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零售管理创新
10717000000071

第71章 2 我国零售业业态演变

15.2.1 杂货店/商贩

在百货商店出现以前,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广泛存在,市场需求单一化,供给稀少化、小规模化,因而当时的零售店商品单一,从组织上还没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零售企业,有的是众多小而散的杂货店,一般称之为商贩。

这一时期的零售企业组织属于个体经济形式,店主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没有规范的组织架构,有些小型杂货店甚至无雇员,店主又是店员。其组织具有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高度集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其组织形式就是简单的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完全可以直接控制所有下属的工作安排,配置资源。

早期商业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生产和流通结合为一体,许多老字号都是前店后厂,有些也能利用自己的商誉在同一个城市开有几个店,或者在其他城市开有分号。比如晋商和徽商辉煌时期的经营方式,这些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连锁店的雏形,在那种情况下,其组织结构形式类似今天的按照区域划分的母子公司制,但是在每个地域分店,仍是直线职能的简单组织结构,而总店对分店的控制仍是非常严格的,组织结构如上所示,在每个商店下面的部分,就是杂货店的一般直线组织形式。

15.2.2 百货店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国民财富的逐步积累,人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同时生产技术也不断发生变化,交通的便利,现代银行业的发展等内外环境因素的完善,零售企业组织也发生了变革。

(1)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促使零售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商品品种,这就使得以前仅靠个人就可承担的进货渠道无法正常运转,独立的商品部从零售企业中分划出来。

(2)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购物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获取行为,服务在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使得对人员的管理突显出来,以人员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部门也应运而生。

(3)随着结构的复杂化,所有者与管理者分离,一些原本由商店经营业主承担的任务也逐渐分划出来,出现了专职的财务人员、销售人员、采购人员等等。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零售业产生了第一次革命性变革,百货店诞生了。我国的百货店虽然早在1900年就已出现,但获得长足发展是在解放以后,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改建或兴办了一批国有百货店,如哈尔滨一百、天津百货、王府井百货商店等。当然,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这些百货商店承担着稳定物价、保障供给的任务,还不完全具备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特征。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百货商店开始向规范化的百货商店改革,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些百货商店的兴建标志着零售业从过去分散的、单一经营的商店发展为综合经营各类商品的百货商店,也标志着零售企业组织结构的规范化,形成直线职能的典型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

15.2.3 超级市场/仓储店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使中国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社会商品丰富多元化,零售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同时国外一些先进、新型的商业形式与经营方式也很快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内的零售技术水平获得较大提高。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促进下,超级市场、仓储店等一批以自助服务为特点的当时国外广泛采用的零售经营形式,顺应了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先后在业内发展起来。一般来说,超级市场、仓储店与传统百货商店相比,具有自助服务、大量销售、集中结算、低费用、高周转等特点。这些特点从客观上对零售企业的组织设计提出要求,比如需要信息技术为支撑,用电子设备代替大量手工劳动,以适应自助服务、集中结算的要求,而低价、高流通速度则要求组织具备一定的规模,超级市场走的低成本扩张道路,对于物流、配送等要求较高,信息技术、统筹学等科学技术在超级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要求都直接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工作设计和工作流程,内部驱动得规模扩大化道路,不仅提高了零售企业的组织技术水平,而且使零售企业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大幅度提高了零售企业的效率。

15.2.4 连锁化、集团化

20世纪90年代,我国零售企业组织进入连锁化、集团化发展时期,并在21世纪初得到迅猛发展。连锁组织被认为是现代化生产导致大众化消费和大规模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型零售组织,是零售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分工上它将零售企业进货和销售两大功能相分离,由中央总部统一进货,利用分散的店铺大量销售商品来克服零售企业固有的小规模、分散性的缺点,具有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优势,使得零售企业在狭小的利润空间下实现低成本扩张,获得规模经济。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商品日益丰富,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有些商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促使零售企业不断革新经营手段,采取更为先进合理的组织形式;其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为发展连锁零售企业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创造了条件;再次,物流、交通、通讯和电子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为连锁商业提供了技术保证。从1995年至今,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我国连锁业快速步入成长期,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扩张,仅用十多年就基本完成了欧美历经百年的零售业革命。到2003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中有69%的企业实行连锁化经营,其销售额占百强总销售额的84.9%,可以说连锁组织形式已占主导地位,且竞争优势突出。

零售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一般是指企业分为集团公司和下属参股、控股公司两层组织,集团公司执行协调、支持、战略规划等职能,在集团总部下一般按区域或业态不同划分为各子公司,在总部指导下从事具体商品销售活动。可以看出,集团化零售企业在规模上更大,组织结构更加复杂,一般执行多业态、多业种经营。在连锁零售企业和零售集团中,管理要复杂得多,管理者必须监督分散在不用地理位置上的众多单位,常见的连锁企业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