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声誉、法治与银行道德风险治理
10515100000022

第22章 银行声誉度量模型的设计

在对公司声誉测度理论进行回顾以后,本文试图进一步设计一个用来测度公司声誉的调查表。

3.对潜在的调查评级者进行提前测试

首先,对上述关于声誉测度的文献和观点(Fombrun,1998;Fombrum,2000;Karen、Elizabeth和Sridhar,2003等)进行整理,经过比较,本书认为《财富》的方法比较简单、实用,但是与企业的财务表现高度正相关;Karen、Elizabeth和Sridhar的指标比较全面,但是在现实中难以操作;与前两种方法相比,Fombrun的指标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本书主要吸收了《财富》和Fombrun的指标体系。

其次,来自理论框架的贡献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丰富了对银行声誉的认识。本书认为银行声誉不仅包括银行对其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而且还要包括管理层对其利益相关者发布信息的透明程度。

最后,为了验证这些来源的属性,并且使之适应银行业的特性,我们同银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考察出银行业的某些特性,比如银行业的两种创新来源(技术和产品方面)、银行同社会的二重关系属性(第一,通过银行自身的业务操作和社会发展对其的影响;第二,通过银行对社会和文化进步的贡献)。

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类型(股东、客户、雇员和社会),将调查中的问题分成四个部分,这样能够使调查的问题清晰明了。

其次,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主观赋权法是根据评价指标本身对利润质量的重要程度确定,而客观赋权法是根据评价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中又分为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主观赋权法属于人为给定权数,一方面会导致对某一个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银行声誉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会诱使银行粉饰或片面追求权重较高的指标,这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因子分析法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到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能够有效地剔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从中可以提取若干个主因子作为新的评价指标,从而,保证评价方法的简便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计算声誉指数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将所有的单个指标汇总后进行评级。本书将公司的声誉分为九级,各级都有明确的标准描述。这种评级很像穆迪对债券的评级。

因此对声誉指数来说,得到9级是非常难的。得到最低等级C1~C3评级的公司声誉很差,必须对此有所反映,否则很容易停止营业。所以,大多数公司的评级都会是B或者A2、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