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声誉、法治与银行道德风险治理
10515100000021

第21章 公司声誉的评价方法

由于评估声誉的重要性,一些学者制定出能够衡量声誉的各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有学术价值,有的有商业价值。1997年以前,《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最受欢迎的公司(AMAC)是唯一可获取的关于公司声誉排名的资料,但它仅限于美国公司。从1997年开始,《财富》杂志又公布了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并把它们划分为24个行业,称其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司(GAMC)。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几种影响较大的测量企业声誉的模型:《德国管理者》杂志推出的“综合声誉”,由Fombrun和Harris构建的声誉商数模型,以及由Manfred提出的二维评估模型。下面依次对这五种企业声誉评价方法进行介绍和评价。

一、《财富》杂志的评价方法

在公司声誉测度方法方面,《财富》杂志的“最受尊敬的企业”排名是最著名的。从1982年起《财富》杂志每年邀请数千名经理、董事和证券分析师就创新、财务表现、员工素质、公司资产使用、长期投资价值、社会与环境责任、管理水平以及产品与服务质量等8项指标(近年新增加了全球化适应能力这项指标)为各有关行业的公司打分,各项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数,为全面声誉指数(ORS)。

尽管《财富》杂志“最受尊敬的企业”排名作为一种公司声誉的测度方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受到众多学者的批评。Bromley(1993)批评这8项指标不够简明。Fryxell和Wang(1994)认为,AMAC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公司内部高层,而且评估标准主要是财务业绩,从而使得公司过去的财务数据对声誉的测量结果有决定性影响,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财务光环效应”。这些学者认为,评估ORS时还应该关注各种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因为公司内部人员的理解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Fombrun和Shanley(1990)采用RS(作为因变量)和一些自变量对152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AMAC的各评价指标之间高度相关,除了财务数据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决定性因素没有列入。Brown和Perry(1994)也认为,企业声誉不仅由经济标准决定,而且还由非经济标准所决定。

二、《德国管理者杂志》的综合声誉指数

自从1987年以来,《德国管理者杂志》(The German Manager Magazine)开始对德国100家最大的制造性和服务性企业进行声誉评价。具体方法是:采用11分评估表,主要指标有管理质量、创新性、沟通质量、环境责任感、财务和经济稳定性产品质量、货币价值、雇员导向、成长率、对经理的吸引力以及国际化等,由大约2000个管理人员根据指标对每一个大型企业进行评分,并就企业整体声誉状况进行排名。

Schwalbach(2000)对《德国管理者杂志》的综合声誉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的结论:(1)声誉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在1988~2000年间,只有4家公司(宝马、博世、戴姆勒—奔驰和西门子)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声誉。(2)Schwalbach对行业和国家的详细调查与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以德国为例,最高声誉得分授予了汽车制造商,最低得分授予了保险企业、能源供应商、建筑企业以及一些消费品制造商。(3)与美国学者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在德国声誉不仅由财务业绩来决定。Hildebrandt和Schwalbach(2000)在分析评价指标时也发现,创新性和沟通能力对于“一般声誉”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管理质量和财务稳定性对于“财务管理”只有较低的影响。(4)声誉与企业净资产呈正相关,对声誉的投资会增加企业净资产,而净资产值高也能提高企业声誉。(5)企业所有权过度集中对企业声誉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Fombrun和Harris的公司声誉度评价方法

1999年,福诺布龙成立了声誉研究所来研究企业声誉,该声誉研究所借助哈里斯互动调查(Harris Interactive Survey)的信息网进行企业商誉(corporate reputation quotient,简称RQ)评价,评比“美国声誉最佳的企业”。商誉测评结果在《华尔街》杂志上公布。该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突破是不仅可以在同行业内比较公司间的声誉,而且还能跨行业对企业声誉进行比较。RQ测评最初在美国进行,后来被美国声誉研究所的分支机构推广到欧美许多国家。

数据取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名阶段,通过网络和电话在普通公众中进行调查,然后确定评价特别好或特别差的公司;第二阶段是调查阶段,根据上述20个项目的7分评估量表来进行网络调查。依据福诺布龙—哈里斯框架,评估指标分六个大类:情感吸引、产品和服务、目标和领导层、工作环境、财务业绩、社会责任。

该评价方法的优点是不仅考虑了财务专家的意见,而且广泛调查了客户、雇员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看法。该方法的不足是,虽然它的调查对象包括了消费者、雇员等利益相关者,但没有对样本进行控制,无法保证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适度比例,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总体观点。连续5年的测评结果显示,企业声誉与企业市值有较强的相关性。诺布龙和哈里斯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财富》指标的缺陷,其商誉排名与《财富》杂志“最受尊敬的企业”排名不尽相同。

四、Cravens、Oliver和Ramamoorti的声誉指数方法

2003年,Cravens、Oliver和Ramamoorti尝试把企业声誉量化,并纳入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他们把企业声誉指数的评估分为三个程序:

首先,确定企业声誉指数的构成。他们把企业声誉分为产品和服务、雇员、外部关系、创新、价值创造、财力、战略、企业文化及无形负债等九个构成要素。其中雇员又分为一般雇员与高层管理人员两部分,外部关系又分为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者、投资者、环境和社会等六个部分。

其次,确定企业声誉的计算方法。定性的指标转化为适合计算的声誉指数,Karen、Elizabeth和Sridhar(2003)提出了九级分类法来量化各指标。每个指标被赋予一定的权重,组成声誉指数,他们推荐的权重示。在计算最终的声誉指数时,每个指标的权重是固定的数值,并且相加等于100%。

计算声誉指数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将所有的单个指标汇总后进行评级。他们将企业的声誉分为九级,各级都有明确的标准描述。这种评级与穆迪对债券的评级类似。

Cravens等认为,以上工作应该由独立的审计或咨询部门开展,其结果可以作为传统财务报表的附表向外界披露。Cravens等人的研究不仅基于福诺布龙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集中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对传统财务制度的反思,以及无形资产会计和“伦理导向审计”(Ethical Orientation Audit)等领域的研究成果。Cravens等的工作与福诺布龙和哈里斯框架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的评估立足于单个企业,而不像商誉评价那样倾向于进行比较和排名。

五、Manfred(2004)的企业声誉度量模型

Manfred把声誉定义为一个由情感成分(被称为感召力)和认知成分(被称为竞争力)组成的二维结构。企业声誉的认知成分是指普通大众对公司外部特征的理性认知和理解。因为缺乏与认知成分有关的文献,Manfred使用了3项指标以使“竞争力”具有操作性。这三项指标分别是:(1)对公司市场竞争地位的认知;(2)对公司经营能力的认知;(3)对公司全球知名度的认知。企业声誉的情感成分主要指普通大众对公司的主观感情,这方面的资料在关于品牌管理和品牌净资产的文献中非常丰富。Manfred同样使用了三项使“感召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1)对公司的喜爱;(2)对公司的认同感;(3)公众对公司倒闭的遗憾表述。

将以普通大众作为被试者,Manfred对属于不同行业的公司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他发现企业声誉有质量、业绩、责任和吸引力四个驱动指标;通过回归分析,Manfred发现它们对企业声誉的理性成分和感性成分都有一定的影响。质量指标的下层指标是优质产品、创新的意愿、受尊敬、值得信任、优质服务、可靠性、关心顾客需求、产品或服务物超所值;业绩指标的下层指标是管理的高质量、环境稳定、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成长潜力大、经营风险适度;责任指标的下层指标是社会责任感强、信息公开程度高、公平对待竞争者、保护环境、不仅关心利润;吸引力指标的下层指标是公司的物质环境舒适安全、对优秀雇员的吸引力。

Manfred模型的缺陷包括:(1)仅对大企业研究进行评估,这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稳定性;(2)没有比较感召力和竞争力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中的影响;(3)有关企业声誉影响实证研究太少,无法指导企业声誉管理实践。

在以上几种代表性方法中,《财富》杂志的AMAC和GMAC使用最广,也最有争议;《德国管理者杂志》的综合声誉指数的影响远不及《财富》杂志的AMAC和GMAC;商誉测评是较完善的度量方法,因为在度量过程中不仅有财务专家参与,而且还有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因此,该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Cravens等人的声誉指数方法和Manfred的方法更为完善,但它们的影响主要限于学术领域,在实践中的影响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