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48

第48章 用动力式管理取代压力式管理

从一般意义上说,人不能没有一点压力,就像铁人王进喜所说的“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只有肩负着足够的压力,人们才会产生足够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我们知道发射火箭在点火之后,火箭尾部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所喷发出来的火焰和气体会与地面形成巨大的压力推动火箭迅速摆脱地球的万有引力,从而快速进入太空。这就是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像发射的火箭一样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认为,员工没有产生足够的工作动力是因为企业对员工施加的压力还不够大。殊不知,火箭在压力下之所以能产生腾空而起的壮观是与火箭自身构造的完美和运行轨道的精密设计分不开的,否则,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压力是无法推动火箭飞上太空的。

对员工管理来说,要使员工所承受的压力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管人机制,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理论。否则对员工施压过度,员工不但不会产生足够的动力,反而会造成焦虑不安、犹豫、无措、慌乱、厌恶和亚健康等不良反应。如果员工不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调节,还可能出现经常旷工、请假或者经常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人际关系紧张,对企业缺乏忠诚感和归属感,从而出现频繁跳槽现象,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生产效率,甚至导致组织瘫痪。

《财富》中文版“中国高层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就发现,近70%的企业高层员工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有27%处于较高的心理衰竭水平,但仅有21%的员工考虑过通过心理指导来解决心理压力问题。这说明企业在解决员工身心压力方面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因为员工心理的“压力阀”不仅只握在他们自己手里,也握在企业手里。

当然,企业对员工的工作压力进行管理并不是要消除这种压力,实际上,这种压力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关键是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建立起相应的应对方法,有效地转换员工的压力。

员工压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因工作任务过重、工作关系混乱、工作目标不明确等种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化解员工身上的这些压力,就要对症下药,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

1、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合理的工作目标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动机,相应地减轻员工对工作压力的感知,尤其是当员工实现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并得到积极的反馈之后,员工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势,工作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2、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完成工作目标,而且还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企业如果能够帮助员工将工作目标与人生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员工对工作压力的承受力就会增强。这需要企业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方案。

3、明确职责。员工身上的压力有时不是来自工作本身,而是来自混乱的工作关系。这就需要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让员工从无效而耗神的工作纠缠中解脱出来。

4、工作再设计。为了使工作富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管理者有必要对工作进行阶段性调整和再设计,以简化业务流程,丰富工作内涵,减轻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松下公司推崇职工必须有压力,但是应注重改善员工压力的管理理念。为此他们采取了?变换工作岗位,根据具体情况为员工安排其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强工作中的协作和配合等方法达到改善员工压力的目的。

5、化无效压力为有效压力。员工自身的压力过大而得不到有效释放,将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影响到员工的身心健康,但是如果善于将员工的无效压力转化为有效压力,则会产生积极的建设力量。日本东芝公司从不拒绝“压担子”式的管理方法,而是懂得巧妙地转化这种压力。例如,对于那些能力出众的员工委以重任,员工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企业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在高期望的激励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忘记工作的压力。

通过建立良性的管理机制化解员工的压力,让员工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对于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