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36

第36章 打开不愿说话员工的嘴巴

这些不爱说话的员工属于非常内向的人,他们经常埋头工作,不爱说话。这种员工通常被称为“闷葫芦型的老黄牛”,管理者遇到这种员工往往会感到压抑和沉闷,因为他们过于敏感,缺乏主见,从来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那些具有外向型性格的管理者来说,这些员工非常难以掌控和处理。

当然这些员工也有很多优点,他们能够稳定地保持原则,耐心地忍受是非;具有天生的协调能力,善于把相反的力量融合;恪尽职守、善于倾听;有安慰受伤者的同情心;在周围其他人都惶恐不安的时候保持头脑冷静,总是充满决心地生活和工作。

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李先生曾经听前辈说过,要在单位里站稳脚跟,首先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按照上司的要求努力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尽量少管,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过来者的建议,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李先生深信不疑地采纳了。这对于性格本来比较内向的他而言,保持一定的沉默比在同事和上司面前表现和炫耀自己的能力,让他觉得更容易接受些。于是,在各种会议以及活动策划方面,李先生大多数时候都保持沉默,除非领导问他有什么观点和想法外,他往往都是扮演着“闷葫芦”的角色。

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他的工作刚开始开展起来还算顺利。然而,渐渐地,李先生发现身边的同事与他交流的是越来越少,无论是吃饭,还是周末的活动,很少有同事会主动邀请他参加。于是,他似乎开始与同事们产生了距离。同时,在一些项目的推广上,领导也不再主动了解李先生的看法,便直接就把任务交给他的下属负责了。眼看着在单位里工作也快将近两年了,与他一同上岗的同事,或跳槽,或晋升,而自己的职业发展仍然在原来的水平线上。

像李先生这样埋头工作,不爱说话的员工让很多管理者郁闷,看着他们忙了半天,却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自己去找他们沟通,他们却问一句答一句,跟审犯人似的,让人很不愉快。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外向型性格的管理者来说,这些员工非常难以与其沟通。

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如何与这些“闷葫芦型的老黄牛”员工沟通呢?

1、尊重对方的性格特点,不能因为对方具有这种“不受人欢迎”的性格而对其进行排斥。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每一种性格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优劣之分。

2、给予对方适当的耐心与热情,过分热情往往会招致这些员工的反感,因为,他们并不是外向型的人,并不适应这种管理方式。同时,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尽量少用鼓励的方法,少用开放式的问题与他们沟通。

3、从兴趣谈兴趣,是人在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热爱、追求以及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当管理者能以他的兴趣作为交谈话题时,就能够较敏锐地触动他心灵的“热点”,进而达到心理相容和语言的共鸣。所以,管理者应该尽力与这些员工找出共同点,例如,是否喜欢上网、看书、运动、逛街等,投其所好,与他们拉近距离。

4、从烦恼谈起。“闷葫芦”型员工大都具有较明显的“闭锁心理”,他们既苦于无人知晓自己的心事,又不情愿让人真正知晓自己的心事。所以,当我们对他们的烦恼给予理解,并热情帮助他们解脱时,他们往往就会同你攀谈起来。首先,多问其封闭式问题,不造成压力;然后,试图问一些开放式问题,并做到以听为主;不能经常追问对方对某事的看法,以免引起员工的厌烦。

5、以新鲜的活动方式来感染员工。管理者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非工作场合让这些员工投入到全体员工之中,让他们在这些新鲜的活动中感染热情。这种方法也许会起到改变他们性格的作用。

6、培训员工掌握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技巧。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让他们参加一些谈话的训练课程,培训中教授一些说出自己感受的方法,倾听的技巧,谈话的技巧。通过这样的课程,使他们不善于表达的缺点会得到改善。

沟通是管理的基础,但是对“闷葫芦”型的员工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管理人员不去沟通,而是员工自身的性情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他们的沉默不语,往往是管理者最头痛的事。但这不应当成为管理者退缩的理由,管理者应当使他们开口说话,道出其内心思想,在这个基础上,管理者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