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12

第12章 爱攀比的员工不能很好的工作

在公司中相互攀比的现象,我们确已司空见惯。在攀比中能得到快乐的人也确实不多,因为我们的攀比总是单因素或是少元素的攀比,在这样的攀比中,总是越比越委屈,越比越不平衡……

阿林与阿祥在学校时是同窗好友,毕业后,都先后找到了工作。可没多久,阿林就有些心灰意冷了。原来,阿祥做的是管理职位,工作相对轻松,薪酬也比较高,颇有发展前途。而阿林被一大公司录用后,只是担当普通员工,工作劳累不算,月薪比阿祥还低了不少。阿林心想,自己学历、能力同阿祥不相上下,怎么我这么窝囊?心态失衡的阿林选择了跳槽,可奔波了近3个月,不仅没找到如意的工作,连生活也只能靠借钱维持。

职场中盲目攀比的现象并不鲜见,谁不追求理想的职业,获得丰厚的报酬?如果把握得好些,恰当的攀比也是不断向前的动力。然而有些求职者,往往出现心态失衡,又无法及时纠正。其实,无论就业或择业,不仅要受到知识、技能等制约,而且兴趣、性格、机遇等因素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求职也是同样道理。也许两人条件差不多,但别人善于推销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强些,最终的职业取向,乃至职位、薪酬、福利等回报都要好些。更不用说原本自身实力就相差甚远,只能适合做普通员工,却一厢情愿地同别人比岗位、比薪酬,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不久前,某公司新招来一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公司让他到车间锻炼六个月,先熟悉一下基本情况后再分配到技术部,在这六个月期间,月薪暂定为每月1500元,不享受奖金。在这期间,这位大学生工作表现一直很不错,与车间的员工也配合得比较好。

可是,好景不长,第一个月的工资发过以后,麻烦就接踵而至。首先,车间里的一名设备保修工就找上门来了,很委屈地说:“为什么同样的工作,薪水怎么不一样?我都来了一年多了,每月工资才1400元,凭什么一个新来的就拿的工资比我多。”公司只得撇开相同的工作内容不谈,从学历什么的跟他解释了番,何况,他每月还享受着二三百元奖金。唉!管理者真不知该怎么说他才好,难道奖金就不是你的收入了?你怎么能把这块撇开不提呢?

好说歹说,这事情总算过去了。不知这件事是不是传到大学生哪儿了,这不,这位大学生也找上门了:“都是同样的工作,凭什么他每月有奖金,而我没有,这也不太公平了吧?”

咦!还真怪了!刚走一位“不平衡”的,又来了一位“不公平”的。管理者常被这些问题弄的焦头烂额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关注员工心理的变化,适时采取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促进正当竞争是其重要的职责。为此,人员管理有一套正确的业绩评估机制,要以工作实绩评估其能力,不要根据员工的意见或上级领导的偏好、人际关系来评价员工,从而使员工的考评尽可能公正客观。同时,企业内部应建立正常的公开的信息渠道,让员工多接触、多交流、有意见正面沟通。

管理者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予鼓励,把员工的攀比变成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动力。员工之间出现攀比事件也是工作的一种需要,在工作中,恰当的攀比是不断向前的动力,但盲目的攀比往往容易出现心态失衡,因此,主管要用正确的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这份动力。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同的,上班谋职也一样。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些人善于推销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强些,最终的职业取向、职位、薪酬、福利等回报都要好些,而另一些人本来自身实力就相差甚远,只能适合做普通员工,却一相情愿地同别人比岗位、比薪酬,这就不切合实际了。

职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也不需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高谈阔论。管理者应该让员工明白不要盲目地去攀比,珍惜自己现在的岗位,用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证明自己的才干,工作才能相对稳定,事业才能有所发展。这样,离你的期望值才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