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老店之死
10696800000002

第2章 “李逵”与“李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民国时期,旧北京城的商业竞争异常激烈。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流入王麻子剪刀铺,同行业的经营者垂涎欲滴,想出了“假冒”的歪主意。一时间,“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老老王麻子”“万麻子”和“石麻子”等等牌匾,遍布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有诗为证:

汪王万石皆麻子,

拨厥由来为火镰;

自昔岂无人似玉,

一齐刻划作无盐。

(《续都门竹枝词》·据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刊印)

又曰:

刀店传名本姓王,

两边更有万同汪;

诸公拭目分明认,

头上三横看莫慌。

(《增补都门杂咏》·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印)

最晚从清嘉庆年开始,假冒王麻子招牌推销剪刀的店铺在宣武门外大街出现,到了民国年间,在前门外打磨厂西口、隆福寺、东四、西单等地都有“真王麻子”“老王麻子”等假冒卖剪刀的店铺。

面对大大小小的“李鬼”,王麻子剪刀铺这个正宗“李逵”并没有听之任之,而是挺身而出,展开了有力的打假之战。他们一方面在店铺门前挂出个说明牌,上写:“本铺自创办以来,并没有后代子孙在外面开办分号,请社会诸君认明王麻子招牌,免受欺骗。”

另一方面在剪刀质量上下功夫。他们要求与王麻子剪刀铺交买卖的打剪刀的作坊,给他们打制剪头长、剪把宽、剪轴粗的剪刀。并要求剪刃软的能剪丝绒绸缎,一剪即断不挂丝;剪硬的能一剪剪40层布,细铁丝一剪即断,剪刃不锛。

由于剪刀质量上乘,王麻子剪刀铺“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虽然众多“李鬼”妄图混淆黑白,但王麻子剪刀铺在同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买卖长盛不衰。

由于北京是首善之地,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许多外地人都喜欢离京还乡时,买几把王麻子剪刀当礼品送给乡亲。这样一来,王麻子剪刀不仅名驰京华,而且享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