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29

第29章 鼓励员工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没有人会不犯错误,有的人甚至还一错更错,既然错误是无法避免,那么可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错上加错、不敢承担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要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而是应该想一想自己应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过错。只要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勇于承担责任,错误不仅不会成为你发展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向前的推动器,促使你不断地、更快地成长。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关键就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以怎样的态度去处理它。

王磊是某化工厂的财务人员。一天,他在做工资表时,给一个请病假的员工定了个全薪,忘了扣除其请假那几天的工资。于是王磊找到这名员工,告诉他下个月要把多给的钱扣除。但是这名员工说自己手头正紧,请求分期扣除,但这么做的话,王磊就必须得请示老板。

王磊认为,老板知道这件事后一定会非常不高兴的,但王磊认为这混乱的局面都是因自己造成的,他必须负起这个责任,于是他决定去老板那儿认错。

当王磊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告诉他自己犯的错误后,没想到老板竟然说这不是他的责任,而是人事部门的错误。王磊强调这是他的错误,老板又指责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当王磊再次认错时,老板看着王磊说:“好样的,你能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主动承认,不推到别人的身上,这种勇气和决心很好。好了,现在你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从那以后,老板更加器重王磊了。

如果只是顾全面子,不敢承担责任的话,那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假如你犯了错且知道免不了要承担责任,抢先一步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失为最好的方法。自己谴责自己总比让别人骂好受得多。如果勇于承认错误,并把责备的话说出来,十有八九会宽大处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在办事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虽然有些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没有勇气承认,或把犯错的理由归结于别的因素。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站出来,勇敢地坦白,在他们看来承认错误就意味着要受到责罚,却不知道领导则认为沉默和狡辩的托辞意味着逃脱责任。

小刘在一家工厂任技术员。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被提拔成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的生产技术工作。

有一次,车间的生产线发生了一些问题,产品质量也受到了影响。他看过之后,便立即断言是原料的配比不合适,认为在投放新的一家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后,原有的配比必须改变。但调整之后,情况仍不见好转。此时,另一位技术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问题的症结并不是新的原料或原料配比不合适,而在于设备本身的问题。对此,小刘从内心觉得技术员的看法很合理,但是,他觉得自己是负责全车间技术与工艺的领导,如今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避免责任,他一方面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布置专人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整。但是由于贻误了时机,问题最终还是爆发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小刘在羞愧之中提出辞职。

有很多员工喜欢好高骛远,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工作中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不愿深究。他们的观点是:如果我所犯的错误性质十分严重,我一定会承认的;如果是芝麻大的一点小错,那么再认真地计较,难免有点小题大做,依我看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你也是这样看待错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工作无小事,更无小错,1%的错误往往就会带来100%的失败。

在企业的员工队伍中,一般都多少不等、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有过过失或犯过错误的“过失型”员工。这些员工有着许多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思想顾虑,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及时调教,有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出格的举动,甚至自暴自弃,从此走向堕落。作为企业管理者,挽救失足者、教育犯错者、改造落后者,既是职责所系,更是思想品德、思维方式和领导艺术的充分体现。

要以爱心去感化。管理者要认识到任何一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一时犯错,有的是明知不对而故意犯错,有的是在不知不觉中稀里糊涂而犯错。作为管理者,对待犯了错误的“过失型”员工,首先应当做一点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位置上,想想如果是自己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假如是自己犯了错误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和要求。然后,再奉以一颗仁爱之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儿女,不要一味指责,更不要避而远之。而是静下心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查找犯错误的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转化工作,力求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将“过失”的经历作为人生的教训,把犯错的终点变成成功的起点。

要以大度去容纳。作为管理者,对待“过失型”员工,尤其是对待那些因对上司某个方面不满而一时犯错的“过失型”员工,要多一点理智、少一点冲动,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责,多一点自我否定、少一点自以为是。客观地说,现实生活中,有的员工的过失,本身就与管理者的管理失误或家长制作风密切相关。面对这样的“过失型”员工,管理者就应当首先检讨自己的“过失”,弥补管理上的漏洞,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特别要注重畅通上下沟通的渠道,让员工怨言有处说、委屈有处诉。管理者也可以借此善纳群言,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即使员工的“过失”事实上与管理者毫无关系,但有的却莫名其妙地将怨气结在管理者身上,作为管理者,也不要急于计较、“理论”,而应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被人误解而不怨,遭人诽谤而不怒”是管理者应有的风度,要坚信是非曲直早晚自有明断。

要以“长善”去“救失”。“长善救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教育者的责任要求。“长善”,就是要善于发现被教育者的优点和长处,并精心加以培植与呵护,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救失”,就是正确把握被教育者的缺点与不足,并通过耐心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和改正。作为管理者,培养、教育员工本是份内之责,就当以“长善”去“救失”。在现实工作中,做事越主动、越多的人,出现“过失”的概率也就越高。

相反,那些消极被动地对待工作的人,往往不易出现多少纰漏。因此,作为管理者衡量一个员工工作的好坏,非但不能简单地看其有无“过失”,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更要注重对在积极工作中出现“过失”者的呵护与关爱。对认识并改正了错误的“过失型”员工,不仅不能疏远、打入“冷宫”,更应多给他们创造弥补过失的机会,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促其早日振作,将功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