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31

第31章 如何应对员工的“职场拖延症”

很多员工做事都有懒散、积极性不高、对工作没有太大的抱负。通常的心态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晚一天是一天”,就算泰山压顶,他们仍然能做到不紧不慢地前进,在他们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紧急”这个字眼。

Judy在政府单位中的某部门担任文职,日常职责就是收发邮件、接听来访电话以及处理一些日常杂事。清闲的工作使Judy越来越懒散,做什么事都喜欢拖延,这就愈发造成了她对工作拖拖拉拉的态度,如果领导让她提交一份文件,Judy永远是在领导要求的最后一天才开始着手准备。因为每次都是在匆匆忙忙的状况下完成的,Judy的工作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领导也觉得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效率,就经常找她的主管谈话。

Judy的职场拖延心理或许是做事拖拉搞的鬼。由于心理的关系,可以看出,Judy本身对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并不希望能在职场上有积极的建树,只是希望能稳定地做这份工作而已。像Judy这一类先天形成的职场“拖延儿”,归根结底是她拖拉的心理,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对工作厌倦的因素在里面。

李军为某公司的一名部门主管,公司对该部门的考核办法已经下发有半个多月了。李军在年终奖金和春节礼品刚刚发过后,拿出部门内部的考核协议与员工讨论,希望尽快签订,但是,谈判进行了三轮,还是没有签下来,李君都不知该如何和他的手下讨论这个考核办法了?

具体情况如下:第一轮,手下的员工对考核比例有异议,他只好请示公司领导进行修改,第二轮,对考核基数有异议,经过请示公司领导后,也同意修订;第三轮,个别员工以部门员工不齐全为理由拒绝签字,要求春节过后再签字,其他员工也都纷纷响应。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而且那些拖延的人借口还特别多,来的这么多的借口:工作太无聊、太辛苦,工作环境不好,老板脑筋有问题,完成期限太紧,等等。正如李军的手下,其实能一次讨论完的内容,非要分好几次,导致最后什么结果都没讨论出来,这样的员工肯定是不努力工作的员工;至少,是没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员工。他们找出种种借口来蒙混公司,来欺骗管理者,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人。

也经常听员工说:“我知道今天该做这件事,但是今天我情绪不好、状态不好、条件不好、这样那样不好,这件事肯定做不好,还是以后再说吧。”于是他开始拖延。他把该做的事放在一边,去做那些比较容易、比较有趣的事。

“职场拖延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它给公司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同时还会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失。那基层主管应该怎么做来克服员工的这种心理障碍呢?

1、在员工出现第一个“拖拉”念头时,就将它彻底否定并给予制止或惩戒。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破窗理论”,假设有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如果其中一扇窗受到破坏而没有及时修补,那么其他完整的玻璃窗也会陆续遭受到破坏,最后这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就会变成一堵破窗墙,这其实与“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致。

2、对已经有拖延习惯的员工,可以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缓冲期。对于拖拉成性的人来说,要想一下子改掉这个毛病是不现实的,不要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这只会使这些员工感到过多的压力,以至于让他们产生放弃的念头。试着将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可付诸行动的小步骤,然后扎扎实实地从第一步开始做起,直到完成。

3、可以把自己员工的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不少拖延都是因为工作任务太繁重、太困难、太棘手等,而对目标的达成缺乏信心或无从下手造成的。这时,主管可以把比较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几个独立的具体的方面,然后一个一个地交给手下去解决它们,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宰杀大象法或剥洋葱法。

4、明确员工完成目标任务的时间期限。有些员工做工作缺乏明确的时间意识和观念,做到哪儿算哪儿,结果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拖再拖,变成了令人讨厌的“拖拉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职业进步。主管不妨采用“裸奔法”,给自己的员工加压,当众宣布这些工作的目标和完成期限,并实行公众承诺,让员工相互监督是否能如期完成,否则,就要“裸奔”。

5、对员工的工作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如果过分追求完美也会导致拖延,耽误大事。要知道,万无一失和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

另外,主管在给自己的员工分配任务时,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天又下雨了”、“今天不着急”这样的语言或心理意念要请马上清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