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企业的密码
10510000000072

第72章 海尔——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文化效果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谁忽视产品质量谁就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运行的法则。

海尔洗衣机、冰箱双双入选,成为中国洗衣机行业第一个世界名牌。1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海尔洗衣机究竟有什么奥秘?奥秘就在于质量。海尔决策层始终认为,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在海尔洗衣机创业之初,这种意识就在员工的头脑中牢牢扎根了。至今,一个被海尔人称为“毛刺事件”的案例还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经典案例

1985年的一天,刚到厂任总经理不久的张瑞敏,从用户来信中了解到: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对仓库进行了检查,发现仓库里还有76台不合格的冰箱。在研究处理办法时,很多人的意见是把这些冰箱作为企业福利降价处理给员工。

但是,张瑞敏作出了一般人想也想不到的决定:召开全厂职工现场会,把76台冰箱全部砸掉,而且谁生产的冰箱由谁来砸。

此决定一宣布,工厂上下议论纷纷,不少老工人流下了眼泪。因为1985年,海尔当时还是个亏损企业,如果76台冰箱不砸,作为企业福利降价处理给员工,能够解决不少人一个月的工资呢!再说,当时冰箱还是非常紧俏的产品,不要说正品,就是次品也是要凭票买的。如此“糟践”,大家怎不感到心疼呢?

但张瑞敏心里明白:如果这次放行这些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就等于姑息大家可以生产这样有缺陷的产品,那还谈什么树立质量意识!企业照此发展下去,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今天不合格的冰箱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后天就可能是7600台。所以,必须强制把这些不合格的冰箱砸毁,使全厂上下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因此,尽管当时有那么多人反对,但张瑞敏仍然不改初衷。

就这样,员工们一个个流着眼泪抡起大锤砸了自己生产的不合格冰箱。这一砸,砸出了海尔人的“精细化、零缺陷”质量意识,砸出了“生产不合格产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的观念,砸出了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和“要干就干最好”的高标准,砸出了中国电冰箱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这就是传为美谈的海尔砸冰箱的故事。

从此,“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就成了海尔人的一个重要生产理念。一女工下班回家以后,忽然觉得装最后一台冰箱时,好像未放进说明书。当时,天色已晚,市公共汽车已没有了,家离工厂又比较远,于是,她就让她妈妈陪着她步行40多分钟回厂去查看,当她看到说明书确实已经装进去了,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1999年9月28日,张瑞敏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上说:“这柄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

有人说,海尔砸冰箱在中国企业管理中产生的作用,不亚于当年美国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改革。

今天,这一柄为海尔名牌战略立下大功的大锤已经摆在了海尔的展览大厅里,它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解读着海尔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世界品牌百强第89位是怎么取得的,解读着海尔的名牌兴企之路。

密码透析

产品质量是一个绝对严肃的话题,不存在任何侥幸。这个问题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张瑞敏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砸76台不合格电冰箱的深意就在这里。

作为具有战略眼光企业家的张瑞敏,看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只会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这一切都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确,质量已经成为增加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企业想占领市场,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次级的产品想在苛刻的市场和顾客面前赢得一丝生存空间都已不再可能。有两句话说得很深刻:“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质量就是生命,产品等于人品。”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各种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电子产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不合格率由过去的百分率、千分率的数量级,降低到百万分率,乃至十亿分率的水平。

张瑞敏能够力排众议,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从种植新理念和企业长远利益出发,不改初衷,坚决砸掉不合格的冰箱,看起来当时是少卖很多钱,但从长远看,它使“生产不合格产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的新的质量意识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使“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新的生产理念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从而把“名牌兴企”的战略落到实处。后来,海尔生产的产品,被全国消费者协会认定为质量信得过产品,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学习海尔,就要学习张瑞敏的战略眼光,不做目光短浅的人;学习他善于种植新理念,不做思想保守的人。如果还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办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就是喊上一千遍也没有用。