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30

第30章 冲动的员工如何管理

冲动型员工做事果断而有力量。他们自信、倔强,充满不服输的对抗精神。他们喜欢在任何时候都占据支配地位,他们乐于支持、保护并激励他人,这是一群天生的领导者。他们总是表现自己刚强的一面,视种种阻力于无物,即使面对困境,他们都能做出有力的决定,并把严重问题当作是对他们的挑战,将克服当中的困难视为挑战自我的乐趣。他们的外在表现自信心十足,行动力强,精力充沛,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

同时他们坚强而能干,立场坚定,自我肯定,决定自己生命中的方向,捍卫自己及周围人的利益。他们是勇敢者,喜欢赢,凡事都要对。这一点他们与促动型人格的人比较相似。他们霸道而好斗,不愿意听别人的任何建议,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才是惟一的强者。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也总是想占上风,永远是主动、强势的一方。

为了保持自己的独有的角色,他总是对身边的强者抱有极强的防卫心,不让人接近,并故意强化外壳,以防止自己受伤;对于弱者,则抱有深深的同情,会不自觉地保护他们。在他们的词典里,“我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跟我走”等命令性的词汇出现频率极高。与语言相配合,他们的语调肯定,声如洪钟。他们如果要谈论一件事情总是直接切题的,很少拐弯抹角。

但是,冲动型员工更重视自我的力量,也就是说他们希望获得的是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操纵快感。所以,他们往往会“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把生命视为一场战争,与全世界对抗,企图掌握环境,并坚信自己不需要任何人,自己才是最好的,以至于由着自己的情绪做出具有破坏性的事情。

其实,这种员工最大的缺点就是他们傲慢、缺少耐性,以及不体贴他人的性情。尽管他们会客观地与其他对手公平友善地竞争,但他们会轻视那些比不上他们的人,他们总是指责别人的不是,这样就会沉重打击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在他们心中,认为没必要花太多时间与他人交谈,只谈谈要讲的事情就行了。再加上他们与生俱来的傲慢和缺乏耐心,往往会引发许多问题,轻则骂骂同事,伤了他人的自尊;重则会惹来他们的反抗情绪,把情况弄得更僵。不过,当他们自己犯错的时候,他们也会像批评别人一样,直截了当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企业组织中,这样的员工是比较让领导头疼的。他们不能容忍受命于人,总是喜欢顶撞领导。当然,有的时候,这种顶撞只是提建议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而已,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顶撞却完全只是自己情绪的无理宣泄。所以,很多企业中的“刺儿头”,特别是鲁莽冲动型的问题员工,都是属于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应该说,这种人格类型的人更应该自己创业,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而不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在一个优秀管理者的眼里,任何员工都有他的长处。重要的是给他一个正确的拐点,使他发现另外一个自己。针对鲁莽冲动型员工,管理者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1、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你不妨在他们面前多将他们与其他员工进行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对他们做出公正的评价。“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你要从他们的能力、知识、技能、心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合理的比较,坦诚地分析他们的优点及劣势,使他们消除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2、在和这类员工沟通时不能拐弯。冲动型的员工最不擅长的就是转弯抹角,所以他对人总是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去,很少绕弯子。对待这类人也应该用直率的态度,迂回的方法对他们根本不管用。而且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3、要用事实和他们说话。冲动型的人最讨厌的是只讲不做或满腹理论而没有实际行动的人。他们很能洞悉事情的重点所在,因此,千万别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言词来欺瞒他们,因为他们不但能够立即发觉事情不对劲,还会因此对你的话大打折扣,不再信任你,所以说,你想让他服你,那好,先做给他看吧。

4、对这类员工要尊重。对于冲动型的人来说,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被伤害,被控制。所以,你在分派任务时,要让他感觉到你是在请他帮忙,而不是吩咐他做事。

对他们用批评的方法显然不能解决问题。正面教育的办法也收效甚微,因为道理从他们的口里说出来,也许还要更漂亮些、更充分些。这时,让他干活就得是请他帮忙,而不是吩咐。对他们,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必须尊重他。

鲁莽冲动使这些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随波逐流,盲目行动,与团队的务实作风格格不入。但是,另一方面,管理者必须看到鲁莽冲动型员工对工作的极大热情,这股热情如何引导得当,对团队其他成员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能因为他们的鲁莽冲动就对他们心怀偏见,不愿看到他们的优点。

总而言之,当冲动型的问题员工经历了生活的磨练之后,相信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不那么尖锐,能够接纳一些与他们生活方式相反的情形,并从中领悟到一些处世之道,帮助他们尊重别人的意见,赞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而不再是控制一切。在你的帮助下,当;中动型的问题员工经历了生活的磨练之后,相信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不那么尖锐,能够接纳一些与他们生活方式相反的情形,并从中领悟到一些处世之道,帮助他们尊重别人的意见,赞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而不再是控制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