研究书籍作序,并向我详细介绍了慈星的发展、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对这家企业虽然不很熟悉,但是其发展的轨迹与趋势却是熟悉的,一个是传统制造业依靠模仿借鉴以及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蜕变之路;一个是借助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期,把握机会进行行业内国际技术、人才、市场资源再整合的国际化之路。

现在很多地方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业和工业不需要继续发展,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还远没有完成。首先,我们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还比较落后,不能说工业化任务已经完成。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它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制造业的水平已经非常高。现在美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虽然只有11%,但是这11%非常了不起,可以说我们的制造业和它的制造业相比,相差太大。对中国来讲,首先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也离不开工业化及需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次,服务业领域改革目前还是滞后的,很多领域行政性、垄断性还很强,工业经济改革是走在服务业的前面,工业经济必须在工业现代化继续完成的条件下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既定的格局,两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三是中国需要硬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和保障需要有实物做基础,这样才会有坚实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精神实力。像慈星这样的企业,从粗放式的传统制造业走向科技型的新兴制造业,这样的产业坚持、科技创新是需要更多中国制造业企业积极践行的。

我国企业需要从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后的形势中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带来的机遇,显然已经被慈星这样的企业,自觉不自觉地很好把握了。譬如,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孕育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新优势,由于发达国家需求恢复缓慢,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的出口产品特别是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弹性变小,而体现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弹性变大。这种新的需求将带动我国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我国应利用这一机遇,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同时,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孕育我国吸引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新优势。一直以来,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才流向不均衡,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穷国人才流向富国。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业机会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对海外人才产生了很大吸引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派团到欧美国家招揽留学人才归国,取得很大成效。预计“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更多海外人才来到我国参加建设。这些人才对增加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方面,我们在慈星的发展历程中也能看到不少精彩的案例。

因此,虽然并不很熟悉慈星,但通过本书依然能够看到一个企业、整个制造业、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与机遇。面临这些挑战和机遇需要企业具备更强的全球化视野、全局性思维、全方位整合的能力。慈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也总结了阶段性的文字成果,那么与更多的企业分享无疑也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