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10

第10章 不能让猜疑的心理在员工中蔓延

猜疑向来被认为是一种负面的认知偏差,有敌对性、破坏性的特点,但由于人类具有起疑心的本能,猜疑必然普遍存在,过度而有害的猜疑必须被摒弃,适度的猜疑却可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古人常将大臣喻为君王的耳目、股肱,是与君王连为一体的。今天的企业如果要成功,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性质亦要重新认识,管理者与员工都是企业的重要组成,二者是连为一体的。既然为一体,必须相互协作才可能正常运营。试想如果管理者与员工相互猜疑会如何?员工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老板什么时候让自己下课,对自己在公司的前途不明,并且怀疑老板承诺的一切与老板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老板对员工的何时离开?是否全力以赴工作等心中没有底。表面上二者关系不错,而背后各打小算盘,如何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呢?简单地说一句,老板与员工不要猜疑很容易,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那是非常难的。

很多时候,人连自己都不会相信,更何况相信别人呢?更有人说,不要相信任何老板,也不期望被任何老板相信。这是一个信任终结的时代,存在的只有利益,但双方都会为所种下的不信任埋单。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管理者在对这种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要想解决员工的这个问题,管理者首先要做的还是对自身做一定改变,平时对员工不要有太多的隐瞒,就是说你和他们处事的时候一定要有更多的透明才行,简单的说就是减少他们的猜疑,这样长期以往,让他们逐渐的信任你。

2、经常称赞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能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只看到员工的缺点而总是批评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和自爱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会给他人一个良好印象的。

3、说过的承诺一定要兑现。俗话说“源头不理水难清”。达不到期望值,老板就不给好脸色,原来的许诺也变成一句空话,这样会使员工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里,要想留下来继续工作,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新员工能看开点,到处说企业的不是,散布谣言,其破坏力也是不容低估的。因此无论是老板、经理、还是人力资源部都不要对员工轻易许下不能兑现的诺言,只要许诺就要不折不扣的去兑现。哪怕没有许诺,但是员工的表现非常好,老板、经理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嘉奖,超出当初进来的期望值,员工的职业成就感就会非常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必然会提高。

4、增强对员工的自我调节能力。一个人在人生旅程中,难免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如果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必放在心上,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议论,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做,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产生的怀疑也烟消云散了。

5、充分给予员工信任,使他们有安全感。员工在企业里的工作,是鉴于企业信任员工,员工信任企业,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成工作关系的。既然员工已经被招进企业参加工作,无论是老板还是人力资源部门要给予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管理者要明白为什么要用人不疑?这是信任,信任的是品德和能力!为什又要用人要疑?这是督导,疑的是能力。员工在工作中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这与企业里的工作氛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在一个彼此相互猜疑的企业里,每个人都在担心别人打自己的小报告,会感到人人自危。因此好的人际关系或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信任氛围,有助于凝聚人才,有助于人才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另外企业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也可以让员工解除后顾之忧,产生安全感。这样员工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6、加强与员工的交流,解除疑惑。有些猜疑来源于相互的误解,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两人坐下来交流。通过谈心,不仅可以使各自的想法为对方了解,消除误会,而且还避免了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

喜欢猜疑的人常常很敏感,别人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无心的动作都能让他们多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朋友之间因互相猜疑而产生误会,同事之间因猜疑而变成仇人,其实只要我们不去胡乱猜疑别人,彼此之间就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很多纷争也都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