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27

第27章 不要让员工掉进最求完美的怪圈

喜欢追求完美的员工有原则,有毅力,能够自我控制,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总是保持高的标准和质量。这是一群相信“细节决定成功”,“魔鬼在细节里”的人,他们有很强的条理性,非常地负责任,不喜欢浪费和粗心。所以,他们喜欢批评和挑错,做事努力,认真严肃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在团队中,属于完美型的员工中的很大部分都是优秀的组织人才,他们努力勤奋,埋头苦干,严格地遵守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讨厌不守规则的人。他们总是能够最早觉察计划及工作进程中的漏洞,并及时地提出来。但是,他们总是把建议变成批判。他们的肢体语言挺硬而缺少灵活性,并且总是长久地保持同一姿势;面部表情严肃而变化太少,笑容对他们而言也是极为难得的;他们的语调平直没有变化,语速缓慢,而且语言缺乏幽默感,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他认为是缺陷之处,从来不懂得婉转迂回的语言艺术;他们会多次重复同样的信息。总之,他们的批判或者建议都是让人比较难以接受的。

某电脑公司最近刚来了一批新毕业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是新手,只知道课本上的东西,对于实际的技巧一概不懂,老张是公司的老员工,是一个事事都要做到最完美,他自然就成了这些人的师傅。有一次,他在指导他们设计一个程序,其实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老张总盯着一些小细节不放。大家就说:“师傅,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老张就冲这些人发火了,说他们年轻气盛,做事不用心,老张还要反映到领导那去,这些年轻人心里很不舒服,就开始处处找老张的毛病,工作也带着情绪。

这种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变成一个吹毛求疵型的问题员工。因为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讲,浪费和粗心是无法忍受的,这一点可能会使他们变得对任何事情无论大小巨细都去插手,都会提出直截了当而让人难以接受的批判,而且没完没了。一旦完美型员工对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耿耿于怀而不愿放手时,他们缺乏弹性的过度批判就会使他们从一个崇尚完美主义的团队中的重要员工成为一个吹毛求疵型的自以为是的问题型员工了。

这类员工最根本的问题是对完美的极度追求。所以,管理者要帮助这类员工完成完美回转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引导他们接受“瑕疵”。管理者要说服吹毛求疵员工接受不完美,因为完美只是人们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况和特定标准下的一种主观看法,现实当中并不存在一种绝对完美的东西或者做法。所以,完全没有一点“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的。吹毛求疵者应该审时度势、根据现实情况修正自己的目标,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而不应该抱守某种抽象的形式和标准不放,过度地追求完美,结果却可能是在“抱残守缺”,适得其反。正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不完美,所以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使它完美,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地进步。正如清代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的:“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

2、正确认识自己。管理者应该使追究完美的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力量,既不能高估,也不要低评。明白了自己的真正能力之后,这类员工就会知道自己只能将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了,如果事事追求完美,那只会使自己寸步难行,将会成为自己行动的障碍。

3、设定短期合理目标。实际上,当这些员工不再一味追求完美,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他们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成绩。所以管理者应该给他们分派一项他们完全有能力胜任的事,然后给他们鼓励,使他们做好。这样,完美者就会正视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4、学会排解不快情绪。这些员工大多情绪紧张而焦虑,这样必然会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工作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管理者应该帮助这些员工调节情绪,并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倾诉是一种排解不快情绪的极好方式,如果这些员工向管理者倾诉自己的烦恼,管理者应该耐心倾听,以一颗助人为乐的诚心来帮助他们。

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引导喜好追求的完美的员工学会审时度势、根据现实情况修正自己的目标,换个角度看问题,而不应该抱守某种抽象的形式和标准不放,过度地追求完美,结果却可能是在“抱残守缺”,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