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53

第53章 备好员工的“精神福利”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员工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工资还是因为情感?不少企业都重视用物质方式来激励员工,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实内在激励也许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因为对许多员工来说,他们面临的是心灵的困惑。

随着人才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员工面对逐渐增加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挫折感、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而员工心理困扰会导致缺勤率和离职率增加,士气、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组织绩效,损害企业形象。

有一家电子产品销售企业的老板为了能使自己企业的员工很好的工作,每当过年过节时,都会额外给员工发放一笔500元的奖金,以激励员工更积极地工作。开始时,这种办法效果很好,也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后来这种办法逐渐地丧失了作用,员工领取这部分奖金时的心态与领取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没有什么区别,员工也不因为这500元钱的奖励感恩戴德地为老板卖命,开始出现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状态。老板一看发放奖金达不到自己的初衷,加上目前公司效益不是太好,就决定取消这项奖励。但是,令老板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决定立刻遭到了公司全体成员的一致指责和抱怨,有的员工以消极怠工来抗议这一做法,公司效益受到很大影响,老板对此感到很是困惑。

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老板把本属于保健因素的奖金发放当成了激励因素。老板给员工发放奖金只是消除了员工的不满意,安抚了员工的心理,维持了工作的常态,但并不会使员工对自己的这部分额外收入感到欣喜若狂,而更加积极地工作。但是,取消奖金这一保健因素则肯定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

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缓解外地员工情绪郁结、降低新员工的试用期离职率以及缓解员工整体职业压力,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员工的心理问题,管理者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进行改进。比如以下“精神福利”,就能保证员工心理健康发展,工作积极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1、心理培训——提高整体员工心理素质。员工心理培训是将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和训练活动中,以解决员工的动机、心态、潜能、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并使个人成长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通过定期心理培训,员工能够获得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有效缓解自身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员工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并成为企业老总的一块心病,有的企业老总开始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员工减轻心理压力。今年初,武昌一家IT企业发现员工存在凝聚力差、缺乏职业归属感、不善沟通等心理问题,特意请来心理专家为员工进行心理培训,通过专家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员工的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得到较大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提高。联想集团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员工做压力管理等心理培训,武汉美的公司一年内四次请心理专家给员工进行心理培训,每次培训人数都接近二百人。TCL、实达公司等都常年请培训公司开展心理培训,在世界500强中至少8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计划。

可以说,心理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关注员工心理的健康发展。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企业开“心理课堂”,对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解除心理压力,树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都非常必要,值得企业推而广之。

2、心理辅导——疏导个别员工心理困扰。心理培训是对企业员工进行的团体心理疏导,而心理辅导则大都是一对一的针对个人的心理咨询。每个人的心理问题不同,单纯的团体心理培训是不能解决员工个体的心理问题的。企业还必须针对个别员工展开心理辅导。通过“聊天”化解员工的心理疙瘩,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

让员工找心理咨询师,毫无顾忌地宣泄对同事的抱怨、对工作的厌倦,甚至个人感情的变故……这些过去在企业里最忌讳的事情,如今被一些温州民营企业当成“福利”提供给员工。如,红蜻蜓集团的“阳光咨询室”、康奈集团的“新温州人情感交流站”、正泰集团“阳光服务室”相继挂牌成立。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如心灵鸡汤,为员工减压疏导,调整心态。

企业员工基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感情上比较脆弱,看问题比较直接,一旦有事情发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这就需要疏导。工作压力不仅损害个体,而且也破坏企业的健康,并最终导致经济损失。如果公司设立专门的“情感交流站”或者心理咨询热线,那么员工有心事时,或者通过热线电话,或者直接到情感交流站里来面对面沟通。通过个体心理辅导,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老员工的职业倦怠、新员工的心理失衡乃至外地员工的情绪郁结等难题,这样就可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心理宣泄——合理释放工作压力。心理宣泄分为两类:不良心理宣泄和良性心理宣泄。不良心理宣泄往往危害社会和家庭,甚至表现出杀人、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而良性心理宣泄,则有利于不良情绪的减轻和消除。

公司可以为员工提供心理宣泄的恰当渠道,合理释放工作压力。比如,可以采用体验式放松,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郊游、漫步等,进行情绪的舒缓;还可以采用替代性暴力,即通过一定可控的暴力行为来舒缓压力。日本人的工作节奏快、效率高是举世公认的。长期紧张的生活,使员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稳定职工情绪,日本企业琢磨了不少点子,比如有些公司专门设置了“宣泄室”,里面放有经营管理者的仿真模型,专供受委屈的雇员踢打解气;一些企业经理甚至与工头提前约好,当着工人的面令其难堪,减少一线职工的抵触情绪……

但是这些心理宣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偶尔一两次作用不大。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长期的心理宣泄渠道,这样才能保证员工不良情绪能够及时减轻和消除,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借助管理心理学来为他们解压,为其提供充足的“精神福利”,对于提高整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满意度、改善工作氛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